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会期刊 > 2016年第1期

以五大发展理念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时间:2023-08-08 阅读:129 作者:徐国健

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中央一号文件),立足当前“三农”发展新形势,

强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出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对做好今后农业农村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论述了 “五大发展理念”,强调实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他指出,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强供给侧结构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精神,全面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破解“三农”新难题,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发展。

 

一、坚持创新理念,激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活力

   

创新是”五大发展理念”之首。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以创新机制为根本途径,激活资源要素潜力,形成更有效率、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农业供给体系。我们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发展理念,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目标,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为主线,不断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持久动力。

坚持创新,首先要推进理念创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实现理念上的转变:一要将发展目标从以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减少农产品库存;二是要将增长方式由主要通过要素投入,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降低生产成本:三是要将农产品供给由生产导向转变为消费导向,以适应消费者需求;四是要将农业产业的价值增值由单纯依靠农业发展,转变向依靠产业链、价值链的拓展方面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其次要推进制度创新。加快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土地“三权”分置和经营权流转,将土地有序流转给有能力的经营主体。推动农地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使农民获得多方面的红利。探索农村集体组织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推动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增加农民受益。推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创新,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和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进补贴方式,使国家财政补贴让农民和经营者受益。

第三推进科技创新。要突出科技创新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驱动和引领作用。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建设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鼓励农户和返乡人员通过股份合作、订单农业等形式参与建设、分享收益。建设农业科技园区,转化科技成果,孵化和培育农业高科技企业,以此为载体,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现代农业竞争主导权。推进产学研一体化的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体制机制创新,组建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农业技术推广联盟。发展现代种业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农产品储运和加工技术、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技术等适用技术。推进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全过程的应用,从多方面激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活力。

用发展新理念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当前“三农”难题的重要实践形式和有效途径,有助于提高农业比较效益,更好地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农业资源,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去年全省首批11个县的13个村开展“三变”改革试点,取得了较好成效,为农民打开财产性收入的大门,今年将加快 “三变”改革速度,通过整县推进、压茬推进,扩大覆盖面,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添新活力。

 

二、坚持协调理念,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均衡发展 

 

当前农业发展仍存在着一些明显短板。主要是劳动生产率和比较效益低,农产品价格遭遇“天花板”顶压,农产品质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农业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深。为此,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协调发展为抓手,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实现农产品供给与需求相适应,生产与生态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均衡发展。通过推动协调发展,解决不平衡问题,补齐农业发展短板。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许多方面,要统筹协调好与各方面的关系,促进均衡发展,搞好与多方面各领域协同和配合,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禀赋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优化和调整农业结构。今年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将推进“三大调整”:调优产品结构,突出“优”字;调好生产方式,突出“绿”字;调顺产业体系,突出“新”字。省委一号文件在优化调整农业产品产业结构方面提出六项要求:一是要统筹调整粮经饲种植结构。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要求,加快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种植结构。二要发展规模高效养殖业。稳定生猪生产,大力发展牛羊等草食畜牧业。推动水产养殖绿色增效。三要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四要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划定稻谷、小麦、玉米粮食生产功能区和大豆、油菜籽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畜禽、水产、果蔬茶、中药材、林特产品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五要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六要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协调发展还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农业产业大集群,延伸产业链和提升价值链;推进农业与工业、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农业从单纯生产向生态、生活功能拓展,满足社会对农业多元化需求,增强发展的平衡性,促进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协调均衡发展、整体发展。

 

三、坚持绿色理念,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发展

 

绿色发展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发展模式,是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视察时指出,安徽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有基础,推动深化改革、内陆开放有闯劲,实施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有优势,强调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把发展着力点转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上来。我们要按习总书记的指示,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

今年省委一号文件,强调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出五项措施:一是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建立健全秸秆还田利用、产业利用、收储服务、政策扶持支撑体系。二是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深入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积极推进畜禽粪污和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推动规模化大型沼气健康发展。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三是大规模实施农业节水工程。继续实施大中型灌区灌排骨干工程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同步完善田间节水设施。大力推广低压管灌、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加大水肥一体化等农艺节水推广力度。四是集中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继续实施巢湖、淮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规模养殖场。五是加强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实施森林和湿地资源保护等重大生态工程,推进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加强大别山区、皖南山区、江淮丘陵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引江济淮、大中型水库水源地和进一步治淮、长江干支流治理工程建设,推进新安江综合治理工程。

省委提出的五项绿色生产方式,以绿色发展为引领,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之路,对破解发展与保护的“两难”矛盾,开创绿色发展的新境界,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今年我省将培育一批生态环境优、产业优势大、发展势头好、示范带动能力强的休闲农业集聚区,计划新增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示范点20个,新增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镇)45个,以带动绿色生产方式的全面发展。

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强化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通过生态风险评估机制对生产技术和生产链条的生态环境风险及时进行监测和防控,建立生态安全准入制度,对生产主体及经营企业进行严格规范管理,努力把安徽建设成为区域生态建设样板、绿色产业样板、生态文明制度样板,让江淮大地成为天蓝、山绿、水清、环境优美的大好河山。

 

四、坚持开放理念,拓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空间 

 

坚持开放理念,统筹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施农业“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发展战略,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构建和完善现代农业市场调控体系和对外开放体系,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

我省地处沿江近海、居中靠东,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充分发挥这一区位优势,实施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拓展区域合作领域和范围,加速融入国际国内经济大循环,不断拓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空间。

要加大农业引智引技力度,引进现代农业建设急需的科技领军人才,引进国内外农林牧渔业优良品种,先进农业装备及良种繁育,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藏等关键应用技术和高新技术与专利。充分利用境内外优秀人才和科技成果,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我省农业科技发展水平。

要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认真分析境内外农业开发潜力、环境与风险,在更大空间和更大的舞台上,优化配置农业资源,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充分利用我省农业技术、经验、物产等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农业开发,特别是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农业产能交流与合作,办好每年一次的农博会,提升我省的农业竞争力和比较效益。积极参与农业部组织的“南南合作”农业计划,支持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走出去”,到发展中国家建立农业生产基地。总结省农垦集团在国外发展的经验。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库存。积极发挥我省农业资源优势,扩大蔬菜、水果、茶叶、肉、蛋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要顺应国家开放发展的大趋势,主动融入国际大环境、大市场,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有机结合方针,形成进出有序、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农业对外开放格局,拓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发展战略空间,全面提升农业供给竞争能力。

 

五、坚持共享理念,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共享

 

让人民群众共同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夯实农村共享发展基础,以共享发展理念引导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优化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创新新机制、新体制、新市场、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构建“三农”新型发展体系,推进现代化农业全面发展;同时,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工商一体化,拉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在推动三产融合中,积极构建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农民通过土地入股等形式参与分享产业链条上的增值收益,使农民在农业供给侧改革中分享到更多的成果,实现合作共赢。

(作者单位:安徽省农业委员会)


推荐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