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会期刊 > 2016年第2-3期

安徽省水资源生态足迹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时间:2023-08-07 阅读:186 作者:张宇舟 王荣森

安徽省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板块的后发之秀。2009年至2014年6年间,安徽省生产总值由10062.82亿元增至20848.75亿元,经济发展十分明显。但与此同时,安徽省水资源压力也日渐增大。安徽省位于中国东部,是内陆省份,地跨长江、淮河、钱塘江三大流域,全省面积13.94万平方公里,安徽省河流除南部新安江水系属钱塘江流域外,其余均属长江、淮河流域[2],但安徽省近年来水资源却出现短缺情况,部分地区已接近或达到中度或重度缺水。在此背景下,本文使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利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等指数对安徽省的水资源安全状况进行评价,为安徽省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生态足迹这一概念最早由加拿大著名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于1992年提出并由其学生Wackernagel在1996年加以完善[3-5]。2005 年,马静等将虚拟水的概念引入水足迹,通过计算我国主要农产品的虚拟水含量,分析农产品的生产消费关系,对我国的水足迹进行了估算[6];2006年,刘宝勤等系统阐述了虚拟水的研究的理论基础,探讨了水足迹概念对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影响[7];2008年黄林楠等人在原有的生态足迹模型基础上增加了水资源账户,用以描述水资源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功能,同时黄林楠等人定义了水资源生态足迹的意义,一是描述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消耗水资源的过程,二是自然环境维持自身进化对水的需求过程[8]。

尽管水资源生态足迹理论已经不断完善,但对于安徽省水资源生态足迹的研究则较少。目前在对于安徽省生态足迹的研究中,大多仅仅分析了传统的六类生态生产性土地,而未考虑水资源生态足迹。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将对2009年至2014年安徽省水资源生态足迹进行分析。

 

一、水资源生态模型计算方法

 

在水资源生态足迹理论中,用水被分为以下三类:生产用水,主要包括三次产业用水;生活用水,包括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生态环境用水,包括城市绿地用水和区域内水体稀释污染物用水。

(一)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

(一)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

根据用水特性和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内涵,将用水分为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三大类进行计算。水资源账户的计算模型如下:

推荐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