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会期刊 > 2016年第5期

安徽中鼎集团做大做强的经验与启示

时间:2023-08-07 阅读:195 作者:伍万云

安徽中鼎集团(以下简称“集团”)始创于1980年,经过30余年的不懈奋斗,从小作坊发展成为拥有总资产超百亿、全资及控股企业40多家、员工1.6万人、年上交税金8亿元的大型现代化跨国企业。卓越的管理模式、创新的经营理念和超前的发展战略,不仅使集团快速发展,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大到强的历史性跨越,而且获得“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全球非轮胎橡胶制品50强”、“中国汽车工业30强”、国内同行业唯一的“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一系列的荣誉称号,为全省民营企业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形成独有的“安徽中鼎”现象。

 

 一、中鼎集团做大做强的经验与做法

集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仅没有消亡,反而做大做强,并成为中国密封件行业第一股,其成功的秘诀是什么?集团成功不是偶然的现象,是其30多年来始终遵循“共创价值,共享幸福”经营宗旨的必然结果,也是中鼎人脚踏实地、拼搏创新的精神写照。

(一)打造科技领军人才队伍,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现代企业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要保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常兴不衰,必须注重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多年来,集团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健全了一整套符合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人才引进、选拔、培养、使用的激励机制。其做法:

1、内外结合培养人才。集团早在建厂初期就专门设立职工教育科,后扩展为职工培训中心,负责全体职工从最初进厂的行为规范、劳动纪律、安全生产常识到岗位技能、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全方位培训。同时,结合产品工艺技术需求,定期选派员工带着问题到上海交大等国内高校培训员工数千人次,解决了自主品牌制造技术难题。此外,与安徽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通过项目攻关,培养研发技术人员。

2、着眼全球,不拘一格选拔人才。集团始终把人才定位为企业的核心资源,通过参加人事部门组织的人才交流会、上门招聘经验丰富的退休专家、建立博士后工作站、互联网+等多种形式主动引进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内外高端人才200余人,先后完成胶料配方等多项国家、省、市研发课题。对引进的人才充分信任、放手使用,通过建立健全各类绩效激励机制,岗位评价及绩效考核、末位淘汰制等优秀人才选拔机制,真正做到“有为者有位、实干者实惠”。

3、加大投入激励人才。为鼓励科技人员投身技术创新,集团实行“经费不限额、失败不指责、成功给奖励”的激励机制,并制定《新产品开发奖励办法》等奖励政策,极大地调动了研发人员的积极性,集团新产品基本上做到生产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并有多项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提高了企业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为使高端人才生活安定舒适,集团先后投资2亿多元,新建人才公寓,对先进个人及技术、业务和管理骨干实行低价分配,并通过购车优惠等方式激励人才。

(二)实施国际战略,打造国际品牌

“走出去”,是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从根本上说,是否敢于“走出去”,考验着一个企业家的胸怀、智慧和魄力。集团大胆实施全球化产业布局,让集团快速切入全球市场,有效地降低生产和物流成本,使其勇立行业潮头,不断实现跨越发展。

1、主动调整战略布局,建立国际化服务体系。随着国外各大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商纷纷在我国投资建厂,给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市场造成很大冲击。集团以“提升客户满意度为目标”建立和完善国际化服务体系,先后全资成立集团美国、欧洲、亚洲等公司,负责北美、南美、欧洲和东南亚地区市场开拓与维护,适时满足客户供货要求,不断提升全球化客户满意度。现正紧锣密鼓地筹划马来西亚、土耳其、印度、巴西、开曼群岛等地建立生产基地,将产品外销比例提升50%以上。

2、整合全球资源,实施品牌国际化战略。集团依托全球计划,本着“以我为主,博采众长”的原则,在充分进行国内外市场调研基础上,先后收购美、韩、德等国世界先进企业20多家,并在国内组建合资企业,实现国内外同步生产,初步形成全球研发、全球生产、全球配送的跨国经营布局。集团秉承品牌管理国际化战略,积极打造品牌影响力,其“鼎湖牌”早在2009年被认定“中国驰名品牌”。目前,“鼎湖”橡胶密封件已在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等18个国家成功注册,随着公司国际化进程加快,“鼎湖”牌商标正成为国内外高端客户的第一选择,使集团实现了由国内而海外的新跨越。

3、建立MIS信息管理系统,打造全球化营销团队。在大数据信息化时代,集团充分利用集成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车联网等成熟的信息技术,通过ERP、PDM系统的创新应用,不断完善CRM、SCM、MES等系统流程,构建O2O全球化市场营销商业模式,实现ERP和PDM产品数据、供应链、在途库、仓储 、硫化监控等六大管理系统的线上展示交易与线下零部件供应、汽车维修养护及新能源汽车智能充电等专业服务的有机融合,使信息化管理手段覆盖企业采购、研发、生产、财务、营销、物流全过程的可跟踪可追溯监管,突破汽车后市场电商的“最后一公里”瓶颈。

(三)创新驱动发展,文化引领未来

集团大力弘扬“万众鼎力,引领创新”的企业文化精神,持续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不断加快产业升级步伐。为实现“中国智造,鼎誉全球”目标愿景,集团打出技术、管理、文化三张响亮的“创新牌”。

1、实施“外研内产”战略,培育核心竞争优势。集团利用现有的技术、资金、人员等优势,整合全球资源,先后在美国、欧洲建立研发中心,对国外收购企业的产品及工艺进行研发、升级,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近年来,集团斥巨资从美国、德国等国家购置国际最先进的生产、检测及试验设备,组建成国内同行业中最大最先进的技术装备阵容,进行大规模技改,进一步巩固企业在国内首屈一指的行业地位。2015年,集团抓住国家提出的振兴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的发展契机,制定了“研究与开发、引导与攻关、设计与中试、材料与结构、实验与检测、交流与培训”等一体化技术发展规划,使集团与国内外汽车生产商进行同步设计与开发。这是集团从弱小走向卓越的成功奥秘。

2、专注产品质量,追求卓越管理创新。集团始终恪守世界级质量标准,先后通过ISO9000、ISO/TS16949、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IEC17025实验室认可体系认证、GJB9001-2001国军标体系认证等一系列管理体系审核认证,将品质的检验贯穿于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不断满足和超越客户需求,形成了一套完备的高标准质量体系。其“鼎湖”牌橡胶密封件和特种橡胶制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工程机械、石化、办公自动化、铁路、船舶、军工装备、航空航天等领域。

3、文化创新,提高企业软实力。为强化企业文化战略导向作用, 2003年,中鼎成立企业文化中心,提炼出以“敬业、诚信、文明、友善”为精髓的中鼎企业文化,通过各式各样喜闻乐见的活动,并悬挂老子、李斯、苏轼等古代大家名言的方式,强化员工的归属感、责任感。2011年,集团全面启动CIS(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策划项目,邀请全国知名品牌策划公司进驻企业,从企业理念、发展战略、形象三个方面,对集团文化体系进行系统规划。编撰了《中鼎理念》、《中鼎行为》、《中鼎形象》三本手册,让企业文化理念在企业扎根,使“中鼎梦”与“中国智造,鼎誉全球”的宏伟愿景融为一体。

(四)创新党建载体,引领跨越发展

集团30多年来,一直秉承党群一体化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使集团从弱小走向世界,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跨越,荣获“全省优秀‘双强六好’非公企业党组织”称号。

1、坚持党群共建,树立服务“员工、企业、社会”的党建目标。在集团党委的领导下,成立专门党群工作机构,各下属公司和事业部都建立相应机构,与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融为一体,负责企业生产、研发、营销之外的所有事务。建立党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构建“党群一体、服务员工”的工作格局和扁平化、网状化工作模式。对涉及企业生产经营重大问题及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由党群组织负责人与企业管理层协商决策。

2、坚持党员示范,发挥党旗引领作用。实施“先锋”工程。围绕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各党支部制定“服务计划书”。在管理部门实行“党员岗”亮牌制度;在车间班组设立“优秀党员墙”;在博士后工作站、研发中心设立“党员先锋岗”;使“党员示范当先锋、立足岗位比奉献”成为每位党员的自觉行动。实施“培源”工程。为强化党员的党性意识,集团党委专门制定《党员干部十条禁令》,告诫党员干部廉洁自律,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实施“三向培养”工程。围绕“把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骨干,把党员骨干培养成优秀管理者”的目标,设立“劳模工作室”,开展“师带徒”活动,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感召力。

3、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温馨家园。集团党委设置员工信访接待室和专职信访接待员,车间设置“员工意见箱”,组织开展职工代表座谈会和管理层“下访”等活动,妥善解决事关职工切身利益。广泛开展“我为集团发展献一计”活动,仅2015年,收到合理化建议285条,技术革新77项,为集团创造价值逾亿元。党委将党建工作的“大道理”融化成关爱职工的“小细节”。每年补贴1千多万元用于职工食堂就餐补贴,先后投资1.5亿元建成1200多套公租房、1000多套职工宿舍;近5年来慰问特困职工658户,发放慰问金200多万元。每年组织劳动模范、先进党支部、优秀党员评选表彰,大力营造干事创业、崇尚先进的良好氛围。

 

二、中鼎集团做大做强的启示与建议

纵观集团30多年的发展历程,由落后到先进、由劳动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由默默无闻的小产品到蜚声中外知名商标的嬗变。无不得益于与时俱进的技术创新、文化塑造、政府厚植、党群一体化发展模式。集团的实践探索,为全省非公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成功范例。

(一)技术创新成就集团发展之基

集团从一个产品单一、附加值低的传统化工企业成功转型为产品附加值高、拥有较强市场话语权的科技企业,其关键是通过不断技术创新超越竞争对手、引领市场需求。

1、与时俱进地改革创新是集团做大做强的秘诀。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产品单一、结构不合理是中小企业发展的软肋。集团在牢牢抓住橡胶密封件主导产品的基础上,大力开发非汽车类工程、矿山、农林等机械方面的橡胶产品,使集团橡胶零部件产业链更完善,形成模具设计与制造、产品包装、材料技术研发、混炼胶加工、硫化成型到橡胶零部件产品的全面生产能力,降低了产品成本,增加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特别是近年来国际化进程加快,有力地提升了市场竞争力。集团的成功经验与做法,为我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范例,竖立了标杆。

2、打造核心竞争力是集团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集团启示之一,要在国际竞争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从而进入世界经济链条的上游环节。我省企业与国外企业合作时,必须追踪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但我们不能停留在此,要重视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吸收、消化和再创新。条件好的企业,要充分利用国内外的研发资源和环境,以及产业集群的辐射和技术联盟的互助,研究和掌握国际一流的先进技术,积极承担和参与有关行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成为该行业技术标准体系设计者,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力于不败之地。

3、竞争与合作是集团成为世界级跨国公司的关键。全球市场环境不仅要求企业保持和提高传统意义上你赢我输的竞争能力,更要求企业具有合作双赢的意识。集团的成功在于立足国内拓展国际市场竞争中注重与他人的合作,建立国外研发中心和国际营销服务团队。我省民营企业要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在掌握一定核心技术基础上,参与国际竞争。本着“共建共赢”的原则,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基础上加大“沿路”经济带海外投资力度,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合作创新的路径。

(二)党群共建共促成就集团和谐之母

集团30多年的发展史,不仅是技术创新的发展史,也是企业党建与企业同步壮大的发展史。集团党建工作的成功实践,为加强我省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1、创新工作方法,形成党群一体化工作模式。集团从制造业企业劳动密集型的实际出发,把党建工作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融于服务企业、服务员工的实际工作中,增强企业内部各个群体对党建工作的认同和支持,提高了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巩固了党在非公企业的组织和群众基础。集团的创新表明,在非公企业开展党建工作,要从实际出发,创新方法,选择好突破口,以“作为”赢得“地位”,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2、加强骨干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精干高效的党务工作者队伍。宁国市委组织部根据集团发展需要,选派一名业务熟、肯奉献、善沟通的党建工作指导员,这是集团党建工作抓好的关键。我省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要把非公企业党建“两学一做”落到实处,就必须加快非公企业党建人才培养和选拔,从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支持非公企业党建,把建设一支懂党建、会管理、善协调的党务工作者队伍作为地方党委党建工作目标考核任务,按照“两学一做”的要求,选准切入点,根据非公企业党员思想状况和生产实际与企业发展目标相结合展开。

3、真诚服务企业职工,锻造一系列务实管用的党建工作载体。集团采取党群共建,工建先入的方法,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技术攻关、管理创新、内外关系四个方面,设置党群常规活动100项清单,广泛开展各类党群活动,找准了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切入点,党群活动的立足点,认真解决医食住行等职工关心关切的问题,寓党员管理于服务职工之中,与企业的刚性管理共同促进了企业的发展。集团的成功实践表明,非公企业党组织只有把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落实到为职工服务的具体行动中,体现到推动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创新实践中,才能推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与时俱进、持续发展。

(三)优秀企业文化成就集团制胜之宝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软实力”。优秀特色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赋予企业鲜活的生命活力和不竭的价值动力。

1、提炼核心文化,激发员工活力。企业核心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集团党委提炼出“智慧诚信,包容善义”的企业核心价值观,逐步构建起以发展观、品质观、创新观、学习观等为主要内容的特色企业文化体系,并将企业文化标准融入员工生产、生活等活动,努力为每位员工发挥作用、施展才华创造舞台,营造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公平竞争、和谐共进的文化氛围,以优秀的企业文化缔造出一流的世界级企业。我省绝大多数民营企业正处于艰难爬坡阶段,能否度过难关,关键是企业能否提炼出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以企业文化为引领,激发员工最大的潜能,不断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

2、以人为本,建立一套成熟完善的企业核心文化体系。集团围绕以人为本、科学规范、创先争优、服务社会四个方面,将现代企业文化与以人为本理念有机融合,进而上升到企业核心价值观,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容易为员工接受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持久的精神动力。为此,我省民营企业在观念创新方面,要加强教育和引导,培育“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容忍失败、甘于寂寞”的文化氛围,鼓励和支持员工奋发向上、积极创新。在机制创新方面,要大力实施“人才兴企”战略,建立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调动广大员工尤其是技术骨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突出抓品牌建设,提高市场话语权。品牌就是市场、效益和安全的代名词。集团把实施品牌战略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制订了国际化品牌发展规划,把品牌形象与企业核心文化融为一体,树立了国际知名品牌新形象,为集团系列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打下扎实的基础。我省中小民营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就必须把企业文化与品牌形象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企业品牌的影响力。

(四)科学管理成就集团生存之本

规范科学的管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集团经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科学规范的管理方法。在经济下行压力和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积极开展“挖潜力、降费用、反浪费”活动,通过流程再造,降低库存、成本挖潜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管理活动,大大提升了集团核心竞争力。

1、在行政管理上,建立了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组成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形成了权利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管理层之间权责明晰、动作规范,相互协调和相互制衡的机制,为制定明确的战略目标和实现科学民主决策奠定了基础。我省非公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流程再造。

2、在生产管理上,集团将提升质量内化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理念。在管理制度中突出质量控制,筛选优化供应商,努力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存货周转率,避免因库存时间过长影响原材料品质。在发展战略中融入质量追求,大胆改进生产工艺,努力降低质量成本。为此,我省非公企业:一要树立全员成本意识,从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出厂检验到售后服务全过程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二要建立健全“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三要建章立制,加大考核力度。对企业的营业收入、生产成本、毛利率、交付率、现场管理等指标进行考核;对大批量产品成本进行内部挖潜与质量控制,从制度上抓落实。

3、在财务管理上,集团建立了有效的监督和考核机制,将存货和应收账款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为此,我省非公出口企业:一要优化贷款结构,加大美元贷款及贸易融资的额度,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二要通过远期结售汇、利率锁定等金融工具的运用,努力降低汇率风险。三财务部门要积极配合生产管理部门对各产品成本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制定成本挖潜目标措施,努力降低产品成本。

(五)企业家社会成就集团激情之源

集团的成功除了企业自身创新意识强的内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外部原因,就是宁国市委市政府多年来厚植包容和关爱创新的沃土,助推集团快速发展。

1、坚持以企业家为中心,着力构建尊重企业家的社会氛围。集团的发展史让我们看到了宁国市委市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始终坚持保护和激励企业家主调不变,支持改革创新的勇气和决心不变。这种对企业家重水平看实绩不唯文凭、重表现看贡献不唯身份、重开拓看精神不唯年龄、重长处看主流不唯过失的理念,让更多的企业家脱颖而出,成就了“宁国现象”。为此,我省各县(市)区要积极营造理解企业家甘苦、支持企业家创造、宽容企业家失误、肯定企业家贡献的企业家成长社会氛围。让更多的企业家放心、放手、放胆地创新创业,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主要领导会见企业家制度,让企业家随时可与各级党政领导对等交流谈心,使广大企业家有平等交流感。在全市形成企业家兴则企业强、企业强则产业强、产业强则经济强的共识,真正让成功的企业家“市场上有效益、政治上有地位、社会上有荣誉、舆论上有声音”。

2、坚持人本思想,在全市创造培养与激发人才的主人翁意识。集团的成功是宁国市委市政府多年来以人才为本理念的体现,激发了一大批企业家承担起培育优秀技术人才、经营管理团队和优秀企业家梯队的主人翁意识,铸就了全社会尊重人才、尊重创业、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我省要现实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愿景。就要加快建立健全人才创新创业成长环境和慰问企业科技专家制度,把贡献突出者纳入市委政府年度慰问范畴,使广大科技人才有社会归属感和认同感。

3、坚持政策引导,构建有利于企业家群体成长的生态环境。中鼎总部一直设在宁国,与宁国市委市政府多年来举全市之力给予排忧解难分不开。我省要打造企业家社会:一要各级党委、政府为企业家营造自主经营的政策、服务、法制、人文等和谐环境,从税收、环保、资金、人才、土地、政治待遇、社会地位等方面,加快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企业家队伍建设、有利于企业家脱颖而出的机制。二要依法保护各类投资者、经营者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鼓励支持他们办企业、创新业,为他们早日成为企业家蓄积能量。三要完善优秀企业家评比办法,使企业家有社会成就感和认同感。 


推荐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