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会期刊 > 2021年第2期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推进安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3-03-15 阅读:206 作者:吕连生

       内容摘要:安徽制造业强省建设,必须在新发展格局中持续推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其一是聚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需要形成双循环的良性互动。其二是由传统制造模式转向智能制造新模式,需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三是妥善应对产业链重构趋势,需要突出加强全省的产业链网络布局。其四是由传统制造模式转向服务型制造新模式,需要促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高端融合。
       关键词:新发展格局    安徽制造业    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时期以来,安徽省政界和学术界基本形成共识,认为安徽要冲刺全国第一方阵行列,必须坚定不移推进制造强省建设,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变。于是,出台制造强省建设实施方案,制定支持“三重一创”建设若干政策,连续三年举办世界制造业大会,旨在加强制度设计、强化政策支持、创新平台载体,立体化多层次推进制造业发展。然而,面对全球的百年的大变局,特别是出现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之后,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安徽制造强省之路如何走,能否可以延续沿海发达地区的发展道路,需要重新审视。2020年,党中央在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流行的情况下,及时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进一步丰富了我国新的历史时期的新发展理念。因此,安徽制造业强省建设,必须在新发展格局中持续推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其一是聚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需要形成双循环的良性互动。其二是由传统制造模式转向智能制造新模式,需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三是妥善应对产业链重构趋势,需要突出加强全省的产业链网络布局。其四是由传统制造模式转向服务型制造新模式,需要促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高端融合。

一、聚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需要形成双循环的良性互动

        从总体上看,安徽制造业存在的一系列结构性矛盾和问题不容忽视。比较突出的就是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低端产能过剩,高端、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难以满足新时代国内以及国外居民消费升级的需求。安徽需要聚焦“一揽子”技术攻关,大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聚焦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软件、产业技术基础等“工业四基”薄弱环节,滚动实施一批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努力培育一批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四基”产品和技术。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为安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安徽要从科技创新的源头导出更多产业创新的活水,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持续努力将世界制造业大会、世界显示大会办成国际知名展会,持续扩大“安徽制造”的全球影响力。
       安徽正处于由产业链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的阶段,“卡脖子”问题在部分领域还比较严重。只有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强化关键领域、关键技术、关键产品的保障能力,才能为双循环良性互动提供强力支撑。以合肥市为例,要聚焦“芯屏器合”产业,加快“延链”“补链”“强链”,全力抓好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三个国家首批战新集群建设,支持合肥争创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加快突破超高清、柔性显示等新型显示量产技术,加快布局量子点、激光、MicroLED等新技术,提高关键材料、装备供给能力,进一步巩固显示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建设以长鑫为主体的国家存储产业基地,巩固驱动、存储、模拟等细分方向芯片制造能力,增强设计、封测、设备和材料环节配套能力,协同提升国产化率和本地配套率,积极争创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中心。加快壮大“中国声谷”规模,提升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能级,主攻智能语音、深度学习、机器视觉、信创计算机等核心技术及产业化,加快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智能语音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持续壮大生物医药、网络空间安全、光伏、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完善产业链条,构建产业生态,加快打造一批全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二、由传统制造模式转向智能制造新模式,需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推动制造业进入“智能化”时代,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全新的生产要素,有望成为一个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机遇,有利于推动安徽制造业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走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因此,安徽需要支持各类企业实行“智能+”,增强行业头部企业供应链的可控能力,形成一批“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安徽特色、创新优势的单打冠军、隐形冠军和独角兽企业,加快培育和发展省级、国家级、世界级的产业集群。聚焦“智能化、绿色化、精品化、服务化”,系统提升传统制造业基础能力,整体提升产业链能级。持续推进整厂智能化改造,加快构建“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绿色园区”等绿色制造体系,推动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制造等“制造+服务”升级,壮大新型制造规模。坚持“产品+内容+生态”迭代升级,推动家电产业向“智能家电-智能家居-智慧家庭”、汽车产业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移动空间”、装备制造业向“高端装备制造-系统集成和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加快产业价值链跃升。突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方向,加快产业基础能力再造,攻克产业链关键“断点”和产业“四基”短板,增强产业链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打牢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础,才能够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十四五”时期安徽需要进一步明确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依托“五个一”创新主平台和“一室一中心”分平台,谋划和聚焦创新主攻点,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谋划和用好创新国家队,加强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建设,布局建设人工智能、未来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谋划和打造创新联合体,支持领军企业牵头高校院所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加快打造集成协同的技术创新体系。要大力实施“新基建+”行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同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打造自主可控的信息产业发展环境体系。在“新基建”项目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属于重点支持方向,要充分利用政策、资金等优势,加快这些领域的“新基建”步伐,打牢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基础。重视自主创新,要紧密追踪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围绕技术前沿和关键领域,重点推动高性能计算、移动通信、量子通信、核心芯片、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产品、系统的研发和应用,全面提升数据采集、处理、传播和利用能力,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深化与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合作,培育大数据、互联网、5G、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产业,争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依托省网络与信息安全战新基地,加快网络信息安全头部企业落地,集聚新华三、科大国盾、中新网安等领军企业,开发信创软硬件产品,打造“中国安全谷”。依托清华公共安全研究院,建设覆盖全国的消防云和工业安全云。依托滨湖金融后台基地、健康医疗大数据中部中心、科大讯飞、飞友科技等,打造全国大数据应用中心。依托市大数据公司等,探索建立数据交易中心。安徽要充分发挥在制造领域的优势,选择家电、汽车等特色行业,尽快构建面向工业互联网的产业体系。

三、妥善应对产业链重构趋势,需要突出加强全省的产业链网络布局

       当今全球产业竞争格局的形成与重构,本质上是大国经济发展和竞争博弈的结果,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一种叠加因素,将加速全球产业链的重构。目前,安徽制造业多数产品的可替代性较强,产业链根植性、稳定性和竞争力仍然较弱,尚未形成不容轻易替代的竞争优势。妥善应对产业链重构趋势,需要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竞争合作,拓展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我省有些现象值得关注。比如,皖北边缘的灵璧县突然出现了一个轴承产业园,而且,在2020年全球疫情大流行的特殊情况下,灵璧轴承制造仍出现强劲发展。中国轴承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山东、浙江、江苏三地,灵璧县机械制造业毗邻华东,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的大好机遇下,加快吸引了长三角区域内轴承制造企业来轴承制造企业集聚。“十四五”时期灵璧县将轴承制造作为重点发展方向,规划3000亩轴承产业园发展,谋化提升轴承产业集聚发展水平,力争将轴承产业打造成灵璧特色百亿级产业,成为全国轴承特色产业集聚区。这种现象不仅表现在轴承产业,其他产业也有所出现,如苏南地区的纺织服装、深圳的电子材料产业,近三年都在我省境内布局产业供应链。
       当前安徽需要积极发展产业链网络,加强补链、延链、强链、优链,提高产业供应链市场竞争力,扩大生产和服务网络。围绕加快我省国家级、世界级产业集群发展、推进我省经济更好地融入国内国际大循环为原则作出选择,重点发展制造业的产业网络,推进产业链融合。在制造业领域可供选择的,一是新一代新兴显示和家电、手机、家居产业网络,以合肥为中心,以芜湖、蚌埠、滁州为骨干,向全省其他城市辐射;二是新能源汽车和传统汽车及零配件产业网络,以合肥为中心,以芜湖、蚌埠、滁州、马鞍山、安庆、阜阳、亳州为骨干,向全省其他城市辐射;三是集成电路和传统装备制造产业网络,以合肥为中心,以芜湖、蚌埠、马鞍山、滁州、安庆为骨干,向全省其他城市辐射;四是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网络,以芜湖为中心,以合肥、蚌埠、马鞍山、滁州为骨干,向全省其他城市辐射;五是新材料、环保材料设备和传统的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精细化工产业网络,以合肥为中心,以马鞍山、蚌埠、安庆、铜陵为骨干,向全省其他城市辐射;六是生物制药和传统中药加工产业网络;以合肥为中心,以亳州、阜阳、蚌埠、芜湖、黄山、六安、池州为骨干,向全省其他城市辐射;七是农副产品加工和食品、纺织服装、轻工产业网络,以蚌埠为中心,以亳州、宿州、阜阳、滁州、宣城、芜湖、安庆、黄山、六安、池州为骨干,向全省其他城市辐射;八是能源和电力及光伏产业网络,以淮南、淮北为中心,以亳州、宿州、阜阳、合肥为骨干,向全省其他城市辐射。

四、由传统制造模式转向服务型制造新模式,需要促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高端融合

       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由传统制造模式转向服务型制造新模式。这样可以给生产产品赋予更多服务来创造更多的附加价值,又能增强对全球经济波动具有较强的经济适应力。安徽目前的主导型的制造业发展势头很好,但需要谋划推进服务型制造模式的转变。比如合肥的新型显示产业,目前合肥京东方企业领导人已经深刻认识到当今急需要发展新型显示物联网,正在谋划将新型显示的传统制造模式向服务制造新模式转变。同样,安徽的工业及服务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也同样在谋划将传统制造模式向服务制造新模式转变。
       从总体上说,“十四五”时期安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多地促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高端融合。各市依托自身产业、区位交通等优势,聚焦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现代金融、现代物流,做强做大一批主导服务业。抢抓新一轮城镇化机遇,面向居民需求,聚焦文化旅游、商务会展、现代商贸,优化提升一批传统服务业。把握形势发展和需求变化,聚焦医疗健康、人力资源服务、电子商务,培育发展一批新兴服务业。优化服务业空间布局,依托服务业集聚区,因地制宜引导服务业在中心城区、制造业集中区域、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以及有条件的城镇等区域集聚。提升中心城区高端服务业能级,推动开发区服务业融合发展,促进各县市服务业特色化发展。积极促进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及服务业内部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培育发展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
       习近平最近在福建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是内在统一的,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要坚持系统观念,找准在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因此,安徽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提高制造业供给体系质量、更好满足消费升级需求为目标,以提高效率效益为根本要求,以创新为根本动力,优质高效、平衡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作者为安徽省时代战略研究院院长、二级研究员﹚


推荐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