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会期刊 > 2015年第2-3期

发展智慧农业提速安徽经济的理性思考

时间:2023-08-08 阅读:115 作者:朱振辉

安徽是中国的传统农业大省,“三农”问题一直是政府工作破题之关键。农业是非常依赖天时地力等自然条件的一个重要基础产业,与二三产业相比,农业是一个靠天收成的弱势产业。因此,农业的持续较快发展是实现安徽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安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今年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值为3.9%,对安徽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8%,经济增速明显放缓,这对全面完成安徽省“十二五规划”的任务,全面实现安徽的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带来了挑战和制约,为此,创新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提速安徽农业经济发展,就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安徽智慧农业的提出及含义

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的常态,经济的增长由高速转变为中高速,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四化”协同成为这一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征。安徽在适应新常态,推进经济新一轮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更加关注“三农”问题的破解,审慎思考安徽现代农业问题,将信息化技能融合在传统农业中,实现安徽农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体现安徽农业发展的智慧性,促使安徽经济持续发力。

信息化是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帮助人们完成数据计算、信息处理、传输与共享,进而实现管理协同和控制的过程。将信息化与现代农业嫁接起来就会创新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我们称之为智慧农业。智慧农业建立在农业信息化的基础上。农业信息化是以各种信息传播技术和手段为基础,依靠信息网络化和数字化,实现农业生产、流通和消费信息在农业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和管理者之间有效传递,促使农业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等方面协调、科学发展的过程。

智慧农业是农业信息化的高级阶段,是集新兴的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为一体,将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相结合,融合现代金融和现代物流业等产业,充分整合各种资源优势,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将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一种新型农业模式。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正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永恒主题,农业要推进产业升级,需要科技支持和信息技术支撑,依托信息平台发展智慧农业已成为现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向。

 

二、农业信息化是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

西方发达国家在实现农业机械化之后,广泛开展了农业信息化。在农业生产设施的操作和管理、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农产品的市场经营等方面,信息技术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美国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不断地进行农业信息化建设。它以网络技术的农业应用、农业自动控制技术的开发为主要标志。计算机的普及应用,使大部分农场实现了作物生产管理和畜禽生产的自动化,农田灌溉、农机管理与产品加工的自动化,农业科研与服务信息化。日本也在上世纪90年代初建立了农业技术信息服务的联机网络(DRESS),在每个县都设有分中心,收集、处理、储存和传递农业技术信息。当前80%的乡镇、90%以上的农协都在利用信息通讯基础设施提供信息。法国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使农场的经营越来越便捷和有效,至2010年底,法国农场主拥有电脑并上网的比例达到了80%以上,现代农业相当发达。

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的成功经验在于:其一,政府加大信息化政策扶持和投资力度。各国都将农业信息化作为重点支持的领域,对于投资大、技术难度高的大容量通讯网络以及地方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投资建设,各种地域农业信息服务系统也由政府投资,这样有效地推进了基础设施的建设。政府将农户购买电脑纳入到大型农业投入补助金的补贴范围,鼓励农民买电脑。政府还制定了一套严密的法律法规,保证信息的真实、可靠、及时。农业科技信息网络的运行也基本上是由政府拨款,比如日本农林水产省专门拨款用于发展地域农业信息系统,无偿向农民提供各种技术信息。其二,建立强大的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比如美国政府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之后,计算机网络在农业领域得到迅速普及和应用,互联网已成为农村经营、农业管理的重要工具,2000年各农场网上交易额就已超过6.65亿美元,网上交易的金额已经相当于农场销售总额的33%。法国利用卫星通信技术对灾害性天气进行预测预报,对病虫害灾情进行预测测报,利用专家系统进行施肥、灌溉、施药等田间精准化管理,利用传感器等信息技术对土壤环境、气候环境等进行精确的监测和分析,在农产品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环节都能够实现计算机全程实时信息监控,指导种植结构调整、种植环境改善。第三,建立完善的农业信息采集、处理与发布系统。美国农业部设立了农业市场服务局、农业统计署、国外农业服务局、经济研究局、世界农业展望委员会等专门信息服务机构,并且在其各级分支机构建立了信息采集和发布系统,分别采集整理农产品价格和供求信息,农民收入、农业投入等农户的基本情况,水土流失、水资源利用效率、农药和化肥的施用量等农业资源和环境的调查,还对世界各地农业信息,全球的农业生产和销售情况监测,分析和展望世界农业形势、农产品供应和消费预测。法国农业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发布主要通过国家、大区和省的农业部门来完成,全国农业信息的处理实现了标准化和集中化。农业信息的内容除了包括种植业、养殖业信息以外,还包括林业、食品加工以及农产品市场流通情况等信息。

 

三、安徽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安徽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安徽农业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发展,农业信息化进程有了长足进步,呈现出起步晚但发展快的特点。

第一,农业信息化网络平台初步建成。一是传统媒体功能进一步延伸。随着安徽经济的快速发展,广播、电视、电话等传统媒体得到较大发展,已经建成了覆盖全省、通达全国的电信网和广播电视网。二是信息机构正在开发网络化的信息采集处理、自助式农产品供求信息发布、农产品预测(预警)与决策支持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应用平台。三是互联网越来越广泛地被百姓接受。越来越多的农民正在加速接受互联网这一新的信息传媒。四是农业信息网站发展迅速。目前农业信息网站已过八万,且继续呈快速增长态势。网站所属行业和信息内容涵盖了农业经济的主要方面。

第二,数据库建设及技术研发建设初具规模。安徽农经委、科技厅等相关部门与农业部、国家经信委及高校科研院所相互合作,在农业数据库和数据仓库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已建成若干个大型涉农数据库,为安徽农业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基础。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安徽也积累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信息技术成果。按照国家“863”计划开展的“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建成了示范区2个。“农业专家决策系统与信息技术系统研究”项目作为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安徽参与了研发,其信息资源数据库服务于农业经济发展。这些突破性的农业信息重大关键技术,是安徽农业信息化战略实施的基石。

第三,农业专家系统应用广泛,信息服务深入基层。安徽农业专家系统于2000年开始建设。通过科研攻关,近年来研制出一大批农业专家系统,应用于水稻、小麦、玉米、红薯等作物的生产,主要应用范围包括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杂草识别和防治等方面。 在信息服务方面,农业信息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县以上建立农业信息服务机构的比例已超半数。服务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科技110作用显著;农业短信发展迅速;远程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等。

(二)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安徽是中国农业改革创新的发祥地,但是却没有继续统领现代农业的深化改革。在发展信息农业的问题上依然存在如下问题。

其一,基层政府对信息化认识、引导和支撑不到位,农业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在农业信息化起步阶段,县乡政府的引导和自身管理服务方式的信息化转型尤为重要。农业是投资长、见效慢的产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背景下,县乡政府对农业信息化创新生产力、促进生产力和替代生产力的认识不够,很难对其积极引导和支撑,农民和社会的农业信息化意识不强,对农业信息化投资的动力不大。

其二,农业信息化投入小,信息化水平区域差异大,信息基础设施内生增长能力不足。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由于对农业信息化重大意义认识不到位,加之地区资金紧张等原因,对农业信息化投入不足,农业信息化水平南北差异明显;不能顺应农业信息化给农业供应链和价值链带来的变化,信息化对农业经济的引领作用发挥不充分。

    其三,安徽农业社会化服务和保障体系不健全,亟需跨跃“环境”之壑。农业信息化,除技术问题外,社会化的服务保障体系非常重要。信息化是经济社会高度发达的产物。外在的市场、政策、法制、产业集群、信用体系以及配套服务业等环境建设亟待加强,这既是农业信息化持续发展的保障,也是农业在新阶段实现新发展的前提,安徽要实现农业信息化,必须跨跃这个阶段。  

 

四、发展智慧农业促进安徽经济增速的建议思考

智慧农业作为农业信息化的高级形式,能够完成信息共享,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形成区域核心竞争力。安徽经济要持续发力,就要发展智慧农业。

第一,强化政府支持,为智慧农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农业信息化是多种业务技术综合集成的系统工程,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同时也涉及到省、市、县、乡各级政府的各个部门。省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宏观管理力度,有效整合分散在不同部门的信息资源和技术人员,减少农业信息化的重复建设和浪费。特别是需要基层政府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支持和人力投入。一要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制度支持。确保农产品市场信息的全面、系统和权威性,提高信息服务整体水平,二要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在我省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各级政府应作为投资主体,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资金支持,进一步扩大农业信息化工程建设的规模,加大政府对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信息的处理和发布、农业信息咨询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第二,建设信息化支撑体系,为智慧农业发展奠定基础。基础设施、信息服务网络、信息资源、信息化人才是智慧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智慧农业的应用必须依赖于畅通的网络设施和先进的信息化设备。信息化基础设施是确保农业信息化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平台;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够产生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人才队伍潜能的发挥与否,关系到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速度。为此,一要提高农业信息化的设备配置水平,改善农业信息传输工具,实现移动通信和数据通信在市、县级范围内全面覆盖,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和传统媒体在农村信息服务中的作用。二要建设统一、协调、运转高效的农业信息传输体系。建立健全以农业部门为主体,遍及全省、市、县、乡的网络系统,覆盖农产品批发市场、营销中介组织和农产品生产经营大户的农业信息网络,增强其信息获取、处理、存储、传输的能力。三要改革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加强数据的兼容和共享,实现农业信息标准化与统一性的有机结合。四要加强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的农业装备设施,集合信息釆集、精准作业、远程数字、模块管理、灾害预警等技术,推动农机、农技和农产品加工信息化,促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五要加强培训,提高有关人员的信息化水平。推动农业信息化的普及教育,釆用短训班、函授班、技术讲座、经验交流会等形式,逐步培养一支适应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专业人才队伍。提高农民对农业信息及技术的利用能力,特别是其信息获取、判断、选择及计算机使用等方面的素质。

第三,提高农业信息服务能力,为发展智慧农业提供动能。信息服务能力的提高可以直接转化为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高信息服务能力是关键。为此,一要加强信息化产业开发,提高农业信息服务能力,为农业的生产经营、发展、农民增收服务。要走市场化的发展道路,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必须利用提供信息资源和提供技术服务来获得相应的经济报酬,来提高其服务的积极性,扩大信息服务规模的资本金。二要引导多方力量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政府搭建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只是一个导向作用,更重要的是创造有利于农业和农村信息市场形成和发展的环境条件。相关部门应该鼓励、引导、扶持兴办农业信息企业,以弥补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中投入的不足;积极培育农业信息企业并扶持其发展,提高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社会化和市场化水平,改善农业信息服务中的信息供求结构。

第四,完善信息法治建设,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法治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制度成果既能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又能化解矛盾为经济发展创设和谐环境。为此,一要促进国家农业信息化立法的步伐,根据国家信息法,完善安徽农业信息从数据采集到信息发布方面的规章制度。二要制定加快农业信息发展的标准和实施细则,保证农业信息的准确性、规范性。三要明确社会各方发展智慧农业的主体地位,投资收益比例,信息共享方式,风险责任分担,争议解决路径等规范制度,为安徽智慧农业的发展创设理性文明的法治保障。

总之,以智慧农业为切入点注入现代产业发展理念,打造全新的安徽农业产业发展平台,既是一种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新思路,又是一种面向未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模式。它可将资源变资产,由资产变产业,进而开创一二三产业联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道路。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就能不断地促进安徽经济的持续发力。

 

(作者系阜阳市委党校科研处副处长、教授)


推荐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