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会期刊 > 2014年第1期

环巢湖生态文化旅游带构建及小城镇发展研究

时间:2023-08-07 阅读:203 作者:

 一、旅游开发理念与环巢湖旅游空间开发思路
        1. 国际化的旅游开发理念
        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旅游业尝试进行生态旅游理论和实践探索。1994年,巴克理(R.Buckley)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以自然为基础的旅游、可持续发展旅游、环境保护旅游和环境教育旅游的交叠部分,是以大自然为基础,涉及自然环境的教育、解说与管理,使之在生态上可持续发展的旅游[1]。生态旅游开发是综合运用生态学、旅游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科学原理,最大限度地减轻旅游对环境影响的一种先进的旅游开发方式,它贯穿了以人为本思想,充分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为了避免对生态环境较好、生态脆弱区域的环境破坏,同时又能优化旅游资源配置,保证旅游活动的正常开展,生态旅游开发采取功能分区、社区参与、旅游环境教育的发展模式。生态旅游开发要求严格的功能分区,一般需设立核心区、缓冲区、过渡区、游憩区;强调社区参与旅游决策、旅游互动及利益分配过程,典型的社区参与模式有政府+公司+旅行社+农民旅游协会等;而旅游环境教育则将相关生态旅游知识、环境保护意识贯穿于旅游全过程[2]
       近年来,以减少对环境伤害为重点的低碳旅游开发理念得到广泛运用,如台湾、香港和澳门等离岛区域纷纷开展低碳旅游区实践。低碳旅游开发[3]是通过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和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以获得更高的旅游体验质量和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一种可持续旅游发展方式。低碳旅游开发也推行分区建设,以实现对自然资源保护、能源合理利用、降低旅游生产和消费碳排放的目标,分区模式有森林绿肺、生态聚居区、地毯农业观光区、新型绿色产业园等[4]
       2.环巢湖旅游空间发展理念
        运用生态旅游、低碳旅游等新的旅游发展理念,北京大地风景规划设计院提出了环巢湖旅游开发及空间布局思路[5],一是离湖开发。在环湖区域生态景观系统再造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围湖造城、围湖建房”模式,还湖于生态、还湖于公众,将环湖的生态景观空间留给公众和游客,保留滨湖区域的公共性,高强度的开发建设项目离湖岸保持一定距离。
       二是北聚南疏。从景观环境、文化资源、生态敏感性、土地利用等要素综合分析来看,北部交通便利、基础配套较为完善、文化景观资源丰富、生态敏感性适中,适宜开发建设土地较多,开发时机比较成熟,适宜大规模集中开发,而南部远离中心城区、生态敏感性高、道路交通条件较差、基础设施配套相对滞后,适宜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采取低强度开发策略。
      三是嵌入布局。维护巢湖”九水归巢”的地理生态格局,适当控制建设用地的规模、体量和强度,组团式植入生态景观空间,营造大生态小建设、优生态精开发的空间态势,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四是板块联动。通过对环巢湖旅游重点区域旅游产品项目的统筹规划,实现环湖不同主题、不同功能的旅游板块的联动发展,构建泛旅游、多业态的产业融合发展空间。


二、环巢湖地域板块划分与旅游综合服务区功能
        1. 环巢湖地域板块划分
       环巢湖东部地区,包括巢湖市西面、肥东县北部乡镇,南依银屏山,北接拓皋河,分别着柘皋、银屏、撮镇、长临河等小城镇,人文古迹较多,地形地貌多样,低山丘陵、生态湿地、圩区水田及自然风光迷人。
       环巢湖南部地区—庐江县北部,以山岭、岗地、圩区地形为主,拥有整个环巢湖地区水质最优良的岸线;拥有极为丰富的山水风光资源和生态农业基础;建设开发较为缓慢,基本保持着农业生态景观风貌。大部分划分为不可建设用地,同时也需要涵养水源,保护航道。
        环巢湖北部地区处于整个环巢湖地区地理中心,主要指巢湖半岛及东西两侧的乡镇,同时也是与合肥市联系最紧密,建设强度最大的地段。特别是以中庙、黄麓为主的巢湖半岛区域,是连接合肥城区及巢湖市的节点,拥有广阔的发展腹地;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建设成为合肥未来的城市发展极,作为城市滨水空间的方向发展。
        环巢湖西部地区位于合肥市的南面、肥西县的东部,北部与合肥市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机场和义城镇相邻,东面是烟墩浩渺的巢湖,南面与庐江县接壤,西南面与舒城县相连,以三河千年古镇为领衔,主要以岗地和圩区为主,是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还是巢湖水上运输的重要节点。
       2. 环巢湖旅游综合服务区功能定位
        环巢湖旅游综合服务区包括合肥滨湖新区、巢湖市区、庐江县城,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融入旅游、休闲、度假等功能。合肥都市区与巢湖市区是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区,除了承担旅游集散、旅游信息、都市观光、商务休闲、美食购物等综合功能;又是居民休闲游和环巢湖旅游休闲的重要客源,应做好区域具体的旅游发展定位,创新都市观光、人文体验、科技会展、滨湖度假等旅游产品,形成山水城交相辉映的都市旅游板块,为环巢湖地区旅游提供城市服务支撑和产业发展动力。
        合肥滨湖新区发展定位是城市发展、旅游集散、商务会展,采用先进的国际化理念,注重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循环经济、生态建设、可持续能源利用,凸显滨湖新城的科技、时尚、生态的特点,将其打造成为一座低碳的可持续城区。都市商务旅游特色板块,是以现代滨水城市建设为主体,以商业、商务、会展、金融为核心,复合高端服务业、旅游业、休闲娱乐业、文化产业、休闲农业等多种产业功能,形成以都市休闲与商务会展旅游为特色的旅游组团。
       巢湖市区发展方向是旅游集散、旅游度假,以”旅游城市”的标准对城区实施美化、亮化工程,丰富旅游内涵和文化体验,适度开发旅游地产,形成以半汤温泉为引领,山水城有机结合的环境宜人、文化浓郁、设施发达的城市旅游度假城区。
       庐江县城发展定位于旅游集散、城市休闲,在城市建设上整合周边冶父山、东顾山、黄陂湖等景区资源,提升周瑜墓园、武壮公祠、奇石馆等景区景点,搞好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旅游配套设施,形成山水园林城市和巢湖南部的重要旅游集散基地。

 三、巢湖东岸科技文化旅游带构建及旅游枢纽城镇定位
        1 . 旅游枢纽城镇定位
       旅游枢纽型城镇烔炀镇与中焊镇,可向东积极融入巢湖中心城区的发展,向西联动巢湖半岛,成为巢湖北岸城市发展带上的一环。中庙镇、黄麓镇处于旅游核心区,应依托城市科技力量,打造集科技博览、未来体验、科普教育、主题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科技湖岸。
       2.构建科技文化旅游板块
       巢湖东岸拥有近60公里的湖岸线,沿湖生态植被良好,人文遗迹较多,通过整合各类旅游资源,以形成科技文化旅游主题。
      (1)科技湖岸,打造巢湖科技乐园、唐咀水下城遗址公园、2030实验社区、顶级酒店集群、巢湖游艇会、巢湖美食MALL等项目。其中巢湖科技乐园约2平方公里、未来人居体验区约6平方公里、滨水主题休闲区约2平方公里、水下古城探秘区约3平方公里。
       (2)国际人居文化园,以”构木为巢”圣人”有巢氏”为文化主题,建设有巢圣宫,形成人居业界的朝觐圣地和信仰中心。围绕有巢圣宫构建不同风格的民居式消费设施,倡导”乐活主义”生活方式,建设有巢圣宫、国际人居文化论坛、世界”地球村”等旅游项目,形成国际化的人居体验中心。
       (3)巢湖民俗风情园,在展示、保存巢湖流域风土人情、民风习俗的基础上,集文化展演、研究、交流、旅游观光、文化休闲、产业发展等功能于一体,打造巢湖文化中心、银屏奇石馆、巢湖民俗大观园、巢湖非遗园等项目,最大限度地拉长文化产业链条,形成风情体验区、民俗狂欢区、休闲娱乐区,打造原汁原味的巢湖民俗风情体验基地。
       (4)巢湖艺术村,在充分挖掘巢湖流域建筑、服饰、音乐等民间艺术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艺术潮流,建设艺术创作中心、艺术之家、艺术沙龙等,打造一处田园风光优美、艺术氛围浓郁的巢湖艺术村。一是整理和挖掘民间技艺,促进民间艺术的传承和民间艺人队伍的壮大;二是吸引摄影爱好者和绘画工作者入驻,在风光秀丽的山水间汲取创作灵感,形成汇聚摄影家、绘画发烧友的摄影绘画艺术基地,并设立艺术工厂、时尚影楼、写生基地等,定期举办摄影沙龙和艺术画展,引领时尚消费潮流和文化艺术的发展。
       (5)《巢湖风云》实景演艺,以湖光山色为背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声光电,依托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将舞蹈、歌曲、宗教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科技、文化与娱乐混合的舞台表演,创造歌舞结合的文化奇观。演艺篇章有,《有巢创世》、《礁姥传说》、《烈火风云》、《鱼米之乡》、《皖风淮韵》、《山水华章》等等。

 四、巢湖南岸生态旅游带构建及滨湖小城镇定位
        1. 滨湖旅游城镇定位
       滨湖旅游中心城镇槐林,依托良好的农副业基础、便利的交通区位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塑造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重点发展滨湖生态旅游接待和商贸类产业。
滨湖旅游中心城镇散兵镇定位于山地户外运动休闲基地,以户外运动为主题提升小镇魅力,为银屏山国家山地运动基地提供完善的社区支撑,为户外运动爱好者提供特色餐饮、住宿接待、户外培训、户外向导、运动线路开拓、医疗救助、夜间休闲、民俗体验等全方位服务,通过举办和承办国内外户外运动赛事,不断提升山地运动品牌影响力。
        汤池镇、冶父山镇、同大镇定位于旅游重点镇。汤池镇作为链接合肥和环巢湖观光旅游带上最重要的节点,是庐江县域的生态旅游中心,应大力开发温泉度假旅游、苗木生态观光旅游项目,发展绿色生态旅游经济,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吸引长三角乃至全国范围的客流,带动本地服务业发展。
       沿湖小城镇白山镇、盛桥镇、乐桥镇、柯坦镇将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渔网加工业、轻工业等产业,发展绿色经济,建立具有特色的生态农业观光区,促使环状旅游产业带的形成。

       2. 构建乡村旅游体验板块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以旅促农、以旅助农、以旅富农”的原则,发展多功能农业,整合乡村、农林、湿地、民俗等资源,构建原生态的乡村体验场所,形成大农村、大农业、大旅游发展格局。巢湖南岸盛桥、白山、同大、槐林等滨湖乡镇60平方公里区域,盛产稻米、苗木、葡萄、棉花、粮油、蔬菜、水产等农产品资源,通过建设田园公园、乡野畜牧、休闲园艺、农村民宿、农家乐、渔家乐、科技农业、度假村等多种形式,有效整合区域内散落的旅游资源,促进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主要项目包括台湾农民创业园、十里莲藕风情长廊、烟水渔庄、五彩田园、葡萄酒庄、蜜桃庄园。
       “一园一廊五区”的皖中乡村大世界,包括巢湖南岸盛桥、白山、槐林等乡镇滨湖区域,面向大众市场、家庭游客,策划台湾农民创业园、十里莲藕风情长廊、烟水渔庄、五彩田园、葡萄酒庄、蜜桃庄园等旅游子项目。

 表1   皖中乡村大世界旅游项目
 

结构

名称

子项目

备注

一园

台湾农民创业园

稻米文化园,精品果木园,农业产业园,皖台交流园

国家级农业示范区

一廊

十里莲藕风情带

荷塘月色,千荷留香,滨湖栈道

巢湖南岸的珍珠项链

五区

烟水渔庄

枕湖人家,渔猎天地,鱼排畅想

巢湖第一渔村

花木天地

度假村,白石山庄,华林生态园

花木世界,度假天堂

五彩田园

稻米世界,田园人家,民俗大舞台

活着的田园诗画

葡萄酒庄

城堡酒店葡萄酒庄有机葡萄种植基地

安徽第一葡萄酒庄

蜜桃庄园

果园采摘蜜桃工坊

构建蜜桃全产业链


资料来源:方起东,蔡常胜.合肥市空间战略规划及环巢湖生态修复与旅游发展规划课题组[B].2012年
 
       (1)台湾农民创业园,位于庐江北部圩区,园区建设以”秀美田园、生态粮仓”为主题,以”安徽一流、全国先进、东亚知名”为目标,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化运作”的思路,走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与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一体化发展之路,积极构建两岸农业科技和信息交流、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孵化和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与创新  “三大平台”,具体包括稻米文化园、精品果木园、农业产业园、皖台交流园等子项目。
       (2)十里莲藕风情带,位于同大、白山、盛桥沿湖一带,3—5年内在沿巢湖区域发展水生蔬菜3万亩,形成合庐滨湖大道沿线水生蔬菜园欣赏、采摘、品尝风景线。建设内容有:万亩莲藕标准化生产基地,种植生产花香藕和莲子,辅建旅游观光设施;千亩茭白、水芹蔬菜标准园,打造水生蔬菜标准化基地;千亩菱角、芡实等特色水生作物采摘体验园,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子项目:荷塘月色、千荷留香苑、滨湖栈道等。
      (3)烟水渔庄项目集中在湖湾众多的槐林镇区域。以打造”巢湖第一渔村”为突破口,重振”巢湖三珍”旅游品牌,有效提升区域旅游魅力。通过构建枕湖人家、渔猎天地、鱼排唱响等项目,让游客体验渔猎之趣、渔鲜之享和渔居之乐。
具有巢湖风情的枕湖人家餐饮住宿村,建筑环境、室内陈设、服务员服饰等体现渔家风情。渔猎天地由浮桥、滨水木屋、垂钓平台等设施构成,开展水上射鱼、撒网捕鱼、浑水摸鱼、休闲垂钓等各种娱乐体验活动。鱼排唱响包括乡村俱乐部、渔家广场、渔家美食MALL等设施,安排夜间娱乐项目,诸如渔乡KTV、渔歌表演、巢湖风情演艺等活动。
       (4)花木天地,在盛桥镇牌楼、陡岗、东岳、金城一带,以现有红叶石楠、广玉兰、紫薇、冬青、银杏、桂花、日本樱花、马褂木、七叶树、核桃、台湾含笑等花木苗圃为基础,穿插游览、体验、休闲、度假等旅游功能,设置度假村、休闲山庄、生态园等设施,形成苗木的海洋,旅游的天堂,开辟度假村、休闲山庄、生态园等旅游项目。
       (5)五彩田园,分布在白山、戴桥、九联、盛桥、七里、金城、陡岗、东岳、牌楼一带,以原生态的田园景致,原始的手工艺展现新田园主义生活方式,打造最纯美的活着的”田园诗画”。五彩田园一部分为体现大尺度大地艺术的稻米世界,形成五彩缤纷、四季绚烂的景象,并导入种植,采摘、制作、销售等相关产业的系统产业链;另一部分为”田园人家”,以原始手工艺为特色,导入绿色建筑概念,打造庄园,让游客可以进入感受纯净悠然的桃源生活。  
以田园风光为背景,适当点缀茅草房,水车、木碓、石磨、风车等乡土设施,以踩高跷、划旱船、民歌、剪纸、庙会、纱灯、皮影戏等多样的风土民情为演艺内容,展现巢湖流域人民积极乐观的生活形态,形成乡土民俗的活化石。主要项目有:稻米世界、田园人家、民俗大舞台。
       (6)葡萄酒庄,在同大镇永安、刘墩一带,在原有葡萄种植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种植、采集、加工等完整产业链,形成以葡萄产业、大地艺术、休闲养生为主要特色的旅游区域,形成多种功能的大型葡萄特色田园度假综合体。主要项目有:城堡酒店、葡萄酒庄、有机葡萄种植基地等。
      (7)蜜桃庄园,在白山镇白山、鸡鸣、兴岗一带,通过改造提升果园,使其具有农林观光、采摘品尝、休闲度假、果品销售、酒品酿造、保健研发等功能,提升旅游资源的整体价值。主要项目有:果园采摘、果园野营、蜜桃工坊。

 五、4A级旅游景区——古镇三河旅游开发构想
        1. 街区格局及建筑特色
        三河是合肥—黄山—九华山以及巢湖旅游风景线上的重要旅游城镇,北距合肥40公里,距肥西县城24公里,南距庐江县城32公里,西距舒城县城30公里,城镇建成区面积2.0平方公里。镇内河水环绕,渠塘纵横,”外环两岸,中峙三洲”;镇外河湖通航,河圩相连,所谓”枝津回互,万艘可藏”。此处三水环绕三河,三河镇成了三角洲,充分利用了湖、河、港、圹、路的自然条件,水、桥、路、石码头、石板街道、石头桥、徽派民房加以树木、花卉的点缀融成”小桥、流水、人家”,是典型的皖中”江南水乡”。
        三河老街位于三河镇西部,由一条穿镇而过的弯月形小南河(地理学家称为杭埠河故道),两岸的鱼脊上排列的10街26巷组建而成的。街区纵横交错,分布均匀;街巷宅院相对完整,有中心轴、有方向感、有节点、有边缘界定,有着朴素的规划意识和丰富的生态学意义。虽经自然和人为破坏,但整体”街宅”古镇韵味和肌理依然清晰明了,在江淮地区乃至中国实属难得。
        三河古称”鹊尾”、”雀渚镇”,现存的大部分古街、古宅应在清咸丰年间由太平军大将蓝成春在三河造城而成,晚清时期形成了规模。二龙街位于地图上小南河的南端,长约250米,宽只有3米,是三河最古老的街宅,经历了唐、宋、元、明、清、民国至今。七十年代拓宽杭埠河(俗称南大河)时,将其拦腰切断,只留下100多米,虽只是断垣残墙几栋古老民宅,但它却有1300多年的历史。
        河北大街位于小南河的北岸,北至丰乐河,南至杭埠河,全长2900米,解放前有2500米长街,宽约3—5米不等,又分东街、中街、西街。其中以中街最繁华,大的商号均集中于此,名宅大户坐落此街最多,四周有古城墙包围。可惜解放后屡经拆除或改建,又以农村集镇规划手法建了一些不伦不类的建筑,从而面目全非。被拆除的名宅有清朝四川总督刘秉璋故居,其走马转心楼的建筑堪称三河乃至江淮地区一流的晚清古民宅;直隶总督李鸿章家族李府仓房、广西巡抚潘鼎故居;湖南提督周盛波、周盛传兄弟的周家当铺;浙江布政使李续宾的李忠武供祠;国民党陆军总司令孙立人的故居等;还有三河大商号之首的《中和祥》、《凌宝太》、《吴恒隆》、《蔡同兴布庄》、《陈有记瓷货店》;沿河的《聚和村茶楼》等等,古文化遗产被”打倒”、”消灭”给三河留下了永远的创伤和遗憾。
        河北大街的东街、西街、特别是河的南岸、南大街(含上、下横街)地段没有中街好,建筑木料没有中街良,解放后改为新华书店、工商、银行、税务、医院、百货公司、供销社等,故保留下来。特别是上横街长100米,宽3.5米,1984年修复后,保持明、清建筑风格,黛瓦斗式清水墙,马头墙飞檐翘首,画梁雕柱,平门格扇,雕花绕窗,青石板路,让人发思古之幽情。
       除上述最古老的”二龙街”、最长的”河北大街”以及目前较完整的上横街、下横街、南大街外,三河古镇内还有仁里街、尚仁街。
        三河巷,最著名的是”一人巷”,它的尽头就是杨振宁旧居。南街除了一人巷之外,还有作扇巷、洪大巷、三闸巷、永安巷、棉织巷;东街有大南门巷、广场巷、曹家巷、同仁堂巷、万年巷、大王庙巷、沿河东巷、牛行巷、太平巷;中街有大毛竹巷、小毛竹巷、专卖巷、沿河西巷、百货巷、书店巷;西街有人民巷、清水巷、乔三家巷、合众巷等26个巷。
        三河街上最有特色的是青石板路,石头的颜色是青色的、质地是最坚硬的,表面是光溜溜的,摆在3—5米宽的街面上整体来看呈鱼脊背式,加上定距离铺上由雕刻精细的对称两孔式、环状三空式、双排四孔式的下水盍石,通水十分良好,其百年的下水道依然完整无缺、主支管层次分明,排水系统完整合理。
        西街、部分南街是居民日常生活的场所和主要的交通通道,两边是古色古香的居住建筑,青石铺地,它们透出浓厚的传统特征和静谧的传统生活氛围。中街、东街、和部分南街是传统商业街,街道两边是古色古香的店面建筑,店铺中是琳琅的特色传统商品,地面铺着青石板,体现着浓厚的传统商业特征。米饺、煮干丝、百鱼宴、手工小菜、各式小零食等特色美食,羽毛扇、古董、旧物件以及各式手工艺品,糅合了悠闲的市井文化和城镇商业文化。
       2.名胜古迹及特色景观
       三河镇名胜古迹主要有:三河大捷遗迹、古民街、杨振宁故居、刘同兴隆庄、郑善甫故居、济公桥、三县桥、鹊渚廊桥、无蚊桥、国公桥、一人巷、城隍庙、禁烟禁赌碑、种牛痘告示碑、木鹅桥、架桨滩、二龙街与黄水井、大捷门、万年台等。
        三河古建筑文化集当时全国建筑创新精华,既有像大王庙、城隍庙、万年台、英王府等,具有庄重、色彩鲜艳、宏伟的北方建筑风格;更多的似江南小巧玲珑的徽派建筑风格。古民居一般呈条状、块状,三河古民居高度均在一至二层。整个上空拍摄照片极似云南的丽江古城,但它的节点、中轴线、方向感、屋顶平缓度均比丽江更分明和整齐。
       三河镇以水乡古镇为特色,形成了江淮地区独有的”八古”景观:古河、古桥、古圩、古街巷、晚清建筑古民居群、古茶楼、古庙台、太平军遗下的两段古城墙。
       3. 旅游开发构想
       三河是区域旅游集散中心,随着合肥城区—庐江、巢湖半岛—庐江地铁线的开通以及合庐城际铁路的建设开通,三河与周边城市联系更加便捷,三河区域旅游的地位将更加明显,应以旅游业为新经济增长点,逐步发展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以三河古镇和杭埠河河口国际湿地示范区为核心,整合乡村、田园和滨水岸线的开发,建设成为以水乡湿地风情和地域民俗文化为特色的旅游组团。一是树立文化休闲旅游品牌。挖掘体现古民俗、古信仰、古传统和古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古民俗、古婚庆、古街坊、古商埠、古民居、古牌坊、家博馆等一系列的历史文化元素提炼出来,充分演绎和打造古民俗素材,整体包装和设计古镇文化休闲旅游产品形象、品牌和功能。
       二是形成”一中心、六街区”的整体旅游空间格局。借鉴大理、丽江、乌镇等知名古镇的成功经验,以”全镇景区化”、”消费全时化”、”体验多样化”三大核心理念,在保护历史街区肌理的指导思想下,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丰富节庆文化活动,发展古镇度假经济,形成”一中心、六街区”空间发展格局,将三河打造成为”综合性国际旅游名镇”、”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中部地区第一度假古镇”。一中心(三河国家湿地公园集散中心)、六街区(包括明清休闲街、民宿客栈街、徽韵美食街、皖中民俗街、工艺商贸街、滨水酒吧街)。

       参考文献
       [1]刘静艳,颜亮,彭少麟.生态旅游观的发展及其应用[J].生态学杂志,2003(05):73-78
       [2]张建恩,苗维亚.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研究—以黄石公园为例http://www.doc88.com/p-913993725941.html
       [3]蔡萌,汪宇明.低碳旅游: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J].旅游学刊,2010(1):36-42
       [4]王力峰,陈洁,章昌平.低碳旅游理念与开发模式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18)37-42
       [5]方起东,蔡常胜.合肥市空间战略规划及环巢湖生态修复与旅游发展规划课题组[B].2012.4

 (作者单位:安徽省城乡经济研究所)  
推荐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