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会期刊 > 2014年第4期

新疆北疆西北部区域经济合作与融合发展思路研究

时间:2023-08-07 阅读:237 作者:

区域协调发展是一个地区实现由非均衡发展向相对均衡发展转变的必然过程,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实现人口、资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和重要原则。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不但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不仅关系区域现代化,也关系区域社会稳定和区域的长治久安。以整合区域资源、发挥区域优势、统一共享市场为目标,打破行政隶属关系,一体化发展模式已经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北疆西北部区域自然资源丰富,社会环境安全稳定,地缘位置极其重要,具有合作与融合发展的基础条件。推动北疆西北部区域合作与融合发展,将极大地推动北疆西北部各方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势,拓展发展空间,进而推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生态环境、对外开放等领域的一体化合作,实现该区域的资源、人才、技术共享,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北疆西北部区域融合和合作发展,也是新疆由非均衡发展向相对均衡发展转变的必然过程。
本文针对北疆西北部区域融合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紧紧围绕如何加快北疆西北部区域融合发展和互利共赢这一根本目标,通过对相关领域重点问题深入研究,结合四地五师的发展基础、支撑条件和发展优势,提出了北疆西北部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融合的思路构想。

一、北疆西北部区域合作与融合发展的基础

      (一)区域战略地位突出
       北疆西北部区域包括克拉玛依市、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博州等4个地级单位的21个县级单位,以及北屯市1个自治区直辖县级市和兵团第五师、第七师、第八师、第九师、第十师等五个师,区域国土面积24.6万平方公里,占新疆总面积的14.8%。区域内的四地五师在地理空间上嵌套连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理与行政格局。该区域地处亚欧大陆中心,是新疆唯一与蒙古、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三国接壤,同时具备向东、向西和向北开放陆路通道的区域,在未来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二)区域自然资源禀赋优越
       北疆西北部区域是我国重要的成矿带,区域内油气资源、煤炭资源、金属矿产蕴藏极其丰富。中亚地区已确定的32个成矿带中16个涉入新疆,有6条跨境的巨型成矿带,其中2条
在北疆西北部区域有所分布。丰富的能源和矿产禀赋为区域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区域地形多样,自然景观奇绝秀丽,少数民族风情异彩纷呈,古丝路文明源远流长,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区域内广泛分布着人文景观、水域风光、气候生物景观等自然类旅游资源,蕴藏着多元化的历史文化、故城和民族风情等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资源和草原文化为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区域内部经济互补性强
       北疆西北部区域产业发展与资源禀赋各具特色,互补性强,有着广阔的合作潜力。克拉玛依是以石油石化为支撑的新型工业化城市,经济实力雄厚;塔城地区最有特色的是农业生产以及农副产品加工;阿勒泰的有色金属、钢铁、稀有金属等矿产资源丰富,旅游业较发达;博州的鱼、肉、枸杞等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尤其是精河产的枸杞已通过国家有关部门认证。兵团各师现代农业技术领先,农副产品加工、棉纺等轻工业发达。四地之间及兵团各师产业具有一定的同构性,但也各有优势,区域合作发展具有地域分工的基础。四地五师在农业、矿产、旅游、生产加工、进出口贸易、科技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具有各自产业优势,有利于多领域的长期合作。
      (四)区域文化底蕴深厚
       北疆西北部区域是新疆哈萨克族、蒙古族的主要聚集区,这也是新疆草原文化发展的代表区域。同时本区域也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的关键区域,五个兵团师级单位在区域集聚,几代军垦战士前赴后继,不仅开创了兵团屯垦事业的伟大业绩,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疆兵团军垦文化,军垦文化的发扬和传承将是维护本区域安全与稳定的最重要的法宝之一。此外克拉玛依在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从现代工业发展过程中萃取、凝练,形成了特有的石油文化,对区域现代工业乃至整个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五)区域区位和口岸条件优良
       北疆西北部区域向东连接东疆,可通达内地;向西连接伊犁,可通达阿斯塔纳、阿拉木图,辐射整个中亚;向南连通独库公路直达南疆,可通南亚;向北可通往俄罗斯中西部较发达地区,发展前景广阔。阿拉山口口岸、塔克什肯口岸、红山嘴口岸、吉木乃口岸、阿黑土别克口岸以及巴克图口岸等,为区域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了便利。阿拉山口口岸是我国唯一兼有铁路、公路、输油管道的国家一类陆路口岸,担负着国家向西开放,尤其是发展同中亚、西亚及欧洲国家贸易往来的战略任务。区域内各口岸的进出口货物量占到了全疆口岸进出口货物总量的90%以上,是我国面向中亚各国以及欧洲进出口货物的主要通道。

二、北疆西北部区域合作与融合发展现状分析

       北疆西北部区域“四地五师”相互交织,在各个发展时期都保持着比较密切的经济社会联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这种联系更加紧密。区域内地方、央企与兵团携手共进,不断拓展合作的新领域,区域合作从过去商品的简单交换,向产业、科技、教育、信息、人文等多领域延伸,合作意愿由被动转向主动,合作步伐进一步加快。
      (一)农业领域
       农业合作是区域最具合作基础和潜力的领域。克拉玛依市作为新兴工业城市,过去很长时期依靠周边地区为其提供粮食、肉类、蔬菜、瓜果等农副产品,以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支持周边地州、兵团的农业发展。进入21世纪,四地五师依托各自优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分工,区域农业合作交流由单向转向双向、多向,从单纯的商品供给向产业投资、技术服务等多方面拓展。兵地间在种植业、养殖业以及高效节水技术应用等方面相互学习,促进了区域现代农业的发展。
       (二)工业领域
        本区域在工业领域的合作主要体现在工业园区建设,通过政府的高位推动,创新园区建设模式,打破行政区域界线,一批高水平的工业园区相继建立。由奎屯市与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共同合作,建立了国家级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石化中下游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博州利用援疆机制,建立了五台工业园区,园区涉及兵团和地方,且跨博乐市、精河县两个行政区域,还探索建立了经贸、招商、园区管理和落地项目利益分享机制。塔城市与第九师一六四团合作建设巴克图工业园区,实行规划同编、设施同建、招商联手新模式。
      (三)市政及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本着“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原则,区域兵团在市政及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合作成效显著。如奎屯和第七师合作设立的奎屯天北新区,就开创了兵地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塔城地区在规划建设辽塔新区的过程中,将一六三团纳入新区建设,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招商引资、详规分做、项目分报,全力促进辽塔新区建设,在空间组织机制构建上进行了探索实践。此外,在各方的一致争取、协调、推动下,一批跨地区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列入国家重点投资项目,如农引水工程、奎北铁路、奎克高速公路等。
      (四)服务业领域
       第五师在博乐市农村信用合作社中参股30%,组建了新的地方商业银行,与博乐市共同组建了博赛城投公司,为推进“三化”建设搭建了融资平台。依托区域丰富的旅游资源,各方积极开展区域旅游合作,共同打造区域旅游精品线路和品牌,四地州市共同签署了《旅游融合发展框架协议》,在资源开发、客源互送、线路对接、联合促销等方面达成共识,其中,哈巴河与一八五团联合打造的生态旅游项目已经启动实施。
      (五)社会发展领域
       区域内地方政府及兵团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并在教育、医疗等方面开始进行跨区域合作。如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与第七师一三七团实行联合办学,实现了资源整合共享与优势互补,为兵地中小学生提供了优良的教学资源;克拉玛依市与新疆医科大学联合,积极打造区域性的医疗中心,为当地居民看病就医提供便利。

三、加快北疆西北部区域合作与融合发展的思路布局

      (一)总体思路
        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区域中心城市和口岸城镇为支撑,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协调发展”的原则,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协调处理好地方、兵地和油企的关系,明确合作内容、突出合作重点,着力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保障能力;着力推进区域资源整合和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协调互补发展;着力发挥区域口岸及区位优势,打造我国向西开放新通道;着力加强区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着力夯实区域公共服务基础,建设生活美好的家园;着力推进区域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加快区域合作和全面振兴,进而努力打造新疆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共同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宏伟目标。
       (二)基本原则
        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原则。基础设施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和沟通联系的桥梁纽带。推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是北疆西北部区域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表现,也是推动区域融合,促进区域发展,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有效途径。
       产业发展分工协作原则。北疆西北部地域广阔,资源禀赋互补性强,同时也面临着产业高度同质化问题。因此,在区域合作过程中,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区域各方的特色优势,通过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增强区域产业发展水平,实现区域跨越式发展。
       对外开放协同共赢原则。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整合区域各方优势资源,利用区域口岸通道条件,积极参与国内外分工,提高开放合作水平和质量,形成整体优势,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分享发展机遇。
       开发保护齐头并重原则。根据区域资源承载能力和产业发展远景需求以及区域生态功能定位,在经济开发区积极引导人口集中分布,调控产业集群发展,强化土地集约利用,实现人口城镇化、产业基地化、经济规模化,在生态保护严格贯彻“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理念。
       体制机制创新突破原则。根据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等发展特点,积极构建符合区域特点和发展要求的合作发展新机制,对目前存在的各自为政、画地为牢等制度约束,通过各方的沟通协调,寻求有效的突破和创新,为区域合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发展目标
       第一阶段——共同推动。由区域各方共同推动,先易后难,从具有合作潜力和合作基础的农产品供给加工、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文化旅游协同发展、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等方向实现突破,引领带动区域合作发展。到2015年,初步构建起融合发展平台,合作领域得以扩展、合作内容得到深化、合作机制初步形成。
       第二阶段——共谋发展。在合作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推动区域资源整合和产业分工,促进区域间产业合理发展,形成区域各方在农业、工业、服务业领域差异化、互补化发展道路。到2020年,初步构建起城镇发展体系、门户开放体系、物流人流运输体系、工业发展体系、农业发展体系以及地域生态保护体系。
       第三阶段——共享成果。通过区域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合作发展,全面形成四地五师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成功构建我国向西开放的新通道和新平台。到2030年,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动力和骨架构建完成,将本区域建设成为我国西部向西开放的引领区、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和能源资源安全通道。
      (四)空间布局
       依据国家和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依托天北经济带,以217国道、奎北线为主轴,以克拉玛依经济圈为中心,以主要交通通道连接,以县城、团场、口岸、产业园区为节点,以线串点,以点带面,优化空间布局与产业组织体系,构筑“一带携领、三极互补、点状集聚、重点突破”的点轴式空间开发布局。
       合作打造一带携领区。“一带”指依靠奎北线、217国道以及奎阿高速构建以独山子-第七师五五工业园-克拉马依石油化工园区-和什托洛盖为节点的克-和区域发展带。引导产业和人口轴线集聚,重点发展石油化工、煤盐化工、先进制造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现代服务业。
       合作集聚三极互补区。“三极”即引导工业向绿洲城镇组群和重要节点城市的主要园区聚集,引导高端生产服务业、物流产业向中心城市聚集,以县城和小城镇为主体建设农牧业产业化基地,打造博乐-阿拉山口-精河产业集聚区(进出口加工区;建材基地;棉纺产业基地)、阿勒泰-北屯产业集聚区(国际著名旅游目的地;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加工基地;进口资源加工基地;新能源、新材料基地;绿色衣牧业基地和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塔额盆地特色产业集聚区(绿色农牧产业基地和绿色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风电能源基地)。

四、加快北疆西北部区域合作与融合发展的重点方向和任务

       (一)加快优化布局,推动区域重要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一是加快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按照“田”字形交通主骨架布局思路,积极探索合作共建快捷通道新模式,按照油地兵共建、商业化运行模式,筹划建设克拉玛依-阿拉山口高速公路;按照油地共建、商业化运行模式,筹划建设克拉玛依-五工台高速公路。积极改造升级克拉玛依机场基础设施及功能,为区域各族群众利用克拉玛依机场出行内地主要城市创造便利条件。参照“气化南疆”工程模式,实现四地五师主要县市区、中心团场、乡镇、农牧场天然气化。
       二是推进区域水资源利用及水利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建设大型引水枢纽工程和长距离输水通道,解决流域间、地区间水资源空间分配不均衡问题;建设山区控制性水利工程和平原区蓄水水库工程,解决流域内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衡问题;建设兴牧定居水利工程,解决小型水利工程服务牧民定居惠民富民问题;建设生态补水水利工程,解决区域部分地区尤其是中南部地区生态缺水问题;建设高效用水、合理用水水利工程,解决区域内部分地区水资源利用低效问题。另外,需要建立长距离引水及水资源利用的相互协商、相互补偿机制,建立水利基础设施利益、责任分享分担协商机制。


图1新疆北疆西北部合作区点轴式空间开发布局示意图


       (二)发挥地缘优势,建设国家向西开放的大通道和新平台
        一是明确区域各口岸的定位分工。将阿拉山口口岸定位为大宗能源、矿产品及其他资源进口枢纽中心、大宗货物的出口贸易通道、集口岸物流仓储加工为一体的加工贸易中心;巴克图、吉木乃口岸定位为能源资源进口大通道、农副产品贸易中心;塔克什肯、红山嘴口岸定位为轻工产品贸易与出口的中心。逐步形成以阿拉山口为龙头,沿边市县为前沿,各大口岸为窗口,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二是强化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口岸高速公路、铁路、管道、航空港等通道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口岸交通网络。加快口岸海关边检设施建设和口岸信息平台建设。加快道路、供水、污水处理、供热、环卫、供电等工程建设,强化各功能区基础设施之间的无缝衔接,提升口岸综合功能,提高通关能力。
       三是加快口岸进出口加工制造业基地建设。依托各口岸区位、交通枢纽等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培育外向型加工制造业产业体系。加快建设面向周边国家的出口加工制造基地,建设进口能源、资源深加工基地。通过差异性的政策扶持来促进外向型加工制造基地的有序发展。
      (三)整合区域资源优势,促进区域产业良性竞争和分工协作
       一是在农业领域,积极推进克拉玛依、塔城、第七师、第八师在农产品产销领域的合作,共同构建面向克拉玛依的农产品交易中心,构建多方共同合作建设的农产品销地批发市场。加快推进中粮集团、储绿面粉、翔远玉米、瑞龙油脂、盖瑞乳业、万通畜牧等龙头企业发展,通过企业兼并重组、先进技术装备升级改造,优化农副产品加工业结构,提升产品档次和质量,培育有区域特色的绿色品牌,提高企业竞争力,着力打造新疆重要的绿色农副产品加工出口基地。
       二是在工业领域,石化领域可依托独山子石化下游原料,积极推进乌苏石化工业园区建设,将其纳入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推进石化下游产品开发,形成新的产业集群。煤电和煤化工领域应当以乌苏四棵树、沙湾、托里铁喇、和什托洛盖等四大煤炭矿区为重点,推进整装煤田开发,优化煤炭产业结构,加快推进煤电一体化项目进度。盐化工领域应积极推动克拉玛依石化园区与兵团的产业合作,尤其是在产业链延伸、产品产异化等方面加强沟通合作。
       三是在服务业领域,应当充分发挥克拉玛依现有的基础优势,签署北疆西北部区域在教育培训、医疗卫生、家政服务三大行业的合作框架协议,建立长期合作的互动机制。克拉玛依应给予四地五师区域内来克培训、务工人员相应的政策优惠,减少制度性壁垒。同时建立四地五师共享统一的医疗卫生信息平台,提供更为便捷的医保结算服务,办理统一的居民健康卡,实现在四地五师各级医疗机构就诊“一卡通”,推动医疗卫生领域的深度合作。
       (四)坚持“两个可持续”原则,构建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一是推动经济合作,促进区域生态共赢。探索区域合作发展模式,明确区域经济合作方向,优化区域内配置资源,减缓行政壁垒带来的生态压力。要在发挥克拉玛依核心增长极作用的同时,积极促进克拉玛依周边地州和兵团各师在其辐射带动下实现共同发展,使得区域经济布局更加合理,经济效益更加显著,对生态的影响和资源的消耗明显减弱,最终形成生态共赢的局面。
       二是实施水资源安全战略提升经济与生态的支撑力。北疆西北部区域无论是自身发展还是区域合作发展,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是最为关键的问题,构建区域性水资源安全战略是保障其跨越式发展的核心任务。各地需要配合自治区层面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符合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筹协调流域间、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之间的关系。
       三是优化经济发展方式,减少生态环境破坏。优化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北疆西北部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必由之路,首要任务是调整产业结构,整合高耗能产业,培育新兴产业;重点推行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加大生态环境的监管力度,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五)加强区域合作,共同开发区域特色旅游资源
       一是重视区域市场联动,实施全方位整合营销战略。由区域各方政府进行策划组织,宣传部门和旅游部门携手,联合各大媒体及有关行业部门,组成专门的宣传促销工作小组,进行大规模的宣传促销活动,扩大知名度,打造区域旅游的品牌形象,同时建立完善的宣传促销平台。通过大众媒体,如电视、广播、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宣传旅游产品和旅游形象,也可通过举办旅游节庆活动、旅游博览会等,在合作交流的同时达到宣传效果。
       二是实施旅游精品工程,加快旅游产品升级换代。要充分发挥本区域喀纳斯湖景区和可可托海景区两个5A级景区以及赛里木湖、魔鬼城、怪石峪等一系列有重要影响的4A级景区的资源优势,实施精品旅游工程,加快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推动全疆旅游产业跨越式大发展。
       三是合作推出灵活多样的旅游线路。针对周边地区旅游市场,开发灵活丰富的一日游产品;加强与周边景点的联合,开发强强组合的两日游产品;面向中远程市场,推出区域联动的“准西环线游”产品;积极开发北疆旅游及跨境旅游的线路和产品。
      (六)创新突破,合力共建兵地油融合发展示范区和试验区
        一是建设独山子-克拉玛依-和什托洛盖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成立“独山子—克拉玛依(中心区)—和什托洛盖新型工业化示范区产业发展联盟”,设立示范区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负责确定示范区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通过编制示范区长远发展规划,明确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产业发展、资源共享、合作分工、政策措施等问题。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合作利益分配机制,形成各方政府、各工业园区、企业多方共赢的局面。
       二是建设博州-第五师兵地融合发展综合示范区。在博州—第五师现有兵地融合发展成绩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融合合作的领域和深度,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合作、工业园区、保税区建设、股权投资等方面进一步开展全面合作;并把融合发展扩大到县(乡)—团层面,建设兵地融合发展综合示范区。
       三是建设辽塔新区融合发展实验区。辽塔新区是集辽宁省、塔城地区、第九师、塔城市四方力量联合打造的的区域融合发展新模式,要充分发挥区域各方优势,调动各方积极性,在管理体制、机制上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努力把新区建成东西合作的示范区、兵地融合发展示范区,成为国内融合合作发展典型实验区。
       四是兵地油共建乌尔禾生态新城。在城市城市道路、供电、供暖、供气、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上,要充分考虑兵地油三方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整合资金,加强合作,除目前供气外,尽快将其它基础设施等实现统一规划,共同投资,统一管理。乌尔禾生态新城的建设需要进行合理分工与协作,把石油开采、旅游业、农业三大支柱产业在三方合作与融合发展中进一步做大做强。
       五是兵地共建吉木乃口岸边境自由贸易区。在吉木乃边境经济合作区的基础上进一步争取国家政策,由吉木乃县、吉木乃口岸(海关)及一八六团共同努力,推动恢复并提升一八六团口岸边民互市贸易市场,争取将海南“旅游+免税购物”的发展模式引入吉木乃口岸,设立吉木乃口岸边境自由贸易区,其核心项目是设立进口商品免税店,让国内游客在一定限额(10000元)内购买进口商品,促进吉木乃县旅游业及第三产业的,大幅度增加居民收入。
       六是建立北屯兵地融合体制改革试验区。以北屯建市为契机,在兵地双方达成共识的基础上,选择合适区域建立兵地融合体制改革试验区。在试验区产业项目的选择上,建议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兵地双方因体制性障碍都难以实施的重大项目上。如:发挥地方的资源、区位优势和兵团“先行先试”的体制优势,合作实施哈萨克斯坦斋桑石油引进开发、煤电冶一体化等项目。

五、加快北疆西北部区域合作与融合发展的创新机制构建

      (一)建立促进区域合作的长效保障发展机制
       一是构建区域全面战略合作机制。本着“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协调发展”的原则,共同签署“北疆西北部区域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要加强政府引导和服务,共同搭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合作交流平台,共同营造开放、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促进要素合理流动,资源优化配置。要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积极改善合作环境,突出重点,大力提升合作水平,着力提高合作效益,不断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整体实力。通过战略合作协议,明确合作内容,突出合作重点,强化组织形式,落实保障措施,强化权利义务,努力构建四地五师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共赢合作发展新格局。
       二是建立区域发展规划指导机制。要实现北疆西北部区域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必须坚持规划先行。要紧密结合本区域特点和实际,立足当前,着眼未来,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地编制好“北疆西北部区域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通过编制中长期发展规划,进一步理清北疆西北部区域科学发展思路,明晰战略定位,确立发展目标,创新发展模式,指导中长期发展。依据新疆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使北疆西北部区域生产空间集约、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生态空间和谐自然,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三是建立上合组织框架下跨境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构建上合组织框架下本区域与周边国家各区域的经济合作机制,既是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也是一种必然,只有加快合作机制的构建,才能从根本上加快本区域“走出去”步伐。因此,在自愿、平等、合作共赢的前提下,上合组织框架下本区域与各经济体的合作需要建立一种适合本区域与各经济体合作的相应机制。
      (二)建立促进区域合作的生产要素配置机制
        一是建立区域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机制。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是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在促进四地五师经济合作与发展中,最重要的是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生产要素在整个区域内自由流动,并创造条件使各种要素实现全域的合理优化配置。建议建立四地五师区域经济协作联席会议制度,制定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协调机制,消除各种行政壁垒,形成区域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统一大市场。同时,建立相应的政策审议和争端解决机制,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健康实现。
       二是建立区域性自然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机制。要采取有力措施,打破地区行政界限,减少对要素流通的限制,改善投资环境,使资本能够有效地投入到具有地区优势的资源密集产业中,并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在引入自然资源密集型产业时,应当优先引入能耗低、产出大,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较小的企业和技术,限制高污染企业进入,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建立区域资本要素的合理配置机制。要充分发挥银行信贷资金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根据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和布局,突出支持重点发展领域,积极支持“三农”信贷服务,加大民生工程资金支持力度。合理安排信贷规模,确保资金与重大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有效对接,支持区域特色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积极支持昆仑银行发展壮大,不断增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为北疆西北部区域经济融合发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大力扶持区域内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再融资和发行企业债券;全面加快发展保险业,推进保险市场主体多元化,全面提升保险业的保障功能、融资功能和社会管理功能;积极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放宽对民间资本的限制,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更多的投资领域。
       四是建立区域人才要素的合理配置机制。要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加快现代化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并实现人才要素区域内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要围绕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和基础设施现代化的需要,重点推进工业、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外经贸、旅游、科技等领域人才队伍的建设;要发挥教育科研在人才建设方面的基础性作用,针对产业发展的特点,加大区域内人才培训和研发工作力度,努力打造北疆西北部产业融合发展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建立区域内人才合理流动激励机制,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最大限度地为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实现人才使用效率的最大化。
      (三)建立促进区域合作的重点产业协作发展机制
       一是建立区域产业融合与协作发展机制。以区域产业发展比较优势为依托,坚持走地区之间、兵地之间、中央与地方企业之间的产业发展大融合之路,努力构建产业分工明晰、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创造产业融合发展的制度环境,着力打破条块分割,努力破除制约产业融合发展的体制性壁垒和障碍,形成推进产业发展的制度合力,为产业融合创造宽松的制度和体制环境;加强各地政府对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积极建立和完善经济融合发展的产业政策体系,制定产业融合发展总体规划,在区域内形成科学有效、合作有序的产业联系,推动区域产业持续健康融合发展。
       二是建立区域融合发展的产业集聚机制。积极培育四地五师区域内相互渗透发展的优势产业集群,是大力发展区域融合经济的基本着力点。要充分发挥各地区产业比较优势,重点将石油石化产业、煤炭煤电煤化工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现代物流业等作为优先融合发展的产业领域,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布局,加大项目和政策支持力度予以率先发展。根据各地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势和趋势,建立比较紧密的产业协作发展机制,集中各方财力、物力和人力,共同打造创新型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促进区域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使其成为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六、加快北疆西北部区域合作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和对策措施

      (一)政策建议
        一是进一步提升北疆西北部区域的战略地位。将北疆西北部区域打造成为新疆与周边国家的次区域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议自治区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大力支持北疆西北部新疆次区域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将该区域定位为我国沿边开发开放的重要区域、我国面向欧洲开放的重要门户、新疆新的重要增长极,将该区域上升为自治区乃至国家层面边境重点发展区域,纳入自治区区域发展战略统筹考虑,纳入天山北坡经济带的次级区域加以研究和规划,着力打造新疆除两带两区空间布局以外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板块。
       二是着力打造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战略大通道。建议将北疆西北部纳入自治区乃至国家对外开放的总体战略,大力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以边境口岸为依托,加快对外开放平台建设,大力发挥塔城、博乐、吉木乃等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的作用,加强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园、进出口加工区等外向型园区建设。建立北疆西北部与周边国家陆路口岸的双边、多边合作机制,加强与周边国家进行能源资源互补为主的经济贸易深层次合作,积极推进双边或区域贸易自由化的进程,着力建设我国能源资源陆上安全大通道。
       三是合力打造新疆经济发展的战略新高地。充分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园、进出口加工区等外向型园区建设,积极吸引和承接国内外的产业转移,将其建设成为新疆乃至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加工基地、商贸物流中心,以中心城市为龙头构建外向型经济体系。按照“建基地、扶龙头、创品牌”的思路,建设面向中亚、俄罗斯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交易基地。支持鼓励区域与周边国家开展农业科技合作,不断提高深化对外合作的层次与水平。
      (二)对策措施
       一是积极构建区域合作发展的保障支撑体系。经过各方不断努力,北疆西北部区域融合发展论坛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成为各方探寻合作的重要平台,下一步可更加充分的发挥秘书处的协调作用,进一步强化北疆西北部区域融合发展论坛作用。为推动区域产业合作,建议成立四地五师各方参股,共同开发建设的联合投资公司,投资公司可以选择四地五师间具有广阔合作前景的行业进行投资,各方共同出资,共享收益,共担风险。推动四地五师主管部门主要领导的交叉任职,有助于增进区域间的了解,加强四地五师间的沟通,为推动区域间产业合作奠定基础。
       二是合作搭建四地五师信息化平台。区域各方应以发展现状为基础,依托克拉玛依信息产业发展优势,以克拉玛依为信息中心枢纽,建设服务于区域规划、区域建设和管理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数字化的“四地五师”。积极推进四地五师经济信息平台建设,将四地五师经济发展宏观数据、重点工程进展情况、市场信息、招投标、股权投资转让等信息集中并及时发布,使企业能够及时了解合作区域内的市场信息。加强四地五师口岸、园区、商贸、物流、旅游业等专业信息平台建设。

(课题组成员:张永明,闫海龙,李雪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院;张永明新疆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所)


推荐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