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会期刊 > 2016年第2-3期

大力推进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时间:2023-08-07 阅读:177 作者:徐国健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首次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写入一号文件,这是新时期指导“三农”工作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对于破解当前“三农”的难题,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项重大的举措,是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一个里程碑式的重要事件,必将为我国农业发展带来实质性的飞跃,意义十分重大。本文就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和改革中几项具体措施谈几点认识。

 

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农业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整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增产,实现了“十二连增”, 农业经济整体运行良好,但在总量中出现平衡问题,主要是结构性问题突出,粮食进口规模不断增长,而国内的粮食库存却保持高位,呈现出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而有效供给不能适应消费需求的现象。突出表现粮食生产结构出现明显的变化,农业生产还受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封顶,生产成本“地板”抬升等因素影响,生产成本过高,农产品价格全面高过国际价格,竞争力低下。一些农产品产量过剩,收储政策导致财政负担沉重。针对当前这些突出问题,着眼于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根本目标,要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力气推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结构调整。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符合农业发展规律。农业产业的性质有其本身的特殊性,与其他的产业有很大的不同,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生产方式落后,生产周期比较长,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很高,牵一发而动全身。农业发展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与之相应的内部结构与外部特征,两者互相促进相互影响,当二者出现不协调甚至矛盾冲突时,农业经济发展将呈现迟滞甚至危机。为此,通过重新调配和整顿现状,制定新的变化措施,使农业内部结构适应新环境发展的要求,以发挥更大的经济社会生态功能。所以,农业结构性改革是符合农业自身发展规律,是农业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

 

 

 

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现代农业建设

 

(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是发展现代化农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目标是发展现代农业。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发展现代种业,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广集成先进农业技术;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强化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提升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转化率,不断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必将对现代农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产生更大的促进作用。

(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促进产品消费结构升级。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树立大农业、大食物的观念,合理开发农业资源,统筹粮经饲全面发展,为消费者提供品种多样的产品。同时,也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适应城乡居民食品结构升级需要。因此,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升级版,涵盖生产力调整和生产关系变革两个层次。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调减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使农产品能适应消费升级的需要。

(三)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提高农业竞争力。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成本持续较快上涨,而国际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国内外农产品价差越来越大,玉米、棉花、糖料等进口规模不断扩大,“洋货入市、国货入库”的问题突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能力。

(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有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度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把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休闲旅游融合起来,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更好地满足全社会对农业多样化的需求。

(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巩固和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生产要尊重市场规律,要顺应供求变化,要实时调整粮食种植结构,特别是非优势产区要把产量压下来,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的积极性,实现农产品供求由低水平平衡向高水平平衡的跃升。

(六)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提高农业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主产区农民增收主要还是靠农业。由于供求结构失衡,一些地方出现了“粮价跌”等现象,农民增产不增收。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三、我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

 

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大力推进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今年出台的一号文件(《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以农业现代化推进工程为主引擎,以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为总抓手,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我省由传统农业大省向现代生态农业强省跨越。《实施意见》提出以下六项任务:

(一)调结构。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合理开发各类农业资源,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专用品牌粮食,加快现代畜牧业建设,启动实施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

(二)提品质。着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施农业标准化示范创建,发展农业“三品一标”,实施“绿色皖农”品牌培育计划。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互联互通的信息平台。把保障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作为衡量市、县党政领导班子政绩的重要考核指标。

(三)促融合。贯彻落实国家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百县千乡万村”试点示范工程,挖掘农业多种功能,把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休闲旅游融合发展,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

(四)去库存。扩大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促进粮食加工转化,消化粮食库存。

(五)降成本。降低农业生产成本,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减少化肥农药等的不合理使用、开展社会化服务,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六)补短板。弥补制约农业发展的薄弱环节,补农业基本建设之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补农业生态环境之短,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扩大退耕还林还草,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大力发展市场紧缺的农产品生产。

 

四、对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认识

 

省委省政府在今年的一号文件中对推进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六项重点任务和要求,完全符合我省实际情况,也符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完成这六项任务,对全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必将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执行过程中我想再强调一下几点意见。   

(一)农业结构性调整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

核心。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是一项战略性任务,省委省政府在《实施意见》中提出的要开发我省各类农业资源,实现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大农业、大食物观念。我们应深入领会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从长远着眼、从眼前入手,以市场化、国际化、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和战略谋划现代农业发展,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中,坚持种植业与养殖业共同发展,坚持数量质量并重,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二)在种植业调整中,要稳定玉米面积,扩大大豆种植。玉米是我省三大粮食作物之一,近几年在粮食作物“三大行动”中,恢复发展较快,达到1200余万亩,超过了历史水平。玉米用途广泛,既是工业原料,又是保健食品,也是发畜牧业的良好饲料,发展前景广阔。在这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家提出减少玉米种植面积,主要是在东北和“镰刀湾”地区的集中产区。这些地区产能过剩,其主要原因是加工环节未能跟上。

我省玉米种植历史悠久,气温和光照等自然条件,均适宜发展玉米,应该充分利用大自然禀赋的这一有利自然资源,优化农作物配置。目前我省玉米主要是集中于淮北、沿淮和江淮地区,形成了玉米产业带。玉米集中种植富集了大量花粉,有利于提高产量;其次是玉米品种类型应多样化,如发展食用玉米、甜玉米、饲料用玉米,将籽粒玉米生产转变为青贮玉米生产,开辟玉米多功能用途;推广玉米生产的机械化水平,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为此,笔者认为,在当前我省玉米不仅不能续减,而应稳步发展;推行玉米大豆和粮食饲草轮作,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将会产生积极影响。

大豆,在我省种植历史悠久,应大力发展。当前大豆发展速不快的原因,主要是产量低,2014年我省大豆平均单产只有90公斤,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19.2公斤的一倍多。价格也不高,效益低。针对这一情况,要从两方面改进,一是要选用优良品种,加快大豆品种更新速度;还要提高科学种豆水平,特别是要加强管理和防止虫害;二是政府在价格上应予扶持,大豆的价格仍有上升的空间。

(三)提高农产品品质,创新名牌品种。当前我省农产品品种远远不能消费者的需要,“稻强米弱”和“麦强面弱”等现象继续存在。市场上的优良粳米和强筋高蛋白质面粉多来自外省。要创新研究新的优良杂交品种。对具有保健功能的糯玉米、甜玉米和棕色、黑色玉米要大力推广。要积极恢复群众喜爱的传统的杂豆品种(如明光绿豆、小红豆等)。在农产品品种调整中,要以增加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为重点,以满足城乡居民食品结构升级的需要。

(四)大力发展奶牛业,提供更多的奶类产品。我省无论是山区、丘陵,抑或淮北平原都具有发展奶牛业的有利条件,应充分利用草场和玉米饲料资源,大力发展奶牛业,增加鲜奶产量。2014年全省生奶产量只有27.9万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发展奶牛业任重而道远。

(五)大力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这块短板。农田是宝贵的农业资源,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要素。我省农田总体状况是肥力不高,中低产田占三分之二以上,制约农业生产的发展,是农业生产中一块重要短板。今年省委省政府的一号文件中第一条就是“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出到2020年建成4670万亩。在这次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中,要按照省委省政府文件指示精神,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好这块短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安徽省农业委员会)


推荐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