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会期刊 > 2014年第5期

土地流转创新经营方式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23-08-07 阅读:181 作者:

谁来种田,谁来经营现代农业,这是随着城镇化加速发展过程中,全社会对粮食安全、现代农业发展主体变化的关心切和担忧。然而,一旦新型经营主体加速发展,新主体主动担起发展重任以后,如何种田,如何经营农业,如何创新现代农业发展的机制体制,又提出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中必须面对的新问题。近日,我们带着问题,对桐城市三个万亩以上土地流转大户创新经营方式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从中找到了答案,看到了希望。他们的实践和探索,不仅回答了人们普遍关注的现代农业如何经营,而且向现行的县乡村行政机构设置,行政管理方式以及社会治理能力等提出了挑战,也引发了我们的一系列思考。

一、土地流转企业的基本情况

       1、桐城市人和源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
       该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由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安徽友源食品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倪迎春牵头组建。自成立以来,合作社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合作发展,由最初发起时的13户,现已发展到115户,耕地16250亩,拥有总资产775万元。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运用统一品种、统一农资、统一技术、统一收割、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六统一”管理方式组织生产,实现了农田建设标准化,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产业化。近年来,合作社建成高标准农田核心示范区12000多亩,积极应用高产优质良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建立了部级水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良种覆盖率达100%,关键技术到位率90%以上。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以上,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较农户分散经营大幅提高。2013年,合作社向国家交售商品粮1210万公斤,生产油菜籽25万公斤,蔬菜50万公斤,户均实现增收5000多元,合作经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发挥了示范作用。
       2、安徽新桥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一个集农工贸结合、产供销一体的,现代有机农牧业及农业社会化服务业为主的经营实体。现有职工95名,其中管理及技术人员25名。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7600万元,创利润620万元,资产总额达4670万元。从产业看,公司建有一座万头猪场,饲养原种母猪800余头,每年为当地农户提供3000多头二元种猪,出栏商品猪13000多头。同时带动当地1000多农户发展养殖业;公司本着综合经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原则,流转土地15200亩,从事种植业生产,吸纳周边1000多农民成为产业工人。同时,公司将稻、麦良种的选择、肥、水管理及病虫防治等技术向周边农户进行传授,辐射种植面积10万多亩,惠及周边农民10万多人;公司已建成日烘干200吨粮食的粮食烘干中心,能够承担2万亩农田谷物的精确、均匀干燥。选择世界上最先进的大米加工生产线,年加工米色一致,米粒大小匀称的优质大米5万吨。公司还因地制宜,探索发展功能性农业,规划200亩水面和800亩荒滩进行综合开发,建立生态旅游观光园林——生态农庄。以园区景观带、餐饮住宿商务、开心农场和家禽认养、池塘景观、主题园区、科普区等为内容对外经营。从经营方式看,公司以“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农民”为指导思想,发挥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领军作用,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牵头成立了“桐城市新桥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桐城市新桥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桐城市新桥农机专业合作社”及“桐城市新桥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把公司统一经营与分业合作经营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农业的现代化水平。
       3、安徽新天地集团
       该集团是在安徽省新天地农资有限公司的基础上组建的,注册资本1680万元,现有员工17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5人,高级技术职称的15人。业务范围涵盖农资、农产品经营、优质米加工和水稻、小麦、蔬菜种植等,下设晖粮米业、徽丰农业科技、徽丰种业、农资有限公司四个子公司及粮食蔬菜种植基地、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桐城新天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桐城新天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集团流转土地3.258万亩,占全市流转土地面积的20%,涉及农业人口3.62万人,设立了10个粮食生产分场、1个育种分场、1个省级科技示范园、1个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企业化经营农业使土地流转区域彰显品种优化、科学耕作、机械作业、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等显著成效。达到了政府满意、农民增收、企业得利、利国利民的多赢局面。2012年7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亲临新天地公司粮食生产基地考察水稻生产、鼓励他们发展现代农业大有潜力。

二、模式创新与共同特点

       三个企业的实践,概括起来就是模式创新:其一,以加工企业为依托,自主经营与合作经营相结合。桐城市人和源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是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安徽友源食品有限公司,立足于生产原料基地建设,发挥经营优势、资金优势,经营现代农业的载体,。在实际运营中,企业直接流转土地12000多亩,独立经营,为企业建立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另一种方式是,企业牵头,农民以土地入股,组建专业合作社,合作经营,风险共担,意在以企业的理念影响农民,以企业的经营方式带动农业转型发展;其二、以种业企业为依托,企业化经营与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相结合。安徽新桥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法人程斌,既是独立企业的法人,又是若干合作社的法人,还是企业所在地的基层党支部书记。他立足于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进程中,实现共同富裕,一方面独立经营种猪企业,粮食烘干、仓储和加工企业以及生态农庄,一方面发挥组织优势和企业管理优势,组建了若干合作社,把期盼发展现代农业致富的农民组织起来合作发展,实际上,是利用合作的平台,延长企业经营的链条,以此推动传统农业、传统农业主体的改造和转变,引导农业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其三,把商业经营与规模化的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商业农业一体化融合经营。新天地集团的法人姜斌,原是供销合作社的职工,主业是经营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2008年他在与农民建立农资定向销售关系的同时,针对部分农户劳力外出打工,种田缺劳力,经营水平下降,甚至出现了土地抛荒的情况,流转土地32000多亩。企业以生产资料统供为基础,将土地划分若干区域,组建13个农场或基地,集团成立多个专业公司,实行生产资料、种苗、机械化作业、运输、销售等统一服务。原来有能力的一批村干部都被聘为场长或小组长,有能力务农的农民被安置在公司做长工或临时工。企业化经营使企业、农业、农民、农村一起发展,把传统农业提升到以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为特征的现代农业经营的新高度。
       企业化经营农业,不仅形成创新模式,而且凸显了共同的特征:一是民营资本、工商资本、个体资本等从源头上介入农业、投资农业,优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升了农业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人和源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2008年成立,7年时间企业投资加国家项目支持,建设高标准农田12000多亩。安徽新桥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多年来先后投资几千万元,建设了种猪场、烘干仓储中心、大型优质米加工厂,同时,建设高标准农田15000多亩。新天地集团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年产4万吨“晖粮”优质米生产线,和拥有27组智能循环式烘干机组的烘干中心,日烘干能力达800吨以及3万吨标准化粮库;投资2000多万元,在土地流转区域修建水泥路、砂石路、石砌渠、U型渠、排灌站、节水闸、过路过水涵以及部分土地平整、小田改大田,使土地流转区域真正达到路相通、渠相连、田成形,使每块田水可到,机械能下田,彻底改变大包干以来水利年久失修、田块分类分割、田间原始小路的局面,建成了28000多亩的高标准农田和可供4万亩水稻用苗量的两座育秧工厂,全面提升了农业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二是用企业的理念和企业经营的方式,改造农业,提升农业,引导农业走转型发展之路。三家企业都是近年来依托当地资源兴起的农产品加工、种畜禽、种苗生产和生产资料经营的民营企业,他们用企业经营的理念经营农业,用企业的利润反脯农业,用企业家的战略思维规划农业、引领农业,通过组织创新、经营创新、主体创新和技术创新,把农业引上大农业、大规模、大发展的轨道。新天地集团公司对3万多亩流转土地的经营,先成立一个农场,下分十三个分场,农场实行企业式的独立核算,落实场长负责制,根据面积大小,配备1~3名副场长。种植规划、耕作制度、品种布局由集团公司制定,场长组织执行。分场实行联产奖励机制,由集团公司按分场长管理的面积确定基础工资,水稻以850斤、小麦为500斤为基础,超产部分按3:7分成,总场场长按分场最高额兑付,真正使场长、副场长及管理人员有责、有位、有为、有利,极大地调动管理层的能动性,全身心的投入到生产管理中来,大大的降低了除特大自然灾害以外的风险,使规模化生产、规模化效益得以实现。三是合作经营与企业经营同步推进,协调各方利益,保护农民利益,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落脚点。从三个公司经营现代农业的实践看,企业经营是基础,合作经营是延伸,二者协同发展,双方获得好的效益。同时,我们还看到以企业牵头兴办的合作社,企业投入改善生产条件,统一引进新品种,用新技术、新方法种养,生产模式有创新,生产水平有提升,经济效益大提高,农户参与管理与劳动有报酬,土地流转有收益。以人和源为例,近年来,为进一步增加社员收入,合作社积极发展经济作物,先后引进油蔬两用油菜、进口蔬菜、美国葡提等高效经济作物,开展规模化生产经营。目前已建成50亩的日光温室和钢架大棚,年可向市场提供50多万公斤优质无公害的新鲜蔬菜。引进种植美国葡提200亩,今年已挂果上市,农民收入大幅增长。新天地集团对流转土地,每亩支付400斤稻保护价的租金,同时国家规定的各项政策补贴仍归农民所有,2013年,农民每亩田得纯收入700多元;年龄偏大有种田经验的农民,公司聘请为管理人员或为职业农民,各尽所能,他们的年收入都在3万元以上,据统计,流转区域内农民人均收入年增加6000元以上。四是生产全程的社会化服务,是生产规模化、农民组织化、农业产业化的纽带,发挥了促进生产、稳定社会的治理功能。三个企业虽然经营管理多元化,有的是合作社为载体,有的是分区域设场为单元,有的是分业、分阶段承包为形式,但统一的模式就是生产过程中的全程社会化服务。新天地集团公司跨两乡镇,包括12个行政村,涉及近万农户,3.62万农民,区域大、面积大、工作量大,过去的传统农业经营模式,乡村组多级、多套班子、几百人的干部队伍在领导、组织生产,而公司按现代企业模式组织生产,玩转了3万多亩土地的生产经营,方法就是董事会统一决策,13个分场一步到位的执行,经营实体跟踪开展种子、种苗、化肥、农药统一经营服务、农机的耕种、植保、收脱、烘干及运输、加工、销售等一体化服务。人和源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运用统一品种、统一农资、统一技术、统一收割、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六统一”服务模式组织生产。在农业部门专家的指导下,先后引进了一大批高产优质良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提高了良种覆盖率、关键技术到位率。公司有200余台套大中型农业机械保障耕作、施肥、播种、栽插、病虫防治、收获全程机械化,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较农户分散经营大幅提高。一些乡村干部总结说,种田不愁,外出务工无忧,农民收入大幅增长,社会稳定有序,这是农业转型发展,生产社会化服务带来的新收获。

三、思考与建议

       剖析桐城市三个万亩以上土地流转大户经营现代农业的实践,深深感到农业发展在于制度创新,创新的核心在于转变发展方式。由此,也引发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其一,要研究推广用企业化经营农业的模式,使农业由传统走向现代,管理由多层次行政统管变为市场主体统领。农业转型发展,经营模式的创新,不仅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带来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回顾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大包干使农民有集体经营转向家庭经营;家庭经营的发展,使计划农业向市场农业转变,家庭经营发育市场,发育个体企业;市场的不断发育,要求农业要走合作发展的大农业,大市场之路。市场化的大农业如何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和更好发挥市场的作用。这就指明了农业、市场、政府三者的实际定位,也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方向。农业作为基础性的传统产业不能例外市场化的一般规律。由此,笔者认为,农业是个弱质产业,三农是个世界性难题,除本身的特点决定外,很大程度上是市场化进程不快,市场、主体、政府定位不准的问题。千百年来,特别是我们党执政以来,治理农业农村的机构是县乡村组四级,强调县以下工作的重点是农业,今天农业开始转型发展,新主体、新实践向这种管理农业的机构和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企业用企业的方式经营农业,农民就地就业,党组织建在企业,用市场化代替了多层级的行政管理,代替了乡村组各级干部一年到头忙生产,这是一个可喜的局面。针对这种情况,在推进农业市场化的进程中,我们是否可以在改革我国的行政机构设置中,把加快培育农业新主体,推进农业经营方式的创新,与简化县以下管理农业农村的机构设置结合起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由市场主体担纲,农村社会管理由基层行政机构承担,二者联手促进和保障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民生改善。建设现代农业离不开农民,离不开各类新型经营主体。通过新型主体引领,把市场可以做好的事情统统交给市场,也有利于市场农业的发展。市场农业的发展为精简乡村机构设置提供了条件,县里可按区域设置派出机构,,主要是负责乡村治理、文化、教育,卫生等民生民政工作。同时,制定规划,指导产业发展,抓好主体培育,抓好政策落实,抓好矛盾化解,保障农村社会稳定,农民安居乐业。
       其二,发展市场农业,必须把培育新型主体放在突出位置。农业处在转型发展期,农业生产水平不高,农业投入不足,农业政策体系不健全,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化,新主体发育不全等,农业发展难题多多,都需要我们去面对,去解决。当前最重要的是加强培育,充分发挥新主体的作用:一是加强对已成长起来的新主体的培育,加大对新主体的政策扶植,帮助新主体总结实践经验,坚持用工业的理念办农业,用企业经营模式经营农业,逐步形成一大批经营现代农业的成熟新主体;二是要发挥新主体的示范作用,改造传统农民,改造传统农业,让一大批传统农民通过改造,逐步成长为经营现代农业的新主体。新主体经营农业的规模不是越大越好,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以大带小,以小见大,通过示范使一大批大小适中的各类家庭农场,逐步规范、常态化发展起来,成为现代农业的主力军;三是要加强多形式的培训,让更多的农民成为职业农民,让更多的农民成为合格的再就业新农民,让更多的企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真正长成经营现代农业的新主体,而新主体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又会发展成为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大型联合体。
       其三,要积极引导各类资金参与现代农业建设,把主体投资和政府投资结合起来,有效解决农业投资不足的难题,探索农业投资发展的新路子。有的认为,农业是个“无底洞”,投资再多也无用;有的认为,农业是弱质产业,多灾产业、低效产业,投资再多也扶不起来;有的认为,农业经营分散,一家一户基础设施难建设等等,这些看法都是现实的。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和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制定了好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农业投入,虽然解决了一些问题,但仍未走出新路子。各类新主体参与农业开发,投资农业开发,事实上已把多元投入具体化,走出了企业化经营农业的新路子。我们要总结这些经验,制定政策引导各类资本投资农业,经营农业,聚集起发展现代农业的新源泉、新合力。农业转型发展,需要新理念、新模式、新主体、新投入的支撑。三个企业流转土地经营现代农业的实践启示我们,企业兴办农业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径,不论企业大小,流转土地的规模大小,有投资就好,能解决问题就好,能促进发展就好。一些地方和部门认为,各类工商资本投资农业,会带来农业发展的负面影响,担心农业的属性会改变,粮食安全难保证,其实不然,只要有政策,有规定,有标准,发展不会走弯路,不会出问题。我们一定要用改革发展的思路,产业相互促进的视野,积极引导各类资本投资农业,携手农民,工农融合发展,产业融合发展,让现代农业成为现代化的基础。其四,要加快推进政府公益性服务与各类主体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的服务体系建设,用社会化服务支撑现代农业朝着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发达的服务业是社会发达的标志,发达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很大程度就是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实现的。企业经营农业,在坚持农业基本经营制度不变的基础上,用先进的理念和管理方式,把社会化服务与众多经营主体结合起来,真正实现更大范围的经营规模化、农业组织化是有益的探索。有服务才能有规模,有规模才能出效益,这是制度创新的结果。有人认为,农业的大规模生产,要靠土地的大面积才能实现,黑龙江的大农业、大农垦、大规模不可复制,其实这只是问题的一半,社会化的大服务才是形成大规模生产的另一半。服务小,规模小,服务大,规模大。服务强,则农业强,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支撑。桐城市企业流转土地1万亩、2万亩,甚至3万多亩,且能够一体化经营起来,牵动的着力点,就是生产服务社会化。当前,要从现在的实际出发,以农技、质检和动防体系为基础,以项目投入为载体,加快建设农业公益性服务体系,同时,鼓励各类企业牵头兴办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实体,广泛开展农业经营的自我服务,社会化服务,大力推广以代耕、代种、代收、代储、生产全程代管为内容的“四代一管”、或统一良种、统一耕种、统一植保、统一收获、统一储存等为内容的“五统一”、“六统一”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构建以公益性服务为基础,社会化服务为主力,多元化保障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体系,加快现代农业、市场农业的新发展。

(作者单位:安徽省农业委员会)


推荐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