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会期刊 > 2020年第4期

长三角要以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融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时间:2023-03-08 阅读:178 作者:时代

       在世界经济遭遇新冠疫情重挫,国际局势呈现复杂变化的形势下,党中央审时度势,及时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构建这种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意义。全国各地区、各行业及不少企业己在积极行动,发挥各自的优势参与这种新发展格局的构建。由于我国地城广阔,区域发展差距较大,发达地区应该先行,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率先探索,作出更大贡献。新背景下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赋予新的内涵。在新起点上抓住“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以高质量一体化为发展主线,率先更好地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作出长三角的新贡献。

以高质量一体化融入国内大循环

       构建畅通高效繁荣的国内大循环,需要打破地区分割,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既要有较为完善而强大的生产和服务供应链,又要形成统一、透明、公正、低成本的营商环境,推进要素自由流动和消费升级。在这方面,长三角地区经过多年的探索与积累,在区域合作基础上正在构建一体化发展机制,各省市积极打破行政区分割,深度推进区域合作,推进从事务性合作转向政策性对接,从局部性合作转向整体性发展,从阶段性合作转向制度性安排。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面推进互联互通,在产业发展方面深度推进协同创新,在市场培育方面打通要素流动“看不见的壁垒”,劳动、资本、技术、土地、数据等要素市场一体化程度不断提升。这些方面的一体化发展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了长三角地区的统一市场建设,极大地提升了产品与服务的供结能力,奠定了融入国内大循环的深厚基础。
       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变化的新环境和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长三角地区应注重以智能化因素为一体化赋能,以高质量的一体化更多更好地融入国内大循环。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引发智能化风起云涌。正在形成人机互动、万物互联的泛在性通达网络,“云”层上的物联网对行政区界具有巨大的穿透力,以无形的力量打破地面上的行政区障碍,将大幅度地降低甚至消除国内大循环的制度成本。长三角地区是经济社会智能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一大批企业率先应用大数据技术,在“云”上进行决策、生产、销售、客户服务等,呈现出生产与服务精准化、客户关系稳定化、业务边界柔性化、经营业态多样化等新态势。智能化因素不仅大幅度提升单个企业组织形式的敏捷程度,更在整体上推进产业链线性化向智能化产业生态群的转变,推动在网络平台基础上打造实体与虚拟相融合的集群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实现关联企业在一体化的分工合作中分享发展红利,为融入国内大循环提供新的动力。长三角地区应继续扩大智能化因素对一体化赋能的范围,以高质量的一体化更多更好地融入国内大循环。

以高质量一体化融入国际大循环

       就国际大循环而言,我国是全球产业链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极。而长三角地区的产业体系较为完备,产业结构层次较高,对外开放起步早、发展好,经济国际化程度也较高,很多产业已融入全球产业体系。如到2019年,长三角地区经济外向度已达52.4﹪,高于全国18.4个百分点;境外和国外资本也大量进入长三角,目前长三角地区外商投资企业近19.3万家,投资总额达2.5万亿美元,均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并且外商投资企业进出总额已超过长三角地区的二分之一,达50.6﹪,占全国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总额也已超过四成,达42.6﹪。这些数据表明,中外资本和中外产业在长三角地区已密切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参加国际大循环。长三角一体化不仅会提升企业参与国际分工的能力,而且会加深中外资本和中外产业的融合,也奠定了融入国际大循环的良好基础。
       但是,由于近年来受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加之今年以来突如其来发生的新冠疫情对全球生产网络的巨大冲击,叠加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的共同作用,全球产业链与供应链布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更要参与全球产业链的重构,积极布局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将中国企业有机嵌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之中,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三角地区已有许多企业不同程度地融入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面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特别是积极应对美国现政府在前沿技术和高端产业方面极力阻挠我国企业进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挑战,长三角地区更应注重以智能化因素为一体化赋能,进一步发挥优势培育和壮大创新策源地原始创新优势,在一体化发展中突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高质量建设区域创新共同体,高效率推进产业与创新融合发展,强化原始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四新联动”,提升配置全球资源能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进一步提高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培育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产业集群,以高质量的一体化,推进长三角地区多层次融入国际大循环。

以高质量一体化融通国际国内双循环

       由于外部环境在供给端方面的国外供应链出现高度不稳定性,在需求端方面受保护主义影响而又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全球经济陷入衰退,我国在国际经济循环方面会面临许多冲击。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新近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9%,其中发达经济体将萎缩8%,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将萎缩3%。面临这种态势,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构建以国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是应对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的困扰,增强对外开放的主动性,融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以“内循环”支撑“外循环”,以“外循环”带动“内循环”,内外循环相得益彰、相互促进。长三角地区应发挥自身优势,以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融通国内性,打牢国内国际双循环融通的产业链供应链基础,保证产业链供应链的内外完整通畅。其次,在推进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注重引入智能化因素,完善国内国际双循环融通的产业配套体系,特别国际双循环。
       长三角地区以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融通国内国际双循环,首先要进一步培育和发挥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聚力培育和壮大世界级产业集群,稳住国际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提升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和影响力,增强其在国际产业与产业链发展中的不可替代是要加快提升长三角地区产业与产业链的整体技术水平,解决产业链与产业发展的“卡脖子”关键技术问题,在融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确保长三角及我国产业与产业链能独立发展,在一些优势领域能引领发展。再次,要发挥企业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培育和支持企业协会和行业联盟发展,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实施基于内需的经济全球化战略,在此基础上向国际市场扩张生产能力和服务网络,为在长三角地区构筑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融通打牢企业基础。


推荐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