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会期刊 > 2016年第5期

合肥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测算

时间:2023-08-07 阅读:170 作者:范观兵

农民工市民化,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核心。城镇化就是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党的十八大提出“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间,要以促进人口城镇化为核心,以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重点,加快改革户籍制度,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强调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同时明确建立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

实现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实现农民工在城市相对稳定就业和享受相应的就业服务、劳动权益受到保护;二是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能够平等地成为城市公共产品的供给对象,平等地获得各种社会保障、公共教育及公共服务等。城镇化重点改革领域都涉及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一个农民工市民化成本究竟是多少?全国各地农民工市民化成本不同,差别很大。为了同期具有可比性,有对照的成本进行比较,我们以合肥市2013年为基年进行了测算,同时与全国不同地区农民工成本测算研究进行比较,反映出一个象合肥这样的城市类别农民工市民化的真实成本,为全国不同地区测算农民工成本提供参照样本。


一、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测算及方法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测算对象不同、方法不同、结论也有差别, 2010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测算》,根据四川与浙江两省四市调研,测算人均公共成本在7.7万元到8.5万元之间(2010年不变价格);中科院的《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每个农业转移人口成本2.5万元。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中国发展报告2010:促进人的发展的中国新型城市化战略》,测定人均10万元左右。中国社科院《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6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分类最全,测算方法较全,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由于各地具体实际测算的平均成本,不一定能代表地方政府实际支出,因此,有必要从各地实际出发,为本地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算算帐。

合肥市近年人口迁入比例在全省最高,2013年全市市区人口233万,人口年净增长在11万人,其中农业转移人口主要来自省内其他地市1.4万人,本地农业转移人口大多为征地农转非人口0.3万人。

以合肥市为例,采用分类加总法,结合全市现行政策标准、人口结构为测算条件,3-5岁的人群约占3%,6-11岁的约占5.2%,12-14岁的约占2.5%,15-17岁的约占2.6%,18-65岁的约占77.8%,65岁以上的约占8.9%。参考2013年全市公共财政支出情况,下面逐一测算合肥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支出。

 

二、合肥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测算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包括政府公共支出成本、农民个人支付成本、企业支付成本组成。其中,公共支出成本包括公共服务管理、社会保障投入(包括随迁子女教育成本)、市政建设维护投入等三部分。

一、公共服务管理成本

每转移一个本地农民,财政当年需一次性支出6.2万元,累计支出9.5万元;每吸纳一个外地农民,财政当年需支出低保成本9.0万元,累计17.8万元。

(一)教育事业成本  主要包括教育设施和教育补助两个方面构成。每转移一个本地农民,财政需一次性支出教育成本4608元,累计4878元;每吸纳一个外地农民,财政需一次性支出教育成本5712元,累计13381元。

(1)教育设施成本  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校舍建设投入。按照全市现行“生均面积”政策标准,幼儿园和小学生均建筑面积10平方米,初中和高中生均建筑面积14平方米。按照每平方米校舍建设投入3000元测算,幼小、初高中学每个学生校舍建设投入分别约为3万、4.2万元。教育设施一次性人均投入成本4602元。

人均教育设施成本=生均建筑面积×单位建设成本×相应人口占比

(2)教育补助  根据我市现行政策,每年财政支出城区和农村教师工资、运转经费等为生均8300元。教育补助人均投入当年成本1104元,累计投入8503元。

人均教育支出成本=生均教育补助金额×相应人口占比×相应群体受教育年限

(3)特殊教育、职业教育等人均估算当年投入6元,累计投入276元。

(二)卫生事业成本 主要包括卫生设施建设投入、卫生服务投入和其他卫生服务支出。每转移一个本地农民,财政需一次支出卫生成本约870元,累计2200元;每吸纳一个外地农民,财政需一次支出卫生成本约1200元,累计17400元。

(1)卫生设施建设成本  依据国家千人床位数7张的标准,按照每张综合建筑面积40平方米,每平方米建设成本约3000元。卫生设施(不含医疗器械)人均成本为840元。

人均卫生设施成本=人均床位数×床位综合建筑面积×单位建设成本

(2)卫生服务成本  根据合肥市卫生服务现状测算,财政每人每年330元,其中社区卫生服务300元,公共卫生30元。人均补助46年(人均期望寿命79-农民工平均年龄33)。卫生服务一次性人均成本为330元,累计15180元。

人均卫生服务成本=人均卫生补助×补助年限

(3)老人护理院、急救站等其他卫生服务每年人均支出估算约30元,人均补助46年(人均期望寿命79年-农民工平均年龄33年,下同),财政累计支出约1380元。

(三)文体事业成本

据中科院《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6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显示,全国及东部、中部地区城镇文化体育人均支出分别为180元、284元、110元,农村居民分别为104元、83元、75元。考虑到我市实际情况,高于中部地区低于东部地区,因此,以全国平均水平作为参照,每转移一个农民,财政每年文化体育成本需新增76元,人均补助46年(人均期望寿命79-农民工平均年龄33)。

人均文体事业成本=城镇文体人均支出-农村居民人均支出×补助年限

每转移一个本地农民,财政当年需一次性支出76元,累计支出3496元;每吸纳一个外地农民,财政当年需一次性支出文化体育成本180元,累计支出8280元。

(四)其他一般公共服务成本

据中科院《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6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报告,参照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和农村其他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人均支出分别为1064元、616元。

测算方法。同上。

测算每转移一个本地农民,财政当年需一次性支出其他一般公共服务成本448元,累计支出20608元;每吸纳一个外地农民,财政当年需支出其他一般公共服务成本1064元,累计48944元。

二、社会保障投入成本  主要包括就业支出、保障性住房支出、其他社会保障支出等。

(一)就业支出

我市现行就业政策规定,职业介绍补贴200元、职业技能培训700元、创业培训及后续扶持4200元、职业技能鉴定补贴200元、社会保险补贴7500元、岗位补贴6060元。每一个劳动力就业需财政支出共计18860元。2013年全市18-55岁的就业人口约占70%。就业支出人均财政成本约13202元。

人均就业支出成本=单个劳动力就业补助金额×相应人口占比

(二)保障性住房支出

(1)保障房建设  采用《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6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研究,按照新增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总量人口20%建设保障性住房,人均住房面积20平方米,每平方米建设综合成本3000元。保障性住房建设人均财政成本约12000元。

人均保障房建设成本=人均居住面积×综合建设成本×相应人口占比

(2)廉租房补贴  根据《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6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研究成果,按照新增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人口总量15%发放廉租房补贴,人均补助面积14平方米,每年每平方补助120元,人均补助5年。政府需支出一次性人均廉租房补贴成本252元,累计成本约1260元。

人均廉租房成本=人均补助面积×补助标准×相应人口占比×5年

(三)其他社会保障支出

(1)养老保险成本。根据《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6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报告,政府需支出养老保险人均成本约25552元。

(2)失业保险成本。根据《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6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报告,每新增一个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府每年需支出的失业保险金约249元,全体市民化人口的平均工作年限23年,政府需支出失业保险人均成本约5727元。

(3)低保成本。根据合肥现行政策,城市低保人口每年每人补助5520元(低保人口占比1%),农村低保人口每年每人补助1600元,人均补助46年(人均期望寿命79-农民工平均年龄33)。每转移一个本地农民,财政当年需一次性支出低保成本39.2元,累计支出1803元;每吸纳一个外地农民,财政当年需支出低保成本55.2元,累计2539元。

(4)养老金成本。根据合肥市现行政策,对65周岁以上城乡居民每月补助70元,其中中央财政55元、省财政5元、市财政10元。我市65周岁以上人口占8.9%。每一个外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市财政需每年需支出养老金成本约120元,人均补助14年(人均期望寿命79-起步年龄65),累计补助约150元。

3、市政设施建设成本

市政设施主要包括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水、绿化、垃圾处理、通信等。按照国家住建部城市人口容量标准以及合肥建成区实际人口容量,以每平方公里1万人测算。目前合肥每平方公里建成区累计市政设施投入约3亿元。市政设施建设成本人均30000元。

人均市政设施建设成本=单位面积市政设施总投入/单位面积总人口

二、个人支出成本

个人支出成本主要参考指标为一般消费和住房消费,其中,住房消费主要有购买商品房支出、普通租房支出、保障性住房租赁支出等。每转移一个本地农民,农民人均个人支出成本增加89395元;每吸纳一个外地农民,农民人均个人支出成本增加89409元。

1、一般消费

目前,我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现金支出为23337元/年(不含住房),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支出7265元/年,全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支出7251元/年。每转移一个本地农民,农民人均一般消费成本增加16072元;每吸纳一个外地农民,农民人均一般消费成本增加16086元。

人均一般消费支出=城镇居民人均现金支出-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支出

2、住房消费

一个本市农民和外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人均需支出住房成本73323元。

 (1) 购买商品房支出。目前,我市外来人口购房比例约35.4%,按照全市商品房平均价格每平方米6954元,人均28.8平方米。每个农民转市民人均购房成本约70897元。

人均住房消费支出=商品房均价×人均居住面积×相应人口占比。

(2) 普通租房。目前,我市外来人口租房比例约44.6%,按照我市房屋租赁平均价格每年每平方米150元,人均28.8平方米。每个农民转市民人均租房成本约1927元。

人均普通租房支出=房屋租赁平均价格×人均居住面积×相应人口占比

3、保障性住房租赁支出。依据我市公租房和廉租房比例,在20%人群享受保障性住房中,其中17.2%的享受公租房,2.8%的享受廉租房。

(1)公租房支出。根据现行政策,每月每平方米公租房租赁价格12元,户均60平方米,户均人口3.01人(全市平均)。每个农民转市民人均人均租房成本约493.7元。

人均公租房支出=单位公租房租赁价格×人均居住面积×相应人口占比

(2)廉租房支出。根据现行政策,每月每平方米廉租房租赁价格1元,户均50平方米,户均人口3.01人(全市平均)。每个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人均租房成本约5.6元。

人均廉租房支出=单位廉租房租赁价格×人均居住面积×相应人口占比

三、企业支出成本

企业支出成本主要参考指标为企业为就业人口缴纳的各类保障,主要有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由于养老和医疗保险的接续、流转、异地结算等制度问题没有解决,导致农民工的城镇社会保险参与率整体较低.这部分数据取自合肥市统计年鉴,每一个劳动年龄人口需企业支出7143元/年。劳动年龄人口约占69%,一个本市农民或外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企业均需支出成本约4928元。

人均企业支出成本=企业职工年人均支出成本×相应人口占比

据上述三项成本综合测算: = 1 \* GB3①本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总成本约为15.9万元,其中,政府承担成本约6.5万元、个人生活成本8.9万元、企业分担成本约0.5万元。= 2 \* GB3②外地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成本18.8万元,其中,公共财政支出的成本9.4万元、个人生活成本8.9万元、企业分担成本约0.5万元。

在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政府、市民和企业三方都需要出资。政府方面需要承担责任包括基建、医疗教育、公共安全以及社会保障等。农民个人承担社会保障和购房等。合肥市农业转移人口成本,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人均8万元(2013年价格水平计算),这个成本比较接近全国平均测算的成本界限内,其中义务教育和保障性住房的支出占总成本的1/3左右,养老保险补贴约占总成本的40%-50%,占比最大,受养老金支出政策的影响很大。

 

三、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建议

1、推进大中小城市农民市民化成本核算工作

在新型城镇化加快趋势下,大中小城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都需要支付,只是成本大小,分摊的比例不同,迟早都会发生,推进得越晚,成本越高。所以,及时建立起农民工成本分摊机制就显得十分必要,针对大中小城市从合肥市农民工市民化成本核算中,看到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占大头,个人也承担较大的比重,企业最少,这个成本越高。依据成本的大小,大中小城市建立不同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纳机制,既让农民工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同时也拉动城市消费需求,促进全省城镇化水平与质量的全面提升。

2. 做好年度公共财政分担市民化支出的预算安排

筹划安排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公共支出,做到心中有本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并非不可承受,且政府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支出,并不是一次性投入,一些已实际发生了,如外地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城市管理费用也是如此。义务教育和保障性住房, 养老保险补贴是分期支出。特别是做好养老金风险防范。

2、从成本入手深化户籍等相关制度改革深化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户籍制度改革的核心,涉及城镇就业、保障房、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城镇养老、医疗保险,以及农村新农保、新农合支出,各地需要算清农民市化民成本这本帐,从而有利于各项制度的改革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与集体收益分配,确保财政年度预算、转移支付同各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规模挂钩机制。

(作者单位:合肥市发改委)


推荐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