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会期刊 > 2016年第1期

淮河流域上游地区旅游发展经验及启示

时间:2023-08-08 阅读:97 作者:林 斐

一、淮河流域上游旅游业发展情况

     淮河的源头在河南桐柏山,淮河流域上游在河南省的面积3.9万km2,包括了许昌、信阳、平顶、驻马店、郑州、洛阳和南阳等7个市,其中南阳、信阳两市作为淮河源头地区,面积最大,旅游业发展最具有代表性。

    1、旅游资源丰富

 河南省旅游资源大省,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居全国前列,其中淮河流域的旅游资源也是相当丰富,南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的旅游大市、桐柏县是河南省十大历史名城,可以用“山”“水”“人”“文”概括丰富的、多样化的旅游资源。

“山”,淮河发源桐柏山系,在信阳与南阳均有分布,最高的山峰也没有超过千米,山虽不高,却有特色。如鸡公山是我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空气负氧离子含量之高,具有天然养吧之称,山上别墅林立,寺庙、以及花果山水濂洞,因一段抗战历史,增添文化色彩,彰显人文灵气。

“水”,淮河上游水系发达,河南信阳境内各类水库895座,近59亿立方水,是河南省水质最好的区域,建立南湖湾自然景区等国家森林公园。

“人”这片土地地灵人杰、英雄豪杰辈出,南阳“四圣”为“商圣”范蠡、“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智圣”诸葛亮,今有哲学大师冯友兰等。桐柏英雄,为人传颂,尤其是电视续的播出,是电影《小花》的原形,深入人心。

“文”,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中原文化、淮源文化、淮源文化、盘古文化、佛道文化、道教文化、苏区文化的交汇之地,以及南阳的独山玉文化。名胜古迹众多,仅信阳市就有20多的文化遗址,司马光砸缸历史典故,出自信阳,信阳还是中国红色旅游区。武候祠是诸葛亮南耕之地,三顾茅庐初始之地,引得无数游人驻足观光。淮河源头的桐柏县,立有淮河纪念馆,馆内天下第七泉、“淮源”石碑,都是十分宝贵的历史见证。

2、旅游产业迅速做大

随着该地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很好,游客数量呈现了两位数的快速增长,不仅本地居民人数上升快,而且外地游客人数也在快速增加。五一、十一等主要节假日,旅游人数不断攀升,屡创新高。信阳市旅游业实现年均两位数增长,“十二五” 期间旅游总收入450亿元,2015年全年旅游收入145.2亿元,占全市GDP的 9.2%,成为全市的主导产业之一。

3、市场开发潜力巨大

淮河流域是我国人口稠密地区之一。河南省仅淮河流域人口1643万,南阳市人口过千万,信阳常住人口在600多万。近年来旅游客源市场潜力得以开发,淮河流域上游地区,兼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山水生态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以及红色旅游资源,相互交融,增光添彩,既有优美的自然生态资源,还有特色旅游历史人文资源,有利于开发多元多样化的旅游市场,满足各层次游客的不同消费需求。

 

     二、主要经验与做法

 

     河南省淮河流域上游旅游开发处在上升势头,发展迅速,一些经验值得借鉴。

     1、地方重视旅游产业

南阳市十三五规划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具有淮河之源的桐柏县,是国家园林县,以及河南十大文化名城之一。作为国家级贫困地区,该县将旅游开发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把生态旅游作为实施“生态立县”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长期坚持将生态资源优势战略,近年来更是加大整体推进发展力度,比如唐河县围绕生态山水、自然景观,开发九龙湖——石柱山——龙泉禅寺——普化讲寺——唐河滨河景观带旅游环线,建设沿路沿线都市观光农业,发展乡村传统文化游、休闲农庄游,打造独具特色的豫西南山水农耕旅游目的地。利用本地的自然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桐柏县发展一批特色乡村旅游,建设以郝堂村为代表的“农家乐”,以美村乡村建设为契机,利用山村已有的农户住宅,就地改造,吸引周边游客参与。

     2、打造地方旅游品牌

    品牌化有助于发挥地方增强旅游地对游客的吸引力,品牌化战略提升了美誉度。桐柏县紧扣“淮河之源、盘古之乡、佛道圣地、英雄桐柏”的主题,打造淮源国家级景区、桐柏省级地质公园、程湾老韩家生态园等旅游品牌。一个地方拥有如此多的品牌景区与景点还是不多的。南阳诸葛亮文化节、桐柏县红叶节等地方文化节,在扩大地方旅游宣传的同时,不断带来新的客源。

     3、着力旅游标准化建设

信阳市创建国家4A与 3A景区建设,启动创建南湾湖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新县成为河省南唯一的全国旅游标准化创建设试点县。信阳市创建了6个国家级4A级景区、15个国家级3A景区,6个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以上保护区5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以水利风景区9个,省级以上地质公园3个,国家级以上湿地公园4个。创立了四大红色旅游品牌,其中国家4A级红色景区1个,3A红色景区6个。乡村旅游品牌,国家休闲农业示范县2个,国家休闲农业示范点3个,入选河南省美丽乡村试点、5个村入选河南省特色旅游村名录,以及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录以及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等。

4、规划与项目同步推进

桐柏县先后邀请省内外专家来桐柏把脉,出谋划策,出台县生态旅游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意见,编制了县旅游总体规划以及重点景区的总体规划与控制性详规、十三五旅游产业规划、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突出项目带动,围绕创建生态旅游发展目标,突出项目建设,打造精品景区,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以旅游标准化助推旅游业发展,提升了旅游规划的起点。近年来还深度挖掘开放潜力,不断开发新的旅游景区与项目,塑造地方旅游新品牌,如位于河南省桐柏县龙潭河景区的河南佛学院,是全国首家佛教学院,大小寺院20余座,佛教文化教育场所和学修道场结合在一起。

     5、宣传营销力度加大

桐柏县以“生态旅游、大美淮源”为主题,与央视、省电视台、当地媒体合作,制作了以“美丽信阳·休闲茶都”的旅游形象宣传片,以及《百山百川行》、《江河万里行》等专题片,《红色地标》文献片,加上热播的《桐柏英雄》连续剧,提升了旅游品牌影响力。举办“2011·中国南湾湖赏茶节”、2016年南湾湖樱花节,打造了以“樱为原生态,爱上南湾湖”为主题“互联网+旅游”的营销创新旅游节。信阳市还与豫南七市签订了旅游联盟,与大别山、中原经济区城市场,拓展区域旅游市场,与四省十市建立跨区域旅游合作机制。

 

三、对淮河流域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淮河流域在我省占据广大的面积,淮河流域内上游与中游旅游业资源相当丰富,2015年安徽省将皖北等淮河流域作为全省四大旅游板块之一,全力推进淮河流域的旅游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进展。我省淮河流域的旅游发展,应借鉴上游开发的经验,与河南省本着共建共享,加大两省在淮河流域旅游发展上的通力合作,做大做强淮河流域的旅游产业,提出如下建议:

 1、树立大旅游意识,共同拓展旅游市场。找准定位,高起点规划、统一开发淮河流域的旅游资源,要突出特色,走差异化和个性化道路。旅游市场定位 “立足周边市场,开发沿淮市场、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向国内外旅游扩展空间和旅游市场,目标是建设国内旅游胜地与面向世界的旅游开放地,争取国家对淮河旅游开发的政策支持,共同培育淮河流域的大旅游市场。

      2、联手打造品牌,加大宣传营销。淮河流域旅游具有一脉相承的自然与人文相连的特色,两省塑造淮上风光无限这张名片。河南应抓住淮河之源,打造淮河思源之旅,安徽应将沿淮旅游作为皖北旅游的一大亮点,打造淮上风光景区,树立“南有黄山,北有淮水”区域旅游品牌与形象,将有地方特色的、影响大的文化旅游活动办成文化旅游项目, 提升在国内外市场的旅游的形象。提升淮河流域整体形象和美誉度。提升淮河沿线旅游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省区市旅游局共同发起的“淮河沿线旅游推广联盟”


3、发挥文化深厚的优势,做大文化旅游产业。淮河流域有着独特的文化旅游开发优势与潜力,依托地域多元文化特点,打好文化旅游牌,培育与吸引国内文旅的龙头企业,创新旅游开发经营模式,开发旅游新产品和新业态,共同将文化旅游市场做大,打造精品文旅景区,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带动地方相关产业。开发新线路、新产品,进一步拓展淮河之旅的境外客源市场。

4、加快旅游标准化建设,提升景区质量。结合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完善和提升精品旅游路线上主要景区质量,推进旅游信息平台、标识标牌、智慧旅游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大力发展淮河流域的旅游开发提供了基础,加大在交通、公共服务等旅游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投资,实施旅游宣传策划制作工程,推出和打造推进跨区域、跨省旅游线路的开发,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

5、加强跨区合作, 建立联动模式。根据安徽与河南省旅游资源特点,在“山”、“水”、“人”、“文”组合上下功夫,发展具有特色的旅游项目,设计旅游线路,做好景区规划、做好两省旅游联合开发建设工作,加强两省在淮河流域旅游合作,鉴定双方合作协议,跨区合作,打造大区域精品旅游路线,建立跨省淮河流域旅游发展协商会,形成上下游联动开发旅游合作模式,共同推进以淮河为主题旅游市场的开拓。   

 

    (作者单位:安徽省社科院经济所)


推荐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