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会期刊 > 2016年第1期

谈谈建设畜牧业强省绿色化发展

时间:2023-08-08 阅读:115 作者:汪建华

安徽是一个畜牧业大省。近年来在党的一系列三农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畜牧业有了长足发展。据统计,2014年全省肉蛋奶总产达到563.22万吨,列全国第11位。畜牧业总产值达1182.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7.9%。规模化和标准化养殖水平快速提高,全省已创建了124家部级示范场,命名了336家省级示范场,规模养殖比重达67%;畜牧产业化快速发展现有国家级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19家,农村畜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8665个,畜牧专业大户52485个,畜禽养殖家庭农场2868个,畜牧业成了农民收入的增长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点。但是畜牧大省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畜牧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制约、市场价格波动以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及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等问题依然突出。在这种形势下积极推进畜牧业转型发展、绿色发展,是畜牧大省由大变强的最好时机,抓住机遇,迎难而上,把握方向,绿色发展是最好的选择。

以现实现状为基础,推进畜牧大省向畜牧强省转变,绿色化设计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指出,绿色化是一种理念,也是发展的举措。“绿色化”首先是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有着“经济绿色化”的内涵,而且希望带动“绿色产业”,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其次是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其三是一种价值取向,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用绿色理念引领畜牧业发展,用绿色化改造提升畜牧业,用绿色化设计建设畜牧强省,笔者认为要紧紧抓住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规划引导,合理布局。各地要编制绿色畜牧业发展规划,用绿色化赋予畜牧业新的内涵,拓展产业新功能。规划在科学确定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重点等基础上,要按照种养结合、废物利用、资源循环、协调发展的思路,统筹考虑环境承载能力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要求,在地方农业区域规划布局中,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合养殖区域,实行规模养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支持粮食主产区,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支持江淮地区、山区半山区试点进行种草养畜,开发建设“江淮大牧场”修复和利用好山区天然小草场,大力推广农牧结合、种养结合、养畜与养生结合绿色循环发展的新模式,新技术,探索生态循环畜牧业发展的新路径。优化养殖业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在有条件的20个重点县(市、区),建设奶业生产重点区;在淮北20个重点县(市、区),建设肉牛和肉羊主产区;在江淮和沿江21个重点县(市、区),建设肉禽主产区;在淮北和江淮23个重点县(市、区),建设生猪主产区;在皖南9个重点县(市、区)建设蜂产品主产区。

第二,明确发展目标,提升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产出能力。安徽绿色畜牧业发展要以优化结构、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构建质量安全,优质高效,资源节约,生态友好,可持续发展的畜牧产业体系为重点,在设计中要明确提出阶段性发展目标。结合十三五发展,到2020年,全省肉蛋奶总产要达到600万吨,产能控制在550—650万吨,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畜禽规模养殖比重、畜禽良种化率、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30%、80%、95%、75%以上,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确保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基本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引导畜牧业向着总量增加、质量安全、绿色发展的方向不断前进。

第三,加快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规模化、标准化是畜牧业转型发展的根本,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要求,以标准化示范创建为抓手,在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的进程中,要从养殖业的不同品种、不同区域、资源禀赋、生理生产特点和自身规律出发,合理布局、科学确定养殖规模,力戒不切实际追求大投入、大规模、大场地。要把传统饲养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因情制宜,促进农户饲养向中小型养殖场转变,形成大中小多类型养殖场并存,层级式规模化发展的新格局。继续推进示范场建设,积极支持兼业饲养向家庭养殖场发展,家庭农场兴办规模养殖场,畜产品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投资建设规模化养殖小区和大户养殖群,鼓励社会资本、工商资本、民营资本投资规模养殖业,用资本化改造提升畜牧业绿色化发展,让拥有绿色发展理念的新型经营主体成为现代畜牧业发展主力军。

第四,加强品种、品牌建设,突出地方特色。品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按照“做强主导 品种,做大特色品种,开发地方良种”的原则,要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加强地方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重点建设一批有利用价值的畜禽稀有品种保种区、基因库,改扩建一批以猪、羊、禽、兔等优势品种为重点的种畜禽场、畜禽资源场和基因库,提高畜禽良种生产能力。品牌是质量的象征,是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消费需求倒逼畜牧业品种改良、品种开发,倒逼养殖方式的转变,倒逼产品质量的提升,支持把传统的、自然的、生态的、可口的等要素凝聚起来形成传统品牌做大做强。比如已形成品牌的“大别山黑猪”“皖南有机猪”“定远黑猪”、“皖北小山羊”“淮北麻黄鸡”“萧县羊肉”、符离集烧鸡等,要以土、特、稀为优势做大做强,形成抢占市场的响亮品牌。积极发展无公害畜产品、绿色和有机畜产品,以“三品一标”为重点,培育畜牧业新品牌,加强品牌营销推介,以品牌建设做强安徽畜牧业。

第五,抓住关键,务实有效的推广绿色化饲养模式和先进技术。按照综合利用、生态循环、零污染,绿色化的要求,要总结推广已见效的畜禽养殖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的新模式。比如,畜禽粪便处理的“干湿分离、雨污分流”模式、 规模养殖场(户)设计建设相适应的堆粪池、沉淀池、厌氧发酵池、氧化池(塘)模式、规模化养殖场与人工流湿地配套排污净化的模式、规模养殖场排泄物资源化利用与灌溉管(渠)道配套沃土肥田模式、规模养殖场配套有机肥加工厂模式、配套建设消纳肥、水的牧草基地模式、养殖场、沼气工程、农作物秸秆和牧草青贮窖一体化设计建设,资源化同步综合利用以及天然小牧场、山场大鸡窝、大棚猪圈、林下养殖等模式,要结合实际完善、提高,务实性推广。把畜牧科技创新作为畜牧业绿色发展的核心,围绕制约发展的技术瓶颈,加强源头创新和关键技术研发。大力推广一批学得来,见效快、实际实用的新技术。比如,畜禽标准化生产、清洁化运行新技术,种草养畜、粮草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新技术,发酵床养猪生物治污新技术,动物疫病防控、疫病诊断新技术,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处理利用新技术等,用新模式、新技术把绿色化理念融进产业,促进畜牧业在绿色化的过程中转型发展,做大做强。

第六,依法兴牧,用制度和体系加强监管。建设畜牧强省是一个系统工程,畜牧产业是一个涉法、依规、严管的产业,从品种、用地、标准、环保、饲料、屠宰、运输、质检、销售等等,多项目、多环节都要有法可依,有规可循,有人管理。用绿色化设计建设畜牧强省,必须全面推进畜牧业法制化进程,进一步完善畜牧业相关法规,加大《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畜牧业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引导广大养殖业主增强法律意识,强化畜牧兽医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依法规范和整顿畜牧业生产经营秩序,维护生产经营者合法权益。针对规模化养殖加快发展的实际,要改革现行动物疫病防控体,建立病死及扑杀畜禽无害化处理补偿制度,推行官方兽医制度,推进县乡基层监管体系建设,完善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加大对规模养殖场、屠宰交易市场和输入畜产品的质量监测力度,强化对兽药、饲料的监管,完善饲料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测和认证体系建设,加强对瘦肉精等违禁兽药、饲料及添加剂的质量抽检,规范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使用秩序,加强全程监管能力建设,建设畜产品质量安全实时监控及质量追溯管理平台,逐步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跟踪、伪劣产品可召回、储运信息可查询的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用法制化、信息化支撑和保障安徽畜牧业的绿色发展。

 

           (作者单位:安徽省农业委员会)


推荐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