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会期刊 > 2016年第1期

构建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 安徽“东融西进”战略

时间:2023-08-08 阅读:177 作者:李本和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的主要内容,其范围几乎涵盖了整个亚欧大陆,涉及到60多个国家,可谓是市场潜力巨大。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安徽企业如何“东融西进”走出去,已成为当前安徽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一、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给安徽“东融西进”带来的机遇

 

自从习近平主席2013年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重大倡议以来,目前已得到沿线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积极响应。其中,沿亚欧大陆桥的中亚、俄罗斯和欧盟区以及相对接的东盟等一些国家是我国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点区域,也应该是安徽企业“东融西进”走出去的战略重点方向。

1、“合新欧”班列开通给安徽与中亚合作带来的机遇

中亚五国包括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斯别克斯坦,都属于内陆国家,相对封闭。中亚五国总人口只有6000多万,只相当于安徽省常住人口的规模,经济发展起步较晚,人均GDP还很落后,只有哈萨克斯坦的情况稍好一些。近几年,这几个国家在对外贸易和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增长速度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但其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并未因此得到改变。我国与中亚各国的经济互补性很强,除了中亚富有的资源是我国所需要之外,我国在商品、技术、设备、资金、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是中亚十分需要的,包括机械设备,从早期的不信任,到现在已绝大多数接受了中国产品的性价比,在市场上占据主导份额。中亚是我国向西“走出去”的重要通道。其中,我国新疆通向中亚地区的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两个铁路口岸的年货运量现阶段已达到2000多万吨。2014年6月“合新欧”货运班列的开通,为“安徽制造”直通亚欧大陆桥和加强安徽与中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带来了发展机遇。

2、中俄“两江地区”合作给皖俄地区合作带来的机遇

俄罗斯面积1707.54万平方公里,人口1.43亿人,横跨欧亚大陆。近几年俄罗斯由于受美国主导的西方国家经济制裁等因素的影响,主要经济指标呈下行态势。但俄罗斯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种类多、储量大、自给程度高。近年来,俄政府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加工业、服务业和运输业,但俄罗斯经济发展仍高度依赖资源的出口。旅游业作为俄罗斯的新兴产业,近年来显示出巨大的活力和发展前景。俄罗斯是我国最重要的战略伙伴,中俄地方合作是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2013年启动的我国长江中上游地区(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重庆)与俄罗斯伏尔河沿岸联邦区的“两江地区”合作,对于两国提升整体合作水平,实现经济互补和地区共同繁荣有着重要意义。俄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是俄罗斯科教中心之一,机械制造、石油加工、轻工、食品加工、木材加工业较为发达,种植业和畜牧业在俄占有重要地位,与安徽主导产业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双方合作前景广阔。特别是2015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访俄期间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将为安徽企业在俄罗斯及中亚国家,在组织实施重大项目、共建产业园区、加强产能合作以及开展科技交流合作等方面提供诸多发展机遇。

3、中欧地区合作给安徽“东融西进”带来的发展机遇

欧盟区涵盖28个国家,土地并不宽阔,而且人口又十分密集,但是这里集中了世界上多个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能力、科技创新、产品出口以及消费市场规模等方面处在全球领先地位。它最大的不足是资源匮乏,而这正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中亚和西亚国家的长项。亚欧大陆东西方国家在经济发展上如果能实现资源、技术和市场的互补,将增进各自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整体的竞争力,其人口、地域、资源和市场等巨大优势,必将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目前,欧盟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迫切需要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2015年7月初李克强总理访问比利时、法国等欧盟有关国家时,先后发表了《第十七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联合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关于第三方市场合作的联合声明》、《中法两国深化民用核能合作的联合声明》等重要文件,特别是德国总理默克尔应李克强总理邀请到安徽合肥的访问考察,使合肥与德国有关高校和企业之间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这些将为安徽有关企业向欧洲国家“西进”走出去创造良好的发展机遇。

4、“一带一路”在长三角对接给安徽“东融西进”带来的机遇
         安徽在对外开放发展方面,由于受东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发展的影响较大,主要实行东向发展战略,重点是融入长三角,向沿海周边国家进行开放合作。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特别是新亚欧大陆桥南干线的建设,实现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长三角地区的对接。安徽应抢抓“一带”与“一路”在长三角地区对接的发展机遇,对外开放发展应从东向发展战略调整为“东融西进”战略,即在向东加快融入长三角,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分工合作和向沿海周边国家开放合作的同时,应积极加强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对接,加快企业走出去的“西进”步伐。

 

二、安徽通过“东融西进”战略走出去的有利因素分析

 

1、地区综合交通枢纽优势明显

安徽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地区,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地理区位优势,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与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地区。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国家在安徽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大量投入,纵横交错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水路网、航空网等立体化的交通网络已经形成,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综合交通枢纽优势得到明显提升,大大缩短了对外国际合作发展的时空距离。

2、对外开展科技创新合作的实力较强

安徽的合芜蚌综合配套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行动计划正在全面贯彻落实,涌现了科大讯飞等一批创新型高科技产业,新能源汽车、光伏产业、平板显示、机器人生产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对外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范围日益扩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在稳步推进,正在加快形成对外合作发展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对外开展科技创新合作的实力较强。当前,正在组织实施的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正在为安徽“东融西进”走出去提供新动力。

3、正在探索出“海螺出海”的新路径

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三年多来,安徽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聚焦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先后出台了《安徽省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对外发展政策,取得了重大成效。企业对外投资主要分布在东南亚、非洲和中东地区,近几年随着中俄“两江地区”合作的发展,正在形成向中亚和俄罗斯发展的态势。尤其是以海螺集团公司为代表的一些安徽企业,通过“走出去”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安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生力军,正在探索出“海螺出海”走出去的新路径。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来安徽视察讲话和中央关于推进“一带一路”座谈会的召开,以及2016年G20杭州峰会取得的五大成果中国方案,为世界经济指明方向规划路径,更加提振了人们的信心。

4、区域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且有特色

安徽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底蕴深厚、各具特色,大体上可以划分淮河流域的老庄文化旅游圈、长江流域的皖江文化旅游圈和皖南地区的徽州文化旅游圈。各文化旅游圈内有关地市、县区和乡村又有着许多体现各自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景区和景点。其中,有些景区和景点直接或间接地与安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有被俄罗斯人称为“第二故乡”的天柱山和象征中苏友好合作建设的佛子岭水库以及曾在前苏联留苏回国从事革命活动的王稼祥等我党著名领导人的故居,有体现中阿(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穆斯林文化交融的寿县清真寺,还有可以为大陆与台湾海峡两岸提供人文交流的肥西县刘铭传故居、刘铭传墓,等等。这些地方特色资源都是安徽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交流与旅游合作的独特优势所在。如果能把这些地方特色文化旅游资源挖掘开发利用好,可以为安徽通过“东融西进”走出去和实现创新型“三个强省”的目标提供重要的合作平台。

 

三、当前安徽“东融西进”走出去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看到“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给安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发展机遇和有利因素的同时,也应看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特别是安徽许多地方及其企业在沿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融西进”走出去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1、对外国际产能合作缺少深入市场调研,缺乏目标市场

安徽2016年2月出台的《安徽省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施方案》,在战略布局上主要侧重于省内和国内基础设施的对接上,对安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投资战略布局和主攻方向不明确,缺乏目标市场引导,从而使安徽一些地方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方面仍处于一种单打独斗的自发状态,企业往往是边干边摸索,前期投入成本较大。安徽要在中部崛起中闯出一条新路,当前首先应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方面有新的突破,应尽快完善这方面的发展规划。

2、沿线一些国家政局不稳政策难以把握,企业顾虑较多

安徽许多地方企业投资主要分布在东南亚、非洲和中东地区,近几年随着中俄“两江地区”合作发展,正在形成向中亚和俄罗斯发展的态势,沿线一些国家政局不稳,经济政策的可持续性难以保证,宏观政策变化莫测,市场缺乏可预见性,投资风险较大,一些企业不敢走出去,对外贸易投资顾虑较多。以马鞍山向俄罗斯出口商用车为例,俄罗斯对进口的标准,如对排量的规格要求波动大,对出口有一定影响。

3、沿线国家法律差异较大办事程序复杂,项目难以落地

沿线部分国家法律法规,特别是税法、劳动法、土地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规定程序繁琐且与国内差异较大,影响到安徽一些地方企业合作项目的落地与实施。同时,安徽的口岸、海关、税务、商检等部门,在帮助安徽企业“走出去”方面也缺乏内外统筹协调,从而影响了贸易投资的便利化水平。例如,铜陵口岸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监管综合信息平台和口岸联检服务中心,不能提供一站式服务、一网式交易,严重制约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4、金融机构对企业投融资支持力度不大,投融资难度大

企业对外投融资难、融资贵已成为困扰安徽企业“走出去”的一大障碍。尤其是金融机构“走出去”步伐相对滞后,不能满足地方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服务需求。马鞍山市天睿实业自2010年起在俄罗斯萨马拉州陶里亚蒂市与当地的生产商百森有限公司合作开发CO2灭火器生产项目,被誉为“皖俄合作的安徽样本”。目前,俄方合作公司提出希望增资扩大生产,但由于中方合资公司缺少我国金融支持而资金较为紧张,导致中方的股份逐渐稀释,从而丧失在合资公司中的主动权。

5、安徽企业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交流障碍较多

目前不仅是地方国有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严重缺乏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懂经营会管理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而目前高校这方面人才的培养不足,无法满足企业“走出去”的市场需求。特别是专业技术外语翻译人才力量薄弱,对外交流材料的翻译有一定的滞后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外交流的及时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能通过自身的国际合作平台培养人才,但耗用的时间较长,投入的财力较高,支出的学费高昂。因此,企业往往需要高薪全球聘用国际化管理人才来弥补不足。

 

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安徽“东融西进”的对策思考

 

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安徽的“东融西进”战略应结合自身的区域政策优势、综合交通优势、产业发展优势和区域文化优势等实际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自己的对外开放合作发展方向。

1、完善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方案,明确国外目标市场

在巩固和扩大目前在东南亚、非洲、中亚和俄罗斯等目标市场的基础上,应把印度作为一重要目标市场进行重点开发。印度现在经济增长速度很快,正在成为一个投资热点地区。据有关涉外企业提供的信息,印度在制造业方面的合作发展空间很大,特别是电瓶车市场目前正处在待开发阶段,可以把安徽一些电瓶车生产线输出到印度进行投资。由点到线,以线结网,争取用5—10年时间形成安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投资合作网络体系。

2、健全市场预测风险防控体系,提振对外发展信心

安徽应成立专门研究机构,加强对国际市场行情的调研、分析与预测,做好推进“一带一路”防范风险的各项工作,对投资经营项目可能带来的效益及面临的经济技术风险、政策风险、法律风险、安全风险等进行客观深入的评估,帮助地方企业做好对外贸易投资的各种应对预案。应定期向各市县及其企业发布“一带一路”沿线有关投资重点地区的市场行情、风险评估报告,及时提供有关中外合作项目信息和通报有关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重大风险,提出应对预案和防范措施,进一步提升我省地方企业对外贸易投资的信心和安全感。

3、搭建安徽与国家的合作平台,优化对外服务环境

国家应将地方推进国际产能合作遇到的重大问题纳入多双边合作机制中统筹考虑,并指导地方政府加强与合作国政府部门及地方政府间的联动,建立协作机制,支持地方企业更多地参与多双边合作机制和相关对接合作活动,分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需求信息,让地方企业可以与境外企业直接开展产能合作,将自身优质产能和装备与当地需求结合起来,降低采购成本,使一些合作项目能尽快落地。组织市县政府联合口岸、海关、税务、商检等部门,尽快实行网络信息化“大通关”体制,为地方企业在货物通关、出口退税、检验检疫、收汇结汇、融资贷款等环节做好优化服务工作,进一步提高贸易投资的便利化水平。

4、加大地方政策金融扶持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一是对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从国内采购出口的自用装备、设备、物资,应减免出口关税。二是实行国内外相同政策,比照农机补贴的做法,将国家补贴有关优惠政策的惠及范围扩大到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去”自用出口装备上。三是设立国际产能合作专项资金和股权投资基金,加大对地方企业国际产能合作项目补贴力度。四是加强对省内金融政策资源的统筹与布局,加大对安徽“小、精、特、新”民营企业对外合作项目融资支持力度,降低企业“走出去”整体融资成本。

5、加强“一带一路”人才培训,强化人才队伍支撑

省里应依托有关高校、党校和行政学院,优化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建立“一带一路”人才培训基地。面向地方对外投资企业,定期或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关于境外承包工程所涉及的各专业培训、讲座等交流活动,如合同管理、国际贸易惯例及相关法律、招投标知识、商务谈判、国际工程造价估算等,以尽快培训一批有实践经验的适应国际工程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要加强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项目合作急需的专业技术外语人才的培养。

6、依托“两江地区”合作平台,推进皖俄地区合作

重点是推进安徽与俄罗斯伏尔河沿岸联邦区等地的优势互补合作发展,促进安徽经济转型升级。一是发挥安徽沿江地区在汽车、建材、家电等领域的产能优势,通过加强产能合作、共建产业园区等形式,争取率先打入俄方市场;二是适应皖北振兴需要,适当引入俄方在大型联合收割机、植物油食品加工、农业生态发展等方面的先进技术,促进皖北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三是加强安徽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与俄罗斯红色旅游项目的合作,尽快由有关部门通过与俄方协商制定出具体规划方案,开通双方境内的红色旅游线路,促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转型升级。应在潜山县引进俄方投资建设俄罗斯风情小镇,引进包括酒店和俄式餐饮服务、俄罗斯风情表演、俄语培训等企业入驻。整合合肥渡江纪念馆、安庆的陈独秀墓、芜湖的王稼祥故居以及六安裕安区苏维埃城、金寨将军县、皖南新四军旧址等景区景点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加强与俄罗斯国内正在组织开发的列宁故居、列宁博物馆、十月革命圣地等红色文化旅游项目的对接合作,为安徽参与“两江地区”合作提供交流平台。

7、依托综合交通优势,加快“西进”走出去步伐

新亚欧大陆桥也称第二条亚欧大陆桥,东起江苏连云港,途经徐州、郑州、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等城市,穿过新疆的阿拉山口,经中亚、俄罗斯等国家,到达欧州荷兰的鹿特丹港,是由铁路、公路、管道、航空、光缆等构成的立体化国际大通道,特别是南干线的建设,使之已成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点发展轴。安徽可以依托新亚欧大陆桥的综合交通优势,加快向西开放合作发展的步伐。一是通过拓展皖江示范区的功能,加快向沿江沿线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步伐,促进中西部省区之间的开放合作发展;二是通过增开合新欧货运班列的班次,借助“安徽制造”直通新亚欧大陆桥带来的发展机遇,加强安徽面向中亚地区在汽车、家电、建材等领域的产能合作与产业输出。

8、依托区域科技创新优势,加强与欧洲的经济合作

重点是加强与欧洲的德国、法国、英国等经济发达国家在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一是在光伏、风电、水能、核能等新能源领域开展交流合作;二是在平板显示、精密仪器制造等新兴战略性产业领域加快合作;三是在建设新型城镇化和发展现代农业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四是在加强环境保护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技术交流合作。

9、依托长三角副中心优势,“东融”打造开放型高地

按照国家出台的关于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有关文件精神的要求,安徽纳入长三角城市群后,合肥与南京、杭州比肩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将成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安徽不仅要“向西”发展,同时还承担着实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在安徽境内如何对接的任务。安徽应发挥承东启西、左右逢源的区位优势,积极打造“东融西进”的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全面对接“一带一路”战略。

10、依托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促进沿线文化旅游合作

加强对安徽特色的传统工艺制作和地方戏曲文化进行系列开发与综合利用,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积极推进国际文化交流与旅游合作。安徽特色的传统工艺制作和地方戏曲文化种类繁多,富有特色。传统的地方知名工艺制作,如界首的彩陶、宣城的文房四宝、芜湖的铁画、铜陵的青铜工艺品等。富有安徽地方特色的戏剧,如凤阳的花鼓、安庆的黄梅戏、池州的傩戏等。通过进行系列开发与综合利用,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组织开展会展和大型演出,将有助于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旅游合作,并以此带动我省的对外贸易投资与国际产能合作。特别是要加强对寿县清真寺的保护和开发力度。寿县清真寺始建于明天启年间,经御批建造,是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座西朝东,总面积5632平方米,属古殿宇式建筑,中阿文化交融气势辉宏,多工艺精湛,巧夺天工,庄重且富有伊斯兰文化内涵,是全国著名清真寺之一,历史上为豫皖地区伊斯兰教活动中心,寿州地界穆斯林礼教重地,每天都有众多虔诚穆斯林到此过宗教生活。著名大阿訇王敬斋曾出任寿春清真寺教长。因疏于管理,一度面目全非。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寿县清真寺的保护、开发、利用和管理工作。并以此为平台,积极推进安徽与“一带一路”沿线阿拉伯国家穆斯林文化交流与旅游合作活动,以促进安徽与这些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国际贸易和友好往来。

(作者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推荐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