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会期刊 > 2016年第4期

浙江省打造特色小镇 对安徽省经济转型升级的启示

时间:2023-08-07 阅读:160 作者:吕小瑞

国外具有百年历史、闻名世界的特色小镇,历史文化深厚、产业特色明显。比如硅谷、达沃斯、格林尼治,它们体量不大,但是很精致、富含文化韵味,产业处在高端,富于竞争力和知名度。浙江省借鉴国外特色小镇建设的经验,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探索在旧有路径难以为继的情况下走出转型升级的新路,探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值得安徽借鉴。

 

  一、特色小镇的含义与特征

 

什么是特色小镇?浙江省的定义是:特色小镇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功能、社区特征的空间载体。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它打破了县市区、乡镇(街道)管辖的限制,根据产业要素相互衔接、互补、替代等集聚关系划定的特定地域,是产业发展载体;不是产业园区,而是同业企业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企业社区;不是政府大包大揽的行政平台,而是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空间边界明确的创新空间、创业空间。特色小镇是聚合资源、提升特色产业的新载体,是谋划大项目、集聚创新要素的新平台,是打造品牌、展示形象的新景区。浙江省特色小镇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市化的有效路径,有利于加快高端要素集聚、产业转型升级和历史文化传承,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

浙江省特色小镇具有四个特征:一是产业“特而强”,聚焦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7大万亿产业,以及茶叶、丝绸等历史经典产业,3年或5年完成50亿元投资;二是功能“聚而合”,是产业、文化、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融合叠加;三是形态“小而美”,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用地面积1平方公里左右,旅游特色小镇按5A景区标准建设,其他小镇要建成3A景区;四是机制“新而活”,特色小镇以灵活的体制机制来打造综合改革试验区,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既凸显企业主体地位,以企业为主推进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加强政府引导和服务保障,在规划编制、基础设施配套、资源要素保障、文化内涵挖掘传承、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浙江省打造特色小镇的基本做法

 

特色小镇的培育与建设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社会参与,按照“规划为先、特色为本、文化为魂、产业为根、企业主体、民生为重、引客为要、生态为基、大气开放”的原则,建设一批产业、文化和旅游功能叠加的特色小镇。

1.规划为先。打造特色小镇过程中,注意规划的引领,通过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将特色小镇的整体功能、主导产业、文化旅游、生态环境、特色街区、特色园区等进行定位和空间布局,强化对特色小镇建设的整体策划和特色创意,实现错位发展、特色发展,避免雷同化。

2.特色为本。特色小镇的特质在于“特色”,魅力在于“特色”,同样生命力也在于“特色”。一是保持鲜明的地域特色。二是保持鲜明的生态特色。三是保持鲜明的产业特色。四是保持风格的独特性。五是保持鲜明的历史人文特色。

3.文化为魂。乡村文化是“小镇文化”的内核和魅力所在。特色小镇的建设,致力于保持乡村文化的原生性与鲜活性,充分挖掘文化资源,积极发挥乡土文化的正能量作用,让小镇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4.产业为根。特色小镇的建设,走产城融合的道路,着力发展当地具有优势的产业,实现产业扩张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双赢。特色小镇将围绕单个产业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圈,以此培育具行业竞争力的“单打冠军”。

5.企业主体。特色小镇的建设,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发挥企业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由企业担负起特色小镇投资建设的主体角色,以企业为主,推进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比如浙江省横店影视城、杭州梦想小镇等。

6.民生为重。特色小镇的建设,以“人的城市化”为核心,遵循“城乡一体化”发展为主线的发展思路。特色小镇以就地改变人的生活方式,实现就地城市化,以生态宜居为目标,把改善民生作为小镇建设的落脚点和归宿点。

7.引客为要。特色小镇根据当地的特色产业、特色商贸活动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积极打造人才高地、资金洼地,大力吸引国内外人才来小镇创业、创新,使旅游业与产业发展交相辉映,实现“以客引客”的良性循环。

8.生态为基。特色小镇的建设,坚持走绿色低碳,环境友好的生态发展道路。贯彻“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生态发展的目标,抓好生态保护,做好山水文章。

9.大气开放。特色小镇的建设,借鉴国外特色小镇建设的先进理念,注重策划,强化创意。借助国内外的智力支持,加强对特色小镇建设的整体策划和特色创意。抓住当前世界新技术浪潮风起云涌,创客、创客群体不断发展壮大的契机,吸引他们来浙江省特色小镇创业创新。

浙江特色小镇创建,按照“宽进严定、分类分批”的原则,计划用3年时间投资2400亿元打造100个特色小镇。2015年首批37个省级特色小镇已经投入运行、显现出勃勃生机。

 

三、浙江省特色小镇的主要功效

 

特色小镇是以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融合为目的,以特色化、集聚化、规模化为核心要求,在小空间里大创新,在小平台上造大产业。

一是提升了主导产业规划建设特色小镇,定位最有基础、最有特色、最具潜力的主导产业,也就是聚焦支撑浙江长远发展的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七大产业,以及茶叶、丝绸、黄酒、中药等历史经典产业,通过产业结构的高端化推动浙江制造供给能力的提升,通过发展载体的升级推动历史经典产业再创优势。首批特色小镇中,有5个涉及信息经济产业、2个涉及健康产业、5个涉及时尚产业、8个涉及旅游产业、4个涉及金融产业、6个涉及高端装备制造、7个涉及历史经典产业。2015年底新入驻企业达3300家,其中21家为新引进的500强企业。

二是集聚了高端要素。规划建设特色小镇,“产、城、人、文”有机融合,良好的生态使内在的发展动力得以充分释放,对外在的高端要素资源形成强大的吸附力,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统计显示,37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拥有高中级技术职称人员4139人,国家及省级“千人计划”人才49人,国家级、省级大师91人,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2人。截至2015年底,首批37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入驻创业团队2116个,入驻个体工商户23468个,“新四军”(年轻的大学生;出国留学归来的创业人员;大企业的高管和连续创业者;以及科技人员创业者。)创业人员达7839人。例如梦想小镇已吸引400多个互联网创业团队、4400多名年轻创业者落户,300多亿元风投基金蜂拥而至,形成了完整的互联网创业生态圈。

三是拉动了有效投资。规划建设特色小镇,实现小空间大投资,推动各地集聚资源要素、推进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2015年,37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商品住宅和商业综合体项目)477.92亿元;完成特色产业投资287.95亿元,占投资总额的60.25%。

四是产生了综合效益。2015年,在特色小镇企业营业收入方面,37个省级特色小镇全年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52.18亿元,服务业营业收入629.89亿元。2015年,37个省级特色小镇税收收入53.09亿元,全年旅游接待人数2768.61万人,平均每个特色小镇74.83万人。

 

一、        浙江省打造特色小镇对安徽加快转型升级的启示

 

新阶段,安徽传统特色产业竞争力日趋下降,过多依赖低端产业难以为继,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浙江省特色小镇的创新实践,着眼于创新有效供给和产业转型升级,为安徽省转变发展方式,创新产业政策,优化空间布局提供了新鲜经验。

(一)规划建设特色小镇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特色小镇建设本质上是一个产业问题,是块状经济、产业集群演进发展的必然结果。小镇的规划和建设,关键在于产业的科学谋划、布局与定位。一是借助建设特色小镇,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议我省围绕《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全省149个专业镇既有的产业基础,培育一批“语音技术”、“机器人”、“云计算”、“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集成电路”等在国内外、省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小镇,培育行业“单打冠军”。二是借助建设特色小镇,加快传统产业新型化步伐。各地围绕有历史、有文化、有需求、有品牌的“四有产业”,如中药、白酒、茶叶、文房等历史经典产业,选择本地特色或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建设工业特色小镇,把特色的培育发展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等密切结合,加快传统产业新型化步伐。三是培育新产业。以规划建设特色小镇为契机,叠加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实现融合发展,培育一批一二三产联动、宜居宜业宜游的新产业。四是改造提升园区。探索以特色小镇分块改造提升开发区(园区),争取实现特色小镇建设与开发区改造提升一举两得。

(二)规划建设特色小镇是改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新通道。特色小镇的主要功能是集聚创新创业高端要素,着力打造集产业链、投资链、创新链、人才链、服务链等要素支撑的众创生态系统。政府应扮演好“引导员”和“服务员”角色:一是提供精准化服务。政府着力为小镇创业者打造“量身定制”的扶持政策和精准化服务。如在市场主体登记制度上,放宽商事主体核定条件,实行集群化住所登记,把准入门槛降到最低;制定税收返还、租金减免等优惠政策;邀请资深企业家担任创业导师,举办各种创业论坛、比赛等,方便创业者登记创立企业。二是搭建科技与资本共舞平台。通过政府性创投引导基金、产业母基金等,引导各类天使基金、股权基金、私募基金入驻特色小镇,与特色小镇企业形成共生联盟。三是构建“孵化链条”的运营模式。以“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全链式服务,为创业项目提供最适宜成长的环境。四是营造宜居环境。营造富有特色和品质的宜居环境,有山有水有人文,让人愿意留下来创业和生活。

(三)规划建设特色小镇是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样板。融合发展是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特色小镇相对独立于市区,一般选址都位于城乡接合部,是联接城、镇、乡村的重要节点。在这个区块建设特色小镇,不仅可以建设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生态、绿色能源等融合发展的美丽小镇,更能打造一批独具魅力的统筹城乡发展样板区。当前,安徽城镇化的产业支撑不够强,产业“低小散”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同时城乡分割体制未有根本改变。着力打造“特色小镇”产城融合区块,有利于强化产业发展对人口集聚和城市发展的支撑作用。通过探索创新以农村土地为重点的城乡要素流动机制、居住证为重点的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的城乡利益共享机制,力争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公共服务等方面取得重点突破,打破城乡发展中的“二元”壁垒,重塑新型城乡关系,努力建设美丽乡镇。

(四)规划建设特色小镇是推进各项改革创新的新载体。特色小镇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政府重点在规划编制、基础设施配套、资源要素保障、文化内涵挖掘、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更好的优势。一是明确政府、企业、市场三者关系,凸显企业的主体地位。由企业担负起特色小镇投资建设主体角色,以企业为主推进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形成可持续的投入格局。二是通过赋予特色小镇在土地、规划建设、环保、财税等方面更加灵活的自主权,探索企业投资负面清单制度,大力推广行政审批“一站式”服务,优化审批流程,改善发展环境,加速项目落地。三是创新政策扶持方式,支持重点产业发展。探索有奖有罚的土地供给方式,对符合安徽未来发展的产业类特色小镇或开发区按一定比例给予土地配套奖励;制订期权式财政奖励方式,给予产业类特色小镇或开发区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政支持。

(五)规划建设特色小镇是传承和展示独特地域文化的新举措。规划建设特色小镇,通过挖掘各地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内涵、规划理念创新、建筑风格创新、产业业态创新,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我省传统优秀文化,比如徽商文化、盆景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养生文化等,做大做强我省独特的历史经典产业。同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小镇强调叠加文化功能,能倒逼产业升级,在小镇形成独特的产业文化,打造出独特的人文气息,成为展示安徽新文化的新名片。

 

                                                                                                                    (作者单位:宿州市委党校)


推荐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