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会期刊 > 2018年第2期

只有克服形而上学思维方法 才能坚持绿色发展

时间:2023-08-08 阅读:163 作者:戴培昆

习近平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深入领会。如何坚持绿色发展?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要在自然观中坚持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法思想,反对孤立地、片面地、静止地看问题的形而上学思维方法。

当我们评价自己在治理污染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时,不要忘了距离人民要求的绿色发展,蓝天白云,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按照人民对环境优化的要求,循着实践对我们认识的碰撞,不回避问题,并以此为导向,继续往前推进我们的社会认识。

就当前存在的问题看,恩格斯晚年写的科学巨著《自然辩证法》(和当代生命科学之循环理论)仍然是指导我们治理污染的指导思想,该文说到:“没有理论思维,连二件最自然的事情也联系不起来,或者连二者之间的存在的联系都无法了解”。当前在污染治理界的哲学思路中就存在着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即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看问题和处理问题,割裂了水、气、有机废弃物(以下简称物)污染的内部联系,因此有时事倍而功半,只有纠正这个问题,我们才能事半而功倍,达到绿色发展。这是治理污染思想领域中的顶层设计。

物质不灭,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的基本形式是相互转化的,我们许多同志并没有树立起这样的辨证自然观。恩格斯说“运动的形式是相互转化的,机械运动可以转化为热,转化为电,转化为磁,热和电都可以转化为化学分解;化学化合又可以反过来产生热和电而由电作媒介再产生磁;热和电有可以产生物体的机械运动。一种形式的一定量的运动,总有另一种形式的确定不移的一定量的运动与之相当”。物质不灭,形式转化,能量守恒。污染物和有用物质通过化学的和生物化学的途径相互转化,总的能量不变,我们必须了解这一辩证法。才能把污染转化为能源。

我们来看看能量和污染是怎样转化的?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有幸成为人类——万物的主宰。但我们并没有脱离整个宇宙能量转化的链条,整个人类只不过是整个宇宙能量转化的一个中转站。整个宇宙,能量守衡,物质不灭:一部分星球输出能量,一部分星球接受能量,用恩格斯当年的语言来表达:就是“吸引”和“排斥”,总量是平衡的。具体说:地球接受太阳光能,通过植物转换为化能,即碳水化合物(它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由于它所含的氢氧的比例为二比一,和水一样,故称之。它是为人体提供热能的三种主要营养素中最廉价的营养素。)或糖类,这样太阳照射到地球的能量就从无机界进入有机界,然后又通过食物链向动物和人类逐级传递能量,变成生物的、人类的、社会的运动。近代科学家发现,地球上的生命是碳基生命,当代化学教科书对有机物的定义是含碳化合物,与这种思想是吻合的。科学发现:碳是传递太阳能量的一个媒介,它被植物吸收,把太阳能转换为碳水化合物即糖类供人类吸收,在氧气的帮助下(氧化)释放能量,变成生理的和社会的运动,一切动物都吸进新鲜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构成有机界的运动。恩格斯认为:可以把人看成是热动机。能量转换依靠碳的运动来实现,他说:“从生理学的观点看来,人体包含着各个器官,从一个方面来看,这些器官的整体可以当作一架获得热并把热转化为运动的热动机”(《自然辩证法》单行本P286)。这是碳的循环,向有机界传递了能量。

有了动力还不行,还要有运用动力的构架。氮白体是生命的存在方式,氮构成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植物蛋白是叶绿素a和叶绿素B,它们是制造工厂,能把太阳光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碳水化合物即糖类,使能量得以向动物界逐级传递。氮又是构成动物蛋白——蛋白质、氨基酸——的基本元素之一,在生物体内亦有极大作用,一个60公斤体重的成年男子,每日至少要摄入20克优质蛋白质。才可以维持肌体内正常的蛋白质代谢。

可以说,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它的存在就是和外界不停的进行新陈代谢,这是所有有机物或有机界的本质特征。恩格斯说:“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这个存在方式的基本因素在于它和周围的外部自然界的不断的新陈代谢,而且这种新陈代谢一停止,生命就随之停止,结果便是蛋白质的分解(p277)”。如果说蛋白质的合成与我们讲的能源有关,那么蛋白质的分解就与我们讲的污染有关。

追根溯源,氮的英文化学名字叫“nitogen”,希腊文是硝石,现在在土壤中和水中的氮化合物又叫硝酸盐,就是保留了这个痕迹。为什么又叫氮呢?因为中国清末化学家启蒙者徐寿在第一次把氮译成中文时曾写成“淡气”,意思是说,它“冲淡”了空气中的氧气,所以氮的气体形式,就被称为‘淡’(氮)。硝酸盐在土壤中和水中可以被植物吸收,变成植物蛋白,但直接接触人体会致癌。氮不仅有正能量,也有副能量作用,成为污染,氮氧化物是雾霾的主要成分。现在是我们气体污染的还没有解决好的一个问题。

磷是与蛋白质并存的,构成人体的骨骼和所有细胞,是人体遗传物质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酸的重要成分。磷离子对于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有机界三大基础物质的代谢是必须的。磷没有气态形式。我国土地普遍缺磷。

孤立地看,碳、氢、氧、氮、磷是无机物,但它们是合成有机物生命材料的主要元素,这些元素不停地进行循环,通过植物吸收合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又通过细菌降解从有机界到无机界。

现在三大元素碳、氮、磷在回归无机界时遇到了障碍,形成了我们目前的水、气、物的污染。这三大污染是个自然现象,但它们的产生有一个共同的社会制导原因:城乡分割。这是一个社会原因,为什么社会原因会导致自然原因(和结果)?需要一定的分析,在我以前一系列的文章中都反复论证过,这里我们仅简要的说一下:我们问过自己没有:当前我国现阶段污染分类最大的是什么类型(有机物的污染,分布在水、气、土中)?这意味着什么样的循环出了问题?为什么传统社会没有,未来理想社会不可能有,而现在出现了?那么,在当代社会发生了什么?城市化和城乡分割,或者说在城乡分割基础上的城市化。如果说城市化是人类进步的必然阶段,消灭三大差别是未来理想社会的必然发展,那么结论:一定是生产力有了一定发展而又发展不足的产物,是城乡分隔的弊病显现,目前尤为突出。

逻辑的方法也就是历史的方法,现在我们城市最显著的标志是高楼大厦,虽然是文明的象征,但同时也是弊病的显现,传统农耕社会都是旱厕,那时没有水、气污染,城市化以后,我们高楼大厦的水冲式厕所把人体排泄物全部或部分一冲了之,“一泻千里”,包括部分没有处理好的化粪池,以合肥为例,这些富含人体排泄物的“肥水”顺着淝河源源不断输往巢湖,如果每人每天一公斤,一天就是三百万公斤,二天六百万,一年又一年,超过了自然界的水体的自然降解的负荷,必然引起水的污染。推演到全国也是这样。有个遍及全国各水体流域的民谣反映了这一过程:“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洗衣灌溉,七十年代水质变坏,八十年代鱼虾绝代,九十年代身心受害”;全国的自然水体中,由于水中有机物含量高,导致好氧菌、厌养菌、和聚磷菌的活跃,不断分解有机物,分解过程中,这些细菌需要呼吸,这就引起水体化学需氧量即COD升高,分解后,水中无机盐氮、磷浓度高,适合水中植物生长条件,水下污泥液越沉越多(污泥实质上是细菌的尸体,它是水体降解后的必然产物),清澈的水体变的越来越肥,经历了逐年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2007年全国规模的蓝藻、浮萍、水葫芦“到处恣虐”的危害爆发了。内河水体普遍“富营养化”,即水太肥了,反传统现象出现了:过去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现在是“肥水尽往外面排“,类似的“引江济湖”(引江济太、引江济巢) 的观点就这样流行开了。

“社会认识“作为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一般落后于经济基础,我们整个社会从一般认识到精准认识水污染这一现象,经历了几个阶段:1、开始普遍认为是工业点源污染,尤其是五小化工企业,污染排查首先瞄准的是工业企业;2、然后循着污染植物的营养来源瞄准到了肥源,追踪到农业面源污染,认为是农民使用化肥的不当和过量;3、经过全国污染源普查后才重视生活污水污染,4、然后是着手城市排水管道水污分流,普遍建立了污水处理厂;5、接着发现水是清了,但是水体中仍然富含氮磷(一旦遇到阳光温度合适,蓝藻暴发依旧),然后是要求所有污水处理厂必须脱磷除氮。这是因为,污水处理厂只是把自然界过程在人为条件下的复制,因为没有“安个管子、加个盖子”的回收(沼气工程与污水处理厂工艺的区别),污染物没有变成能源沼气加以利用,所以它只是转化了形式。

比如:氮从水中“除”掉了,但直接回归空气中和氧气结合起来便形成了氮氧化物,生成气溶胶微粒式的气体雾霾。PM2.5的成份并非是那些向空气中撒水就能落尘解决的分离物,它是在空气中生成的化合颗粒物。雾霾出现表明氮循环的失衡。由此看来,对于雾霾而言,我们不仅仅要建立低碳经济,还要建立“低氮经济”。如何建立呢?应该通过正常途径,即植物和动物食物链来吸收和传递氮,使氮的循环从植物蛋白到动物蛋白,而不能另辟捷径,直接排放,变成氮氧化物排到空气中(被雨雪吸收还会形成酸雨),或者变成可溶于水的硝酸盐排到水里,成为滋生蓝藻的物质条件。总之,氮的“循环短路”,无论直接排到水里、还是空气中都有害无益;

又比如,磷大部分在污泥里,污泥是污水处理的必然产物,全国污水处理厂每年的年排放大约有2500万吨,它是分解细菌的尸体,饱含磷(氮),如果回归植物循环,自然和谐,可是谁来做呢?农村人手缺乏,现代化农业大生产还没有建成,各地城市只好对污泥进行填埋、焚烧(磷的助燃还要加碳)。又形成短路和新的污染物,加剧了水体、气态污染和土地的贫磷。

不仅水体、气体污染,还有有机废弃物的污染。它和水、气污染具有同一性,都是城乡分割,循环断裂造成的。

生活有机废弃物大多数与有机物的新陈代谢相联系,包含着碳水化合物糖类、脂类和蛋白类,它在下水道、垃圾填埋场被分解,会产生沼气。如果你到过垃圾填埋场就会知道和看到沼气是一种必然的副产物,合肥龙泉山垃圾填埋场到处写着“请勿抽烟,小心爆炸”的字样,我有一次去那里调研就遇到了被雷电击中的渗滤池着火的事故,现在在填埋场不得不树立沼气排放口,让其自然排放、焚烧,就像压力锅排气阀的功能一样,免得压力太大引起不测事故;前段时间,全国各地的下水道窨井常报道发生爆炸和毒死人的报告,那是碳和氢作的怪,爆炸的气体是甲烷,毒死人的气体是硫化氢,它们都是有机物降解时自然产生的。是能源变成污染的例证。

生活有机废弃物包含餐厨垃圾,由于有机物糖类蛋白质脂类含量都比较高,经过简单加工就可以生产出地沟油,这也成为一个祸害,如果它不卫生的回流市场。传统社会不会产生地沟油,饭店里的泔水,农民家的剩饭剩采,都被用来养猪,“养猪不赚钱,回头看看田”;但现在个体化养猪已经不多了,这部分物质的回归便也成了问题。不能使用,就是污染,堵是堵不住的,因为违反了物质循环的规律,整个世界不可能因为你“堵“而静止不动。必须疏通正常使用的渠道。

与农村小农经济或准小农经济相联系的还有秸秆焚烧。农村缺乏劳力,农民亲手把秸秆焚烧,不是它没有用,而是因为它相对不值钱。目前的禁烧“成功“,是由于强大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不是农民自发的经济行为。秸秆焚烧季节,乡镇村干部,分片包干,有人带着一包烟,告诉老乡:“你们在我值班的时候不要烧”,现在有的老乡已经知道如何躲开卫星监测。他们选择快下雨下雾的时候烧,而这又往往造成交通事故,雾里夹着烟,司机根本看不见,我就遇到过一次,恰巧带了摄像机,还留有现场记录。

总之:碳、氢、氧、氮、磷循环失衡造成的污染本质上是有机物的污染,即与有机物的分解相联系的生活废弃物的污染,或者说与生活消费所形成的排泄物不能顺畅地返回自然界造成的污染。它们与工业无机物造成的污染有本质区别,这些污染物本来应该重返有机界,进入新一轮循环,但是没有。为什么?城乡分割。城乡分割影响了碳、氢、氧、氮、磷的自然循环。因此污染的本质是城乡分割造成的污染。需要向消灭城乡差别迈进,在新的基础上,即在大生产的基础上,达到新的良性物质循环。这些分析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马克思在资本论里说过,未来社会将在新的基础上达到城乡的物质变换。也符合理想社会消灭三大差别的路径,符合城乡一体化的科学发展观和建立绿色中国的新时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

在当前时代,污染物变能源之循环经济已被全世界所接受,我组织过专门的环保出访团出访过欧洲法国、北欧、日本、这些发达国家的所持理念和本文所述相同,也有相应的技术和回收的例子,比如沼气回收技术,污染物变成能源,沼气作为清洁能源,沼渣、沼液里有丰富的氮磷,对于农作物是有机肥料和有机农药,可以全部使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回收技术;西瓜皮、餐厨垃圾有丰富的有机物,可以生物降解回收,发达国家的处理趋势是焚烧,也不填埋。

我国也有现成的技术,沼气、智能厕所技术,但是运用不普遍,不仅是钱的问题,是社会共识和城乡分割的问题。在环保治理路线方面,惩办主义和形而上学路线即污染转移的思路时有表现,即将污染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而不根本解决,这是一种愚昧和懒政的现象。

因此,我们治理污染总思路中必须批评形而上学,宣传科学辩证法,提倡理论思维,用普遍联系的辩证法思想把现实中本来具有联系的看似孤立的事情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整治,分析现有矛盾的产生原因和运动方向,朝着解决问题,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前进,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平衡。绿水青山、蓝天白云。

 

 

(作者系省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省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推荐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