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会期刊 > 2016年第1期

沿淮淮北地区农业怎样走转型升级之路

时间:2023-08-08 阅读:125 作者:谢培秀

一、引言

我省沿淮淮北地区是重要的农产品基地之一,提供的商品粮对保障粮食安全起重要作用。沿淮淮北地区主要包括淮南、阜阳、亳州、蚌埠、宿州、淮北等八市的四五十个县(区),面积约占全省51%,人口约占61%,经济总量约占43%。

沿淮淮北地区处于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上,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受梅雨影响降雨集中,加上历史上黄河夺淮影响,旱涝灾害经常发生。经过新中国成立后60多年的治理,淮河洪涝灾害问题得到初步解决,但由于长期积累的水患矛盾及频发的自然灾害,加上受地理区位、交通条件制约及人口增加影响,与我省其它地区相比,沿淮淮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仍较滞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加快沿淮淮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要贯彻“以人为本、因势利导、科学发展”理念,选择“人口、生态、民生”等问题切入,以“农民”为本。分析表明,由于地理因素及农村人口众多,历史上沿淮淮北地区长期处于一种封闭式环境中,外界优质要素如人才、资金、技术等难以进入,本地资源又较为单一,这导致传统农业占比重大,产业结构层次低,加工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大量人口依靠产出不高的土地谋生,又导致区域生态环境负荷过重。因此,要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就必须打破这种“内生封闭式”的发展方式,加快域内农村人口、劳动力的就地、异地“双向转移”,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劳动密集、市场广阔、技术成熟的加工制造业,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改变整个区域的人口、经济和生态负荷比,促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其次,在该地区发展加工制造业时,应当注意与本地区的农民、农村和农业发展相结合,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重视构建城乡、工农业之间资源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举例说明。如沿淮淮北地区农业秸杆资源丰富,颖上、涡阳等地的造纸企业,采用亚铵法制浆造纸黑液综合利用技术,成功解决了秸杆造纸的黑液污染问题,除生产出了高质量的瓦楞纸和复合肥外,还利用造纸黑液生产出了木质素、水泥减水剂等系列产品,大大提高了企业效益。通过这些造纸企业的运作,既解决了该地区的农业废弃物利用问题,避免了焚烧秸杆引起的环境污染,还解决了农业生产的肥料供应问题,并通过收购秸秆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可谓是一石三鸟。再如沿淮淮北地区的农畜产品、林木和棉纺资源丰富,阜阳、蒙城等地的肉制品和木材加工业,界首等地的制革业,宿州市的面粉加工,淮北市的酿酒业,亳州市的中药材加工,蚌埠的玉米深加工及精细化工产品生产,淮北、淮南等地的纺织工业,既是沿淮淮北地区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农产品价值升值的杰出代表,又吸纳了当地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通过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可以将沿淮淮北地区农业生产与现代工业及国内外大市场连接起来,为该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基础。

最后,在加快沿淮淮北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有效减轻该地区人口承载压力的同时,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改造传统农业,建设沿淮淮北地区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全方位推进该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就成为振兴沿淮淮北地区经济的关键。

 

二、沿淮淮北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利条件

沿淮淮北地区发展现代农业具有以下五个方面优势条件:

一是大型水利基础设施已趋于完备。自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经过不懈努力,在沿淮淮北地区兴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防洪、除涝、灌溉、供水等工程体系。如建设了淠史杭水利工程,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来改善淮北平原灌溉条件;在除涝上开挖了新汴河、茨淮新河和怀洪新河,治理了淝河、濉河等河道,整治了淮河干流河道,改善了淮北平原的排水条件;在防洪上兴建了蒙洼、城西湖、姜家湖等22个行蓄洪区,加固了淮北大堤,修建了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等,这些水利建设提高了沿淮淮北地区的防灾减灾能力,有效地减少了灾害损失,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基础。

二是农村生态环境条件已初步改善。自上世纪80年代起,淮北地区按照“田成方林成网、四荒造片林、树木进村庄”的规划部署,全面开展了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如涡阳县、蒙城县等地的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亳州市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沙化治理工程,灵璧县的林带网络全覆盖和退耕还林工程,形成了结构优化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目前,淮北地区建成林带总长6万多公里,形成了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治虫等多种功能齐全的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共有3000多万亩基本农田实现了林网化,农作物平均增产了5%-12%。

三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交通区位条件便利。沿淮淮北地区东部紧靠沿海发达地区,南与长江三角洲相衔接,东北部是经济发达的山东半岛,西北部为中原城市群,西南紧依中部武汉城市群,周边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地区和城市群相连接,为农产品消费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在公路交通上,有合淮阜、界阜蚌、合徐、亳(州)六(安)等高速公路;铁路交通方面,有京沪、京福高铁和铁路陇海线、京九线,正在建设的还有郑合客专等;在水运方面,以淮河为航运干线的内陆航运十分发达,江淮大运河正在建设,在粮食等大宗货物运输上作用显著。交通条件的完善,使得沿淮淮北地区在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储藏、加工、运输和销售上,在连接食品生产地和消费地上,有着运距短、成本低、速度快的诸多优势。

四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区域优势特征明显。淮北平原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既可满足以水稻为主的一年两熟或二年三熟耕作条件,也具备以旱作为主的一年两熟或二年三熟种植条件,为该地区发展多种农作物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经过几十年坚持不懈的施肥、治水、农林牧结合利用等科学配套治理,淮北平原中部、南部及沿淮洼地的砂姜黑土地土质已经大为改善,小麦普遍增产10%—30%。目前,沿淮淮北地区的优质小麦产区、优质稻麦产区等农业产业带已逐步形成,如泗县的100万亩优质小麦、50万亩优质山芋生产基地,亳州市的强筋小麦生产基地,灵璧县的百万亩优质花生基地,阜阳市的优质专用小麦、薯类、稻米和油料生产基地,涡阳县的10万亩优质小麦生产示范基地等。

五是发展粮食生产的规模效益显著。沿淮淮北地区地势平坦,十分有利于农业机械化耕作,可以节省出大量务农劳动力。农村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较快,农机装备水平也不断提高。目前,作为农业主要作物的小麦生产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也已达85%以上。在目前农村务农劳动力不断减少情况下,可以通过加快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优质农产品的集中连片种植,以及实行农机农艺融合措施提高土地生产率。

三、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发展,沿淮淮北地区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乡基础设施趋于完备,市县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农业现代化水平得到提高,农业生产环境也得到较大改善。但从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及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角度来看,农业发展仍存在着综合生产能力不强、农业结构不优、农产品质量不优及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业劳动力及生产资料成本上升过快、农民增收滞缓、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该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推进沿淮淮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可以采取以下途径和措施:

一是要增强粮食生产能力,促进农业规模化发展。沿淮淮北地区具有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应当突出这一优势,抓紧粮食生产不放。据有关研究,沿淮淮北地区在耕地开发、提高灌溉率和复种指数、改造中低产田、依靠技术进步增加粮食单产上均有较大潜力可挖,约可增产粮食0.15亿吨,相当于目前安徽全年粮食产量的50%左右。首先要增加耕地及粮食播种面积。在推动“双向转移”农业人口基础上,可以结合美好乡村中心村建设,加快该地区农民集中居住社区建设,通过旧村拆除、空心村整理、宅基地复垦等土地整理方式增加耕地面积,从而扩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其次要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中低产田,改良土壤,完善中小水利工程,解决农业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提高有效灌溉面积,建设路、电、水、渠齐全的高标准农田,以方便大宗优质农产品集中连片种植。第三要加快发展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淮北平原地势平坦,十分有利于农业机械化耕作。应当制定规划,加强财力支持,实施优惠措施,加快推进该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最后要加快科技进步提高粮食单产水平,促进农业提质增效。2015年夏种时,我省启动了水稻、玉米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行动,要求调整优化作物区域布局,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在皖北地区重点建设优质玉米、高蛋白大豆生产区和中药材生产基地,在沿淮地区建设优质水稻生产区。应当贯彻这一要求,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不断创新粮食生产技术,提高良种、良法应用水平,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地方政府应当大幅度增加对农业科技进步的经费投入,力努力使沿淮淮北地区的农业良种化、信息化、标准化和科技进步率等现代化水平有一个较大提高。

沿淮淮北地区是我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在维护我国粮食安全上占有举足轻重地位。据有关研究测算,如果加大开发力度和挖掘潜力,该地区耕地面积可以在目前基础上增加30%以上,灌溉率可以由目前的64%提高到78%,在此基础上如果复种指数按175%、粮食播种占70%面积、粮食单产按提高10%计算,全地区约可以增产粮食0.55─0.6亿吨。

二是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业特色化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就是要将沿淮淮北地区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到注重效益和质量上来。目前,沿淮淮北地区高附加值农产品的种植和生产比重偏低,要着眼于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快特色农业发展,加强“三品一标”(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地理标志产品)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进一步优化沿淮淮北地区的农业结构,增加优质麦、优质稻、蔬菜瓜果、食用菌、优质畜禽、水产、药材等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农产品生产。为此,需要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提高农业的集约化水平。

三是要发展生态高效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沿淮淮北地区经济承载力弱,相对资源承载压力上升,超计划生育情况的大量存在又使该地区人口总量不断增大,加剧了人口生存对土地资源的索取。在种植业中,农作物单位面积化肥、农药使用量偏高而有效率偏低,造成土壤板结、地力退化,病虫害天敌减少,农业生态环境状况恶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农业可持续发展堪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就是要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发展循环农业和低碳农业,通过增加农家肥、有机肥和生物农药、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量,采取直接粉碎还田、过腹还田等方法,提高秸秆还田率,起到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改善土壤养分条件、增加土壤肥力的目的,可以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为此,需要采取优惠措施,支持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购买带秸秆粉碎还田装置的大马力农机、精量播种机、旋耕机等合适机械,提倡深翻土地,应用推广沼气,鼓励健康养殖,发展节水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是要创新农业流通方式,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发展特色农业要解决好与城市大市场对接问题,为此要创新农业流通方式,加快农业信息化、品牌化、标准化建设。要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建立乡村电子商务服务站,依托互联网实现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程的双向流通,解决农民网上购销需求。为此,需要加快发展农村物流业,增加快递业在乡村和农民集中居住社区服务点布局。促进农业品牌化、标准化生产,要开发从事农业产后处理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专门从事特色农产品收获后的整理、分拣、包装、添加条形码等初加工工作,既方便生产者上线销售以及与现代物流业的对接,也利于扩大就业机会。

                                    (作者单位: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城乡经济所)


推荐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