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会期刊 > 2018年第1期

关于郑蒲港发展的建议

时间:2023-08-08 阅读:257 作者:马鞍山研究课题组

2011年8月,和县、含山划归马鞍山市,省市委政府很快作出决定,开辟长江万吨级深水大港郑蒲港,成立郑蒲港新区,发展定位是安徽江海联运枢纽中心,再造一个马鞍山。六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经过新区管委会艰苦努力,取得可喜的成绩,成为十八大后安徽经济建设的一大亮点。党的十九大后,郑蒲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省应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对郑蒲港的发展给予全面支持。

一、郑蒲港新区发展概况

       以郑蒲港为中心的郑蒲港新区于2012年1月4日成立,总面积225平方公里,集聚人口15万(户籍人口11.8万)。通过6年来的建设,郑蒲港新区从一片农地起步,累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约370多亿元(其中政府投入50多亿元,带动社会投入300多亿元),基础设施、港口建设、三次产业、文教卫体等社会事业均获得基本同步协调的发展。
       1、江海联运枢纽作用有效发挥。突出港口发展,已开通郑蒲港至合肥港的“天天班”、“武汉—郑蒲港”、“重庆—郑蒲港”等沿江重要港口航线。长江上游武汉港、黄石港、芜湖港、铜陵港及内河港口合肥港等港口部分货物通过郑蒲港中转出海,成为长江“水水转运”节点港。同时,开通“郑蒲港—上海—泉州—广州”、“郑蒲港—盘锦—营口”的皖江港口集装箱干线直达出海定期航线。去年七、八月间,印尼、越南外籍海轮先后正式停靠郑蒲港,标志着郑蒲港进入实质性对外开放,基本构建了江海联运枢纽中心。
       2、开放平台取得突破。以发挥深水港优势为重点,“一区—港多口岸”平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2016年,马鞍山综合保税区、一类对外开放港口、肉类指定口岸三个“国字号”平台相继获批。目前,保税区已建成,中欧产业园、中意食品产业园正在积极推进中。
       3、临港产业集聚形成规模。在创新中承接产业,招商引资亿元以上项目90多个(其中瑞声科技、上海紫江2家主板为上市公司),协议内资496亿元,外资1.7亿美元,投产运
营32个,开工建设32个。围绕主导产业培育,引进瑞声科技、帝显电子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项目,引进以上海紫江、石墨烯材料和装备制造产业项目,引进以华泰物流、中艺国际储运、盛通合运物流等为代表的临港物流产业项目,引进以瑞泰物流冷链保税物流、北冰洋食品饮料项目等为代表的绿色食品项目。
       4、积极打造产学研平台。先后引进南京大学、中科院食品应用技术研究所、河海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在新区设立研究院,打造了“科技攻关—产业转化平台—科技成果产业化—新兴产业项目”的创新型产业体系。正在建设以中国工程院钱旭红院士为核心的医学检测院士工作站,和以加拿大科学院肖惠宁院士为核心的节能环保新材料院士工作站;累计引进中科院院士6人、“国家千人计划”3人、“中组部杰出青年”3人、长江学者1人。
       5、积极复制上海自贸区经验。引进上海外高桥免税商品直营店;建设平行进口汽车分拨和销售中心,辐射安徽、河南、湖北、江西等中部地区,每年确保至少销售1000辆进口汽车,以此为契机申建汽车整车进口指定口岸已获初见成效(注:去年11月16日,郑蒲港平行进口汽车展销中心正式试运营,国外名车路虎、宾利、迈巴赫、法拉利、捷豹、保时捷、玛莎拉蒂等平行进口车一应俱全,今后有望成为全省和中部地区进口高档车的购买首选地,以及东中部地区进口车的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基地);利用肉类口岸平台,上海自贸区运营中心在郑蒲港新区设立肉类进出口分公司,辐射中部地区;利用综合保税区平台,在综保区建立生物医药研发中心。通过搭建各类平台,为招商引资提供了舞台,形成了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6、产城融合初具雏形。坚持产城融合,在起步区的核心城区,通过市场手段“造环境”,实施重点项目,营造生态环境、生活环境、教育科研环境和休闲环境,快速集聚了人气。以城市功能配套为抓手,推动文化、教育、体育等服务业发展,逐步完善“医食住行、文教购娱”等城市功能配套,名校马鞍山二中郑蒲港校区、河海大学文天学院郑蒲港校区、市妇联幼儿园郑蒲港分园开学,实施安徽师范大学附属郑蒲港分校、启迪乔波冰雪世界、中影国际影城、置信假期四星级酒店、台湾大润发、水系景观改造、中影派格影视文化公司时尚消费乐园、企业高管公寓等一批功能配套项目,落户本港区,并基本建成,开始运营,创立了良好的产城融合大平台。

二、郑蒲港迎来了发展新机遇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新时代,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十九大报告收提出,“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也进入了新的阶段,为郑蒲港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新机遇。接着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特别指出:“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要在开放的范围和层次上进一步拓展,更要在开放的思想观念、结构布局、体制机制上进一步拓展”,对郑蒲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早在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时指出,安徽要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其中也包含着对郑蒲港在我省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中发挥作用的期望。可以说,在新时代,郑蒲港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郑蒲港六年来的建设成效也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应不忘规划时的初心,抓住新时代的新机遇,努力把郑蒲港建成安徽江海联运枢纽中心港。

三、郑蒲港发展面临的挑战

      郑蒲港是沿江城市最年轻的港口,只有六年的建设史,而且,所有建设事项都是从零开始,虽然六年来取得很大成就,但是短板很多,面临着很多困难和严峻的挑战,主要有:
      1.马鞍山及和县、含山县不能提供大量货源。
      要建设大港口,成为安徽江海联运枢纽中心,没有繁荣的商业贸易支撑是很难的,马鞍山是资源型、工矿型、一钢独大的城市,商贸业历来是短板。和县、含山县是农业县,难于给郑蒲港提供多少出海货物。
      2.缺乏外贸生产腹地,周边货源进郑蒲港很少
      按照规划,郑蒲港的吞吐量目标是亿吨级大港,建成全省江海联运枢纽中心港,而要实现这个规划目标,需要有大量大出大进的外贸货物。但是,马鞍山没有这个条件,也不是外贸生产基地。当初规划时,是设想周边500公里内安徽、湖北、河南的出海货物运到郑蒲港中转出海(已写入“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然而这个设想是很难实现的。因为上游城市也有港口,湖北、河南、皖中、皖北地区的出海货物可以走其他港口,或中欧班列,不一定非要走郑蒲港,而合肥地区外贸货物75%走南京港,江南进出口货物包括马钢公司自然也不会舍近求远走郑蒲港,必定走江南的马鞍山港、南京港、芜湖港。由于市场竞争,马鞍山港和郑蒲港很难扩大货源。
      3.中欧班列的挑战
      2011年9月,重庆市首开中欧班列,当时人们并不看好。毕竟是新生事物,很快茁壮成长,现在,几乎每个省都开出中欧班列,连沿海的东莞、佛山、深圳、连云港、苏州、宁波、义乌、厦门、威海、南宁都开出中欧班列,时至今日,全国从33座城市开往欧洲13个国家34座城市的中欧班列已超过六千班列,其中合肥市约为60多班列。
      值得关注的是去年7月,西南地区通往东盟诸国的“渝桂新”国际联运班列问世,由重庆—贵阳—南宁—北部湾(防城港或凭祥)出海到东盟诸国,直至新加坡,或中转至欧美、中东、非洲市场。这条南部新线会使欧洲来的货物和重庆周边货物比原先经长江到上海港出海到东盟各国更快捷,约减少三千多公里运输路程,既缩短一大半时间,又节省了运输成本。
      “中欧班列”、“渝桂新”班列的生命力就在于:一是比海运快20多天,二是可避开海上(气候、霸权、海盗)风险,三是紧紧链接国家倡导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使之成为复合性国际贸易物流大通道。尽管目前中欧班列需要财政补贴,但从大国崛起的视角看,还是适宜的。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火车提速和高铁发展,开出中欧班列、渝桂新班列的会不断增加,皖中皖北出口货物会不断进入中欧班列,这必然冲击郑蒲港的江海联运的货源,减少吞吐量。

四、支持郑蒲港发展的几点建议

      郑蒲港的最大问题和挑战是货源严重不足。为解决这个大难题,实现郑蒲港的定位目标——安徽江海联运枢纽中心港,再造一个马鞍山,在安徽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中发挥郑蒲港的作用,根据党的十九大关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精神,我们对省里支持郑蒲港发展的提出以下建议:
      1.支持和、含两县作为郑蒲港外向型经济腹地建设
      建设长江深水大港、安徽江海联运枢纽中心港没有外贸生产基地、物流基地是难于兴旺的。原规划设想,以本港为圆心,半径500公里内的别人的地盘作为腹地是不太可靠的,必须要有自己的腹地。从哪里开辟腹地?和县、含山县是最佳选择。因为这两个县就同郑蒲港相连,交通地理区位好,是中上等水平的县。目前两县的对外贸易势头较好,和县还建有台湾现代农业产业园,如果省市支持这两县建设的外向型经济腹地,出台扶植、激励政策,将相关的外贸招商引资项目在这两县落地,并以外贸作为导向,进一步开放,推进和、含两县的三次产业融合向外贸发展,可以郑蒲港的货源。近年来,马鞍山市与台湾及意大利、德国的贸易有了新发展,有可能成为我省新的外贸生产基地,特别是郑蒲港外向型经济腹地,就会大大增强马鞍山对市郑蒲港的供货能力。
       2.对省内外贸货源大幅度优惠进港
       由于市场竞争,省外主要是江苏南京等港对外贸货源进港都有很优惠的政策,吸引了我省大量的外贸货源,如我省江北地区进出口货物75%走江苏港口。在这种情况下,郑蒲港就很难增加外贸货源。针对这种情况,建议对我省的进港外贸货源给予更优惠的鼓励政策,特别是郑蒲港,对进港外贸货源给予的优惠力度可以更大些,以吸引皖中、皖北地区出口货物进郑蒲港。吞吐量是港口兴衰的关键(不是港区有多少人口),而郑蒲港现在的吞吐量太少了,为增加吞吐量,郑蒲港也要主动出击,久久为功。
       3.支持郑蒲港参与安徽省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
       十九大提出发展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各省市申报的热情就会兴起。自,由港比自贸区的开放程度更高、容纳层次更多,是自贸区未来发展方向,我省要积极申报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创造条件争取国家早日批准。在此基础上,还要创造条件争取建设自贸港。因为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港对我省经济的外向型发展有重要推动和示范作用,对提升转口贸易、参与国际贸易、扩大外汇收入、推进城市转型升级、激发区域经济活力作用都很大。省里应持郑蒲港参与安徽省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因为郑蒲港一是交通地理区位好,二是有皖江唯一条件的最好长江深水大港的建设条件,三是马鞍山是全省最富的地区之一,还是全省外贸先进城市,多年来外贸总量为全省首位,四是马鞍山港(江南)吞吐量已达1.1亿多吨,成为全省唯一的亿吨大港,参与安徽省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可以作出独特的贡献。
       4.整合长江港口,提高外贸集疏运整体效能
       现在不仅郑蒲港缺货源,我省的其他几个临江港口都常缺货源。而长江中大小港口吞吐能力已经过剩,许多港口长期亏损,而且江水已污染严重。在这种情况下,皖江城市不宜再兴建或扩建港口,特别是十九大报告指出“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皖江城市也不宜再开发新的临港经济(工业走廊或产业园区),而是要整合长江港口,提高外贸集疏运整体效能。还要加强港口之间的分工合作,避免省内打港口内战。鉴于郑蒲港是我省唯一条件的最好长江深水港,有条件建设成亿吨级大港,在长江港口整合、发展港口间的分工合作中,应重视发挥郑蒲港的这种独特作用。

(安徽省发展战略研究会马鞍山研究组成员:王平、黄国雄、李致平、李德俊、甘志华、周鹏、曹化根、燕维才、康文忠、汤卫平、沈洁、蒋露霞等﹚


推荐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