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会期刊 > 2014年第6期

江苏农垦对农业实行公司化改革的调查

时间:2023-08-07 阅读:190 作者:

       江苏农垦下属18个农场,土地192万亩,其中耕地100万亩,为了打造农业发展的专业化、公司化和资本化的平台,从2011年起将全系统农场种植业的人、财、物、地等优质资源剥离出来,成立“江苏农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统一对全系统农业的制种、生产、加工、销售及物流进行经营与管理,实行股份制改造。其目的是为了上市做好准备,也是为了增强农业活力,达到提高竞争实力,加快农业现代化之进程。其具体的做法及带来的效果如下。
       把优质资源从农场分离出来,各农场成立隶属于公司的分公司,余下的人员及相关服务、产业等成立存续农场。存续农场只是为分公司提供社会化服务及承担社会管理任务。具体如何做实行一场一策制。各农场分公司有的集体承包、有的联合承包(主要是管理人员)。如新洋农场由261人承包农场6万亩耕地,仅占原农场职工的8%,生产中的临时用工实行临时雇佣。而淮海农场在职2684名,由800人承包农场13万亩耕地。分公司使用农场土地按每亩360元计,进入成本。分公司实际为公司的一个生产车间,订有具体的考核办法。各存续农场人员包括原退休离休人员的工资及其五金一险,由分公司返还的利润、承包土地使用费负责支付,不足部分由集团予以补贴。大体情况是,农业分公司利润返还1亿多一点、土地使用租金约2亿,集团补贴2亿。这种改革与国有企业原来的减员增效颇有近似之处,但改革中的成本包袱是由集团承担而不是政府负担。
       江苏农垦改革的效果据他们的介绍还是十分明显的。一是科学种田水平得到提高,全省农垦农业公司实行统一布局、统一农艺栽培措施、统一农资计划、统一机械化作业、统一农产品收储等五统一,为打造优质农产品品质和建立可追塑制提供了基础,公司品牌的信誉度提高,统一销售的米价提高0.1元/斤。土地产出率也得到提高,麦、稻平均亩产比整合前分别增加100斤和82斤。二是对外拓展了发展空间。农发公司统一对外承包土地,现已与地方签订承租土地流转,面积达60万亩,并力争在3年时间内对外承租100万亩,为再造一个江苏农垦打下基础。三是瘦身之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增强了竞争能力。经过改制之后农场冗员得到一定程度解决,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无论是新洋的联合承包还是淮海的集体承包,都大大减少了农业用工。新洋农场耕地200亩,淮海农场耕地100多亩。四是显示出农业是一个光明产业,在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提高基础上,从事农业生产者的收入也有很大提高。据淮海农场介绍,一对夫妇从事农业生产年收入在7万元以上,大体与务工者收入相当。关键是农业人口太多,无法转移出去。五是为争取上市克服了阻力。如能上市可以吸收外部资本进入,增强了农垦自身发展能力。
       江苏农垦对所属农场进行大胆改革,通过几年的实践,成效是显著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是分公司与存续农场间的关系。首先是干部关系,目前实行的是领导间的交叉任职,收入也能大体平衡。但是这种差距平衡是由集团对存续农场的亏损弥补,并不是由经济发展自身所决定的,能否持久是个问题。此外,分公司与存续农场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据新洋公司介绍,存续农场约有一半职工外出打工,另有一半无法就业,在家待着,这种阵痛是改革要付出的成本。还有分公司与存续农场二者之间的经济关系还不如农村,农村土地转包每亩达800元左右,而公司利用农场土地的租用费才360元/亩,二者显然不对称。
       二是存续农场的发展前景不大明确,集团拟采取倒逼机制迫使农场谋取生存之路,也有一些想法和做法,如发展苗木、养殖业、旅游观光等,但这些产业的前景如何,在多大区域多大范围内能起到作用,还是一个问号,要知道存续农场的优质资源已被分公司拿走,剩下的难以吸引人才,而且留下大量人员,只有等退休慢慢消化。
       三是作为上市公司,其核心技术缺乏,以及农产品的加工延伸。但目前在这方面也十分有限,如何做大做强,获得更丰厚的利润,目前还不清楚,仍然是在低层次上运作。公司若能上市获得的资金投向那处也是个问题,是加强农业基础还是投向非农产业有待决断。
       四是农场的自主权被削弱,仅仅是一个生产车间。这种情况是有利有弊,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还有待观察。
       江苏农垦实行农业公司化的改革,公解上市的困扰,这是值得肯定的,成立的公司也拥有诸多优势和发展前途。此外,江苏农垦实行农业的公司化改制在农场中的阻力较小,遇到的矛盾较少,一是没有政策方面的限制。原先土地承包没有分配到人到户,现在改制遇到问题较少,是个有利条件。二是江苏农垦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去年集团利润20亿,有能力支持改革,有支付分流出去的人员基本生存的成本,如上所述仅集团支付的存续农场亏损即达2亿元。为全体职工买了五金一险。而且是整个农垦系统农业产业链的整体公司化,包括制种、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一体化经营。我省农垦是否能及是否学习这种做法值得慎重决策。但其一些做法值得参考借鉴。
       一是一些农场分公司集体承包农村转移土地,为农垦的做大做强提供模式。这是再造一个农垦的惟一之路。据在怀远调查,当地政府和老百姓也有这个愿望,但农场却没有变成为实际。江苏淮海农场在宿迁等地承包农村土地,租金每亩也达800元左右,土地之间高低差在3米左右,承包后利用农场的机械进行土地改良、整平,当年就能生产出效益。江苏农垦在全省范围内集中承包数十万亩,我省在这方面可加大步伐,利用农场先进的技术、机械及管理,在农村中从小规模示范走向直接的生产经营的带动。这种意义和使用更大。

       二是谋求上市要着眼于整个农业产业链,形成品牌,增强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而不仅仅是一个种业。这样上市的公司体量大,牵动性强,可以把整个农场系统带动起来。再说种业安徽已有一个上市公司,审批起来可能阻力更大。当然农业企业上市要把种业作为一个重要产业来对待,是必要的。

(执笔孙自铎)


推荐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