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会期刊 > 2014年第4期

关于安徽参与打造长江经济新支撑带的建议

时间:2023-08-07 阅读:199 作者:

       进入21世纪的10多年以来,安徽己抓住了两次重大战略机遇,经济发展上了两个大台阶:第一次是2006年以后,抓住了国家关于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从2005年到2010年,全省经济总量由5300亿元上升到12360亿元,突破了万亿元大关,财政收入由656亿元上升到2064亿元,突破了2000亿元大关,全省人均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年均缩小了1.56个百分点,经济发展上了一个大台阶;第二次是2010年抓住了胡锦涛同志视察安徽时提出要融入长三角的战略机遇,争取皖江城市带成为国家级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2013年,全省经济总量达到19040亿元,接近2万亿元大关,财政收入达3365亿元,突破3000亿元大关,全省人均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年均缩小了2.03个百分点,经济发展又上了一个大台阶。对于安徽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来说,不到10年的时间上了两个大台阶,是了不起的,省情省力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工业在全国的位次由2005年的17位,上升到2012年的12位,工业落后省份已成为工业中等发达省份,是省情省力变化的显著特征。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打造长江经济新支撑带的战略决策,安徽作为地处长江下游的省份,会迎来第三次重大战略机遇。我省应积极参与长江经济新支撑带的打造,紧紧抓住第三次重大战略机遇,争取在“十三五”期间全省经济发展再上一个大台阶,人均收入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2013年我省人均GDP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5.8﹪,若按2010—2013年的缩小辐度,2025年前后就会完全消除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那将会是载入安徽发展史册上的重大转折点,过了这个点,我省的人均收入会逐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安徽才真正是“经济强省”,实现安徽人民自近代以来一个半世纪的梦想,因为近代以前的很长时期,安徽都是我国的一个经济文化发达省份,到了近代以后落后了,成为经济欠发达省份。因此,抓住打造长江经济新支撑带的第三次重大战略机遇,应成为本届政府的光荣使命,建议省政府在编制“十三五”规划时,要重点考虑这个重大课题。
       根据省政府参事室的统一安排,我与几位同仁将于8月份专题调研这个课题,但对我省如何参与打造长江经济新支撑带,今天还谈不出系统的看法,只能提三点建议:
       第一,要充分认识到,第三次重大战略机遇是前两次重大战略机遇的迭加,因为前两次重大战略机遇不仅没有过时,而且会在第三次重大战略机遇中得到拓展与提升,即通过打造长江经济新支撑带,会进一步促进中部崛起,也会进一步推进我省融入长三角。由此,我省要有东西双向的战略视角,造就“东西逢缘”的发展空间;在政策上“向西”,用足用好国家关于促进中部崛起的优惠政策,为我省的发展创造政策条件;在机制上“向东”,深化改革,鼓励创新,努力在机制上与长三角等高对接,激发我省的发展活力。这样,既有利于本地企业的发展,做大存量,对省外投资者又有吸引力,可以做好增量。在宏观经济上升空间收窄的形势下,不仅能确保我省经济“稳中求进”,甚至会出现“稳中有快”,彻底扭转长期形成的“上,全国快、安徽慢,下,全国慢、安徽快”的不对称局面,促进我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参与打造长江经济新支撑带不只局限于沿江地区,争取使全省各地在长江流域经济发展中都能受益。一个可行的办法是,进一步拓展省内“南北结对合作”。2009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宁国等皖江地区部分城市与皖北三市六县结对合作以来,已取得初步成效,但皖江地区有个别城市强调“力不从心”而不太积极。应该认识到,打造长江经济新支撑带会带开拓皖江城市发展的新机遇,也会为“南北结对合作”开拓新空间。建议省委、省政府编制“南北结对合作”规划,作为省“十三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南北结对合作”纳入我省参与长江经济新支撑带的打造工程。
       第三,发挥江淮城市群在打造长江经济新支撑带中的积极作用。城市群是长江经济新支撑带的战略支点,在长江流域“三大三小”城市群中,江淮城市群位居第四。建议研究和编制江淮城市群发展规划,对外,江淮城市群要整体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对内,要推进江淮城市群11个城市的合作,可将合肥经济圈的合作模式推广到江淮城市群,加快江淮城市群的培育与发展,抅建我省崛起的战略高地。

﹙作者为省政府参事、省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


推荐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