首页> > 学会期刊 > 2016年第1期

特色小镇建设:“三农”升级的新载体

时间:2023-08-08 阅读:121 作者:汪建华

安徽是一个农业大省,资源丰富、特色鲜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改革开放以来,大包干发源、乡镇企业兴起、农业税费改革试点、土地确权办证全面推进等改革创新举措,都是通过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迈入新阶段、达到新水平。今天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中,如何实现三农发展的再探索、再突破,特色小镇建设应是新载体,也是现阶段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的新实践。

 

一、认清独有优势和良好基础

 

安徽地处中部属中部省份,又是长三角地区的兄弟之一。交通体系发达,区位优势独有;安徽有山有水,特色农业资源丰富,地域文化资源源远流长,资源优势十分明显。改革开放以来,安徽农业农村有了长足发展:乡镇企业、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发展的积淀、乡村旅游业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示范园、农民创新创业园等各类园区的建立和发展、农业产业化不断升级、农业服务业等各类服务中心的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扶贫开发特色产业、特色村的培育等等,三农发展中新经验、新途径、新建设正在形成或成长为新优势。有关方面统计,2016年底全省已建设美丽乡村15000多个,国家及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00多个,农业产业化集聚区66个,各类产业基地400多个,新增私营企业4万多户;全省绿色山特产品基地800多万亩,设施蔬菜面积500多万亩,食用菌面积5000多万平米,砀山梨等50多种特色水果面积达200万亩,桑园面积近100万亩,中药材面积300多万亩;实施“绿色皖农”品牌培育计划,全省有效获证农产品4095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940个,绿色食品1700个,有机农产品42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35个;通过实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创建,以旅游、花卉、特色产品、专业市场、农村电商、专业服务为抓手的特色区域、特色村镇已达到50%左右。新主体不断成长,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922家,其中省级以上有938家,家庭农场5400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70000多个、多种形式的联合体达到900多家,园区、主体是小镇建设最活跃的因素,区位、环境、资源、产业等是小镇建设最扎实的基础,利用好这些条件,安徽的特色小镇建设就会迈出新的步伐。

 

二、把握发展规律和个性特点

特色小镇发展是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发展到新阶段的产物,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它有城镇化的内涵,用现代眼光来看,它又流淌着社区的血液,把现代农业、现代生活方式、新兴产业、现代管理模式融合在一起,是现代人群想往的地方。具有明显的自然性、阶段性、社会性和先进性,推进建设一定要把握以下六点;一是产业特色为要。特色小镇要以特色产业为基础,要走产业兴镇、产业富民、产业支撑发展的路子。安徽要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特色微生物产业、花卉产业、现代种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以及新兴的旅游业、环保产业、电子商务、农业服务业等新业态、新产业,拓展到汽车、电缆、电子、农机、文化、教育、卫生、养老等工业化、城镇化和促进社会发展配套产业。二是绿色发展定位。绿色发展是特色小镇发展的主线,小镇的产业不再是传统农业,而是生态农业、有机农业、以特色为基础的精致农业,做到生产无公害、土地及种养业无污染,生活垃圾统一治理。三是功能融合叠加。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的划分,它打破了乡村行政区划所属关系,是产业要素相互衔接、互补、替代,集聚发展的特定区域,是企业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企业社区。它的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的功能性十分突出,使之成为现代特色农业集聚发展的新载体,各类新主体谋划大项目、集聚新要素、创新创业的新天地。四是规模适度可控。特色小镇,顾名思义就是小而精,小而美,要从发展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规模适度,不可以硬性的划定区域,或者整乡整村的按行政区划推进。五是形态美丽可爱。立足于产业提升、多功能融合、人居环境的优化等,加强统一规划和精心设计,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使之成为农村发展的新亮点,农民生活的新家园,城市居民旅游度假的新去处,传承农耕文明的新载体。六是机制体制创新、市场化运作。建设特色小镇,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创新机制体制,走市场化运作,法制化管理的路子。

 

三、探索符合区域特色的新路径

 

安徽的区域特色鲜明,皖北平原、淮河两岸、江淮丘陵、长江两岸、皖南山区、皖西南山区,产业、村庄、历史、文化、习俗等都是以自然资源的现状为依托的,区域特色是历史的积淀。要结合实际探索路子:一是要走资源开发利用之路。要把荒废的乡镇企业的厂房、区划调整遗留的乡村院落、校舍,中心村建设后破落的村庄、小农场、小林场以及荒山、荒滩、荒地、荒废的养殖场等资源,充分开发利用起来,变废为宝,节约土地,使之成为特色小镇建设的新空间,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二是要走产业转型升级以业兴镇之路。安徽有50个经济强镇、100多个特色产业乡镇,600多个一村一品专业村,通过近年来的培育和发展,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产业特点,要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契机,以要素集聚为抓手,以企业为主体,打造特色小镇,用新载体促进三农新发展。三是要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之路。资源是依托,特色是优势。皖南山区、大别山区,可以独有的山区资源优势,依托大旅游,打造旅游特色小镇;江淮两岸可以借水发财,打造渔村小镇、湿地生态小镇等;淮北平原大宗农产品生产区,可以产业基地为依托,打造优质农产品小镇、食品加工小镇、优质牛羊肉小镇、大厨房小镇、梨乡小镇、葡萄小镇、石榴园小镇、大花园小镇、大菜园小镇等。四是要走能人带动之路。建设特色小镇,市场主体是主体,近年来成长起来的一大批企业家、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是小镇建设的主力军,要充分发挥能人带动、主体推动的作用,汇集各类能人,集聚各类要素,融合各类产业,协同走出特色小镇发展的新路。五是要走无中生有,创新创业之路。就是说要敢字当头、干字领先,在没有优势没有条件的情况下,要打造优势创造条件,走创新创业之路。安徽颍上县的八里河以淮河流域水多为抓手,无中生有,挖群塘、筑土山、聚景观,硬是在无任何有利条件的情况下,建设以世界景观为内容的农民公园,成为5A级旅游景区,把旅游做成了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形成了红红火火的特色小镇。

 

四、正确处理好推进小镇建设中的几个关系

 

建设特色小镇,是三农现代化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探索,是改革发展的大局。在推进建设中必须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政府推动与主体行动的关系。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小镇建设的领导、指导和引导,找准位置,做好支持服务、规划编制、基础设施配套、资源要素保障、文化内涵挖掘传承、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要按规律办事,尊重农民的意愿,减少行政干预和行政命令,充分发挥市场调配资源的作用,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农民群众、各类主体要充分发挥建设的主力军作用,用好政策、用好环境,积极肯干,为事业发展和特色小镇建设作出新贡献。二是全面规划与分期实施的关系。建设特色小镇是个系统工程,要从规划抓起,加强总体设计。规划要立足于产业布局、水利生态系统、景观的打造与保护、社区生活以及公共服务等,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时要与国土、水利、新农村、旅游等规划全面衔接,有计划,分期组织实施 。坚决防止一哄而起,大起大落的做法。要建一处成一处,建一片成一片,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三是文化传承与创新添加的关系。一些小镇建设本来就源于历史文化的内涵,有着鲜明的文化特色,要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小镇形态上有古的风貌,也要有现代的风采,二者相互结合,使小镇更有特色,更有发展的活力和吸引力。四是繁荣新农村与培育新农民的关系。一大批特色小镇的建设,提升了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加快了农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开辟了一条繁荣农村、富裕农民、农业转型发展的新路子。农民到小镇上生产、生活,从事各类经营活动,收入多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生活习惯、道德素养、人生理念等必须与时俱进,经济建设与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必须同步推进,各级党委和有关部门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加强新型农民培育,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新时代以爱党爱国为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升居民的素质,使特色小镇成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建设的示范园。

 

(作者单位:安徽省农业委员会)


推荐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