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会期刊 > 2018年第2期

我省乡村产业兴旺的思路与对策

时间:2023-08-08 阅读:162 作者:周云峰

十九大报告提出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产业兴旺成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的首要路径。结合对阜阳、合肥、宣城等地的调研,分析我省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我省乡村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一、我省乡村产业兴旺面对的四大挑战

 

当前,我省传统农业高投入、高风险、低回报等与现代农业现代化新旧问题又相互交织,已经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主要挑战。

第一,超长期的“收入低位徘徊、差距不断扩大”与乡村居民的期望存在着巨大的落差。收入水平的高低,是判断乡村产业是否兴旺、“三农”问题是否缓解的主要标志。2016年,我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1720元,比城镇居民的29156元少17436元,在2000年少3132元差距的基础上明显扩大,差距扩大了5.5倍。据对江淮分水岭地区、改革开放初期一个近100人口、80亩耕地的自然村庄调研,目前仅剩常住人口25人,且有11人是70岁以上的老人,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超过1万元。

第二,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偏低,农产品加工产能与主产区错位配置。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就地将加工增值收益留在乡村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2016年,我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为62%,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5个百分点,与发达国家高达80%左右的加工转化率还有较大的差距;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为2.08:1,是全国平均水平的92.4%,远低于发达国家4:1的水平。此外,农产品加工产能多集中分布在城镇的开发园区,其加工增值收益更多外流到非农地区。如皖北六市作为我省重要的农产品主产区,2016年农业总产值为2200亿元,占安徽全省的47.3%;但农产品加工产值却只有3110亿元,仅占全省的33.5%。如何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积极推动加工业向主产区布置,成为乡村就地实现增收的重要课题。

第三,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化后,乡村就业容量过少难以容纳过剩的乡村劳动力。农业机械化在为乡村减轻大量繁重劳动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规模经济效益。不过,由于多种因素叠加影响,乡村工业、服务业发展迟缓,就业岗位十分有限。2015年,乡村就业人员2044万人,比2010年减少168万人,年均减少33.6万人。其中,一产就业人员年均减少37.4万人,多数进入城镇就业。

第四,农产品供给质量不高,“有需求、缺供给”的矛盾普遍存在,“卖难、买难”同时并存。近年我省虽然主要农产品总体合格率较高,但产品质量问题不容乐观。外观、口感、营养不佳等产销不对路问题突出,优质的、品牌的农产品较少。2016年,我省拥有地理标志商标94件,居全国第11位;仅及全国第1位山东省(489件)的19.2%,第2位福建省(311件)的30.2%,第3位湖北省(292件)的32.2%,江苏省(253件)的37.2%。不少农产品,因品牌质量不高,不能适应消费者更高的要求,难以卖出,消费者买不到更好、更高质量的农产品。

第五,资源、环境 “紧箍咒”越绷越紧,拼资源拼投入的传统老路难以为继。高密度养殖、过度使用化肥、不按规范喷洒农药、乱倒乱排垃圾等已经给土壤、水体、农村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土壤板结、化肥农药和重金属残留超标等更加重了这一危害,既牺牲了农产品的质量,又牺牲了农产品产量,使得增收碰到了“天花板”,农业再生产难以扩大。如中国化肥、农药用量世界第一,但其利用率比发达国家低15%到20%左右,《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显示中国耕地退化面积超过四成,我省的情况大抵如此。这意味不解决农业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影响到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二、我省乡村产业兴旺的思路

 

通过调研,认识农业农村发展的新趋势,理清乡村产业兴旺的发展思路。

1.规模化大生产势在必行

乡村人口必会继续减少,规模化大产业势在必行。2016年,我省城镇化率为51.99%,乡村常住人口2974万人,未来一段时间乡村常住人口每年仍将减少50-60万人。到2035年全省乡村常住人口将在现有基础上减少1000万人,缩减幅度达到33.6%,乡村人口的减少意味在农村三产就业人数的减少,尤其是农业从业人数减少,为乡村农业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条件。规模化大生产是提高生产效率、分摊成本、提高农业从业收入最重要的前提。据对西县的调研,2-3人家庭农场式的小规模生产,只能经营30-50亩的耕地,人均年收入至多3万元;而以“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中等规模生产,能够经营3000亩-5000亩的耕地,普通人员年收入超过3万元,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年收入会提高到4-5万元;以公司化运作的现代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能够经营3-5万亩的耕地,普通职工的年收入会提高到4万元,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年收入会达到5-6万元。

2.大企业是发展的排头兵

大企业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大生产中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综合管理能力远远高于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更便于统一监测、统一管理,确保农产品供给质量,将成为

乡村振兴和产业兴旺的主体。以阜阳市颍州区福中和公司通过三塔镇产业发展、城镇开发、产业特色小镇的为例,其在三塔镇的粮食生产基地一期即流转土地1.6万亩;三期将流转该镇5万亩的全部耕地,并同步建设存栏10万只的规模化羊场项目,正好消耗掉该镇大部分的秸秆。另将投资20亿元对集镇区进行改造升级,建设农副产品加工集聚区,打造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镇。

3.优势产业链的延伸是主方向

在工业化黄金发展期已经结束、人口红利日渐减少的新阶段,一大批劳动密集型、土地密集型、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一般加工业必将淘汰。一大批先进制造业由于其技术密集、资本密集、人才密集、供应链配套的过高要求等在乡村是很难发展壮大的。大多数乡村产业发展依托的只能是本地的比较优势:一是依托农业、耕地等比较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放心农产品;二是依托当地的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就地走产业链延伸之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切实将农产品加工收益留在乡村;三是将农业资源与当地的生态、旅游资源结合起来,择机发展农业观光、养生养老产业。

4.人工诱导实现循环成为现实

当下乡村产业循环发展模式较多。据宣城市调研,至少有四种模式可用:一是混养模式。如适度的稻虾蟹混养、田藕泥鳅混养和低密度的林下鸭鹅混养等,养殖产生的排泄物基本上能够被水稻、田藕、果树利用。二是低成本就地开发使用有机农药模式。即利用当地烟叶中天然的抗菌、抗病虫成分,将当地废弃的烟叶叶稍和叶根加工成有机农药,就地使用。三是物理灭虫模式。主要采用各类太阳能灭虫灯引诱除害。随着各类引诱技术的发展,其效果越来越好。四是农业废弃物变有机肥模式。洪林镇新上一条5万吨的有机肥生产线,基本上可以消耗掉该镇的秸秆废弃物和绝大部分的畜禽粪便,基本上能够满足当地的肥料需要。可以设想,未来每个乡镇都招商1家大型的农业产业化企业。这家企业经营着5万亩的耕地,年产2-3万吨的粮食,拥有5-6个农副产品加工厂,年出栏10万头山羊(或5万头猪、或100万只家禽),生产出5万吨的有机肥料,并通过种植中草药等生产出一定的有机农药,再配合采用其它办法,基本上能够实现生态化、循环化生产。

三、促进我省乡村产业兴旺的对策

 

总结地方实践为农村产业兴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构建乡村产业兴旺四大体系对策。

1.强化大企业的牵引作用,打造高效率的乡村产业组织体系

重视龙头企业的牵引作用,支持和吸引龙头企业加快向乡村布点,流转土地,建设规模较大的现代农业基地,成为乡村产业兴旺的主力军。支持龙头企业参与当地集镇的开发和建设,优先开发建设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产业特色小镇,争取大多数乡镇能够引入或培育1家具有全域组织管理能力的大企业。引导专业农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加快转型步伐,成为拥有现代企业制度的农业综合开发型企业,或融入到大企业中。鼓励种、养殖能手和专业合作社的技术管理人员以及有志于乡村产业发展的大中专毕业生融入到企业团队中,成为龙头企业的骨干员工。每个乡镇力争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以企业农场、家庭农场为支撑的现代乡村产业组织新体系。

2.深化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打造高效益的乡村产业增值体系

走农村产业融合之路,已经成为增加收益的主要路径。要继续创新融合发展模式。继续推进一产内部融合。以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为目标,推广林-药(菌、菜)、林-草-禽、稻-虾-蟹、藕-鳝-鳅等模式,推进生态种养结合、农林牧渔结合。继续推进一产向二产延伸。以引进产业链关键环节骨干加工企业为重点,逐步实现农产品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型。拓展农业功能。有条件的乡村要依托当地的农业资源、旅游资源以及交通区位等比较优势,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甚至养老养生产业,加快农业功能拓展步伐。重视培育新业态。着力依托互联网、物联网,着力引进和采用新技术、新模式,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创意农业、循环经济等,使新业态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3.仿真自然循环模式,打造安全高质量的农产品供给体系

以当地秸秆、畜禽粪便综合利用为重点,以综合治理为手段,以强有力的监管为保障,逐步实现化肥、化学农药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实现乡村循环发展。全面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各乡镇要就近建设有机肥料厂,利用好周边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从源头减少污染。加强对土壤、水体的综合治理。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积极采用生物的、物理的等多种措施加强对水土实施综合治理,实现生产本底土净水清。深入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零增长甚至负增长行动。鼓励使用有机肥和有机农药,确保生产过程无害化,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外源污染,防止周边工业园区、矿山开采等的废弃物和有害污水转移到农业区。

4.建设企业农场和田园综合体,打造科学合理的乡村产业布局体系

乡镇一级要结合乡集镇区的开发建设,鼓励龙头企业就近建设企业管理总部,强化乡集镇区和龙头企业对全域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管理功能。结合当地的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建设各具特色的产业小镇,如乡村观光小镇、乡风民俗小镇、农产品加工小镇等。依托大规模现代农业基地,结合村庄转型的需要,建设一批布局合理、有利于生产经营组织的企业农场、家庭农场,使农场成为现代农业基地生产管理的主要场所。利用好现代农业大基地建设展现出来的大田风光、成片种养殖基地景观资源和当地的文化旅游资源等,以企业农场、家庭农场为依托,加快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使田园综合体成为乡村产业布局的新空间、新载体。转变规划布局思路,突出产业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建设,加快形成以乡集镇区现代服务业为核心,以产业特色小镇、现代农场、田园综合体为主体的乡村产业布局形态。

(作者系省经济研究院产业研究所所长  高级经济师)


推荐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