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会期刊 > 2022年第1期

2022年世界经济形势展望及中国的应对之策

时间:2023-01-06 阅读:213 作者:安徽省时代战略研究院观察员

       经历了突如其来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而导致世界经济大幅度衰退的2020年,各国为应对疫情而推出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助推了2021年的经济复苏,成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全球经济复苏增速最快的一年。但是,疫情的不确定性和应对政策带来的一些副作用,特别是民碎主义、逆经济全球化思潮等的加剧,以及一些地缘政治、外交、军事等因素,都会影响2022年的世界经济走势。据一些国际机构、著名经济学家的分析,2022年的世界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但中国有很多应对之策,将会继续成为2022年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支撑力量。

一、不容乐观的预期

      世界银行继去年11月对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作出预测后,2022年1月11日又发布新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下调了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指出全球经济继2021年强劲反弹后,由于新冠病毒变异株造成新的威胁,叠加通胀、债务和收入不平等加剧,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复苏面临更多不确定性,“硬着陆”风险上升,全球经济增长进入一个明显放缓的时期。随着前一阶段被压抑需求释放完成、各国财政和货币支持退出,报告预计,全球经济增长将从2021年的5.5%降至2022年的4.1%,2023年会进一步下降至3.2%,预期都不容乐观。从世界银行的最新预测报告看,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有三个特征:
       第一、全球经济增长总体放缓,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差异仍在扩大。发达经济体的增长率预计将从2021年的5%下降到2022年的3.8%和2023年的2.3%,虽然增速放缓,但仍足以使产出和投资恢复到疫情之前的趋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率预计将从2021年的6.3%下降到2022年的4.6%和2023年的4.4%,虽然增速高于发达经济体,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之间的差异仍较大。
      第二、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正对货币政策形成制约,且通胀对低收入劳动者的打击尤为严重。世界银行的最新预测报告分析,对于全球和发达经济体来说,目前通胀处于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通胀也达到201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此外,尽管经济复苏远未实现,但很多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已通过退出政策支持来遏制通胀压力。
       第三、2022年的全球经济前景面临诸多重大风险。世界银行预测局局长阿伊汗·高斯认为,主要原因是全球经济的产出和投资增长预计放缓,而政策空间又有限,全球经济前景面临诸多重大风险。此外,更由于民碎主义、逆经济全球化思潮等的加剧,以及一些地缘政治、外交、军事等因素,都是2022年世界经济面临的风险。
      针对这些不容乐观的预期,世界银行的《全球经济展望》建议,2022年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需要仔细调适财政和货币政策,改善投资和人力资本,扭转收入和性别不平等,并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世界银行集团行长戴维·马尔帕斯还认为,为让更多国家走上良好的增长道路,2022年更需要国际社会的协调行动和国家层面的全面政策响应。

二、全球经济2022年面临重大风险和挑战的预判

       全球经济经过2021年的快速复苏,2022年会面临哪些重大风险和挑战,引起了世界许多经济学家和智库的关注,提出许多见解,比较一致的预判,是面临以下重大风险和挑战。
       1.新冠病毒新毒株“奥密克戎”的出现
       2019冠状病毒及其新变体在2022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仍在世界大部分地区肆虐,会严重拖累全球经济复苏。2021年上半年世界发现新冠病毒新变异毒株德尔塔,2021年11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召开紧急会议,会后决定将2天前南非上报的新冠病毒新变异毒B.1.1.529列为最高等级的“值得关注”变异株,并将其命名为“奥密克戎”(英文Omicron)。Omicron较德尔塔变异毒株具有更多突变,可能引发更大的传播风险,以及具有更强的疫苗抗药性。特别是美国, 2022年1月3日的单日新冠确诊人数超100万人,成为全球之最。截止2022年1月16日,全球累计新冠确诊人数己达32910.93万人,死亡人数己达555.84万人,其中,美国累计新冠确诊人数己达6699.55万人,死亡人数己达87.35万人,分别占全球的20.36%、15.72%,双居全球之首,而美国人口占全球总人口之比为4.28%;欧洲、加拿大、巴西、印度等也是疫情严重地区。
       从德尔塔毒株到奥密克戎毒株的出现,新冠病毒的突变速度加快,人们悲观地认为,这场疫情已经持续了两年而依然看不到停止的尽头,已经逐渐形成一种疲态,加上各种核酸检测、健康码、口罩等出行必备条件,及可能出现的风险区,导致人们出行预期显著下降,考虑到出行成本的上升和安全性的影响而降低流动性的可能,在全世界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减少消费会成为很多人的共同行为,从而会影响全球经济复苏。而在欧美等国家,随着治疗这种疾病有效药物的出现,许多人把它当作一种新的严重流感而疏于严控,人们的出行、出差、出游和集会、聚餐等社会流动性不减,又致使新冠病毒及变异毒株的扩散。加大了疫情扩散的风险。如此等等,成为2022年全球经济面临的重大风险和挑战。
       2.宽松货币政策的收紧
       2020年疫情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各大央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流动性支持。各国政府刺激经济的货币政策手段为:超发货币—投资与消费上升—收回货币(消化吸收完成)。随着经济的缓慢复苏,2022年实行的货币政策大概率的变化是收紧,目的是使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比如,2021年12月,美联储决定加快缩减资产购买规模,预计提前至2022年3月结束资产购买,美联储决策层多数成员预计,美联储2022年将加息三次。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2021年12月上月上调基准利率,成为疫情暴发以来率先加息的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但也要看到,美英等发达国家收紧货币政策,将会导致融资成本上升、金融环境紧缩,不利于企业扩大投资和生产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消费。
       从另一方面看,发达国家货币政策调整的负面溢出效应,对新兴市场经济体可能会带来更严重冲击。因为发达国家收紧货币使新兴市场经济体或将面临巨大的国际资本外流、融资成本上升和本币贬值压力,一些经济缺乏韧性、金融体系抗风险能力较弱的经济体,可能出现严重金融危机。而且,新兴市场经济体和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复苏能力大多低于发达经济体,加上不少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的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新冠疫苗接种滞后等,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发达国家收紧货币政策会对新兴市场经济体带来很大的负面溢出效应,2022年全球经济复苏将会持续分化,会严重影响全球经济的复苏。曾忆否,2013年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带来的全球市场巨震,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着恶性通胀和资本外流的严重冲击,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有理由担心,2022年可能会重演这种景象。
      3.全球供应链受损风险
      从国家层面看,各国受疫情影响大多会出于本国经济安全考虑,即为了产业链的安全性、稳定性,会回迁部分产业,进而导致全球产业链的加速调整。虽然人们一直认为经济相互依存度的不断提升是地缘政治稳定的源泉,但自美国特朗普任总统后,公开鼓吹所谓“脱钩”,逆全球化、单边主义甚嚣尘上,泛化国家安全,陆续出台或计划出台一系列旨在提高自给率或本土化率的政策,鼓励制造业回流或使供应链多样化,大大提高了经济发展和贸易合作成本,特别是对部分中国高科技企业进行无理打压,试图遏制中国信息产业升级,并干扰、削弱WTO等国际组织的权威和作用,都对世界经济复苏造成了不利影响。拜登就任美国总统后,这种政策并没有改变,特别他上任不到50天的2021年2月24日签署了“美国供应链”第14017号行政命令,指示政府对美国关键供应链进行全面审查,为此,美国政府成立了涵盖十多个联邦部门和机构的工作组,与商业、学界、国会以及美国盟友和合作伙伴等利益相关者进行磋商,以确定漏洞并制订解决方案,其中涉及的关键产品包括半导体制造和先进包装、大容量电池、关键矿物和材料、药品和原料药。国际金融协会发出警告,美国生产系统中供应链中断的可能性上升。在未来较长时间内,全球产业链的再调整将成为常态,会对全球经济持续复苏造成冲击。
       2021年,全球目睹并感受到了供应链受阻之痛,芯片短缺、能源供应不足、航运不畅和运费暴涨成为全球供应链之痛的主要痛点。制造业交货期普遍延迟,并且向其他行业扩散,迫使企业押注效率低但抵抗力强的供应链,这样,最终会推高生产成本。2021年世界煤价上涨2倍,天然气价格上涨4倍,运输成本也大幅度提升,如从东亚到欧洲最大港鹿特丹港繁忙航线的运费是一年前的6倍,因为疫情冲击,集装箱堆积在码头上不能及时疏散,大量的集装箱压在进口国以后,空箱回不来。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或推高了商品与服务的价格,或减少了企业利润,都会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减员可能成为企业普遍采取的措施,从而会提高了失业率。2022年仍会存在这些风险,从而会影响全球经济持续复苏。
       4、美元超发导致的影响
      人们至今都不会忘记在1971年的十国集团会议上,当时任美国财政部部长的约翰·康纳利的傲慢之言:“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但却是你们的难题”,直白地说出了美国对美元信用透支引发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而有损别国的利益毫不在意。半个世纪以来也确实如此,美国通过美元与石油挂钩而成为国际基础货币和国际贸易主要结算货币的霸主地位,一方面可以开动印钞机,以美元购买世界商品,通过汇率的变动影响美元的出入,造成局部地区的金融波动,达到美国的目的;另一方面,美国主导建立了金融通信协会,监控全球金融结算,可以通过控制某国银行系统的接入,造成该国金融运行的变化,以此对付制裁国,非常有效地达到美国的目的。而对世界来说,美国多年来透支美元已结出严重的恶果,无论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运作时期,还是“石油美元”体系建立至今,周期性出现美元信用危机,而且愈演愈烈。美国挥之不去的体制痼疾,让美元的通胀梦魇逐步变成现实,拜登政府今年就职后也未能扭转这种局面。近年来,美国国内无节制提升债务上限,并频繁以此为由展开党派斗争,将美元信用一步步推到悬崖边缘。由于缺乏有力的竞争对手和监督机制,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拥有所谓的“绝对权力”,这是其产生问题的真正根源。
       2021年以来,“无上限”量化宽松政策支撑了美国经济增长,但美元的超发同时带来了极为严重通胀恶果,如自2021年以来,美国通胀数据一路高涨, 11月CPI同比上涨6.8%,达到1982年6月以来最大同比涨幅。虽然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日前通过改口“通胀不是暂时性的”等鹰派表态,平复和引导了美国市场预期,美国当局也借机淡化“货币政策由超宽松转向收缩”这个关键转折的影响,然而,美元的历史积弊和现实困境又经由这一轮通胀集中表现出来,并会转嫁到其他国家,严重影响2022年的全球经济复苏。美元超发的后果是全世界其他国家承受的,在2022年的主要负面影响有四点:一是大量资本流入,二是市场利率下降,三是本币升值,四是资产价格是上升。美元供应量增加会导致购买力下降,原材料成本及商品生产价格上升,但由于多国内需端的增长乏力,经济增长面临内、外两个方面的严峻压力。面对这些压力,加速“去美元化”会有越来越多的共识,人民币的国际化会加快推进,世界货币体系将迎来美洲用美元、欧洲用欧元、亚洲用人民币的“三极货币”时代,可能会有一天,美元终究成为美国的难题。
       5.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的影响
       自上个世纪中期以来,随着世界多数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等多种原因,人类生产生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幅度增长,出现的温室效应给人类社会持续生存产生的威胁,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为此,联合国于1972年召开人类环境会议,又于1992年召开地球问题首脑会议,达成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公约》缔约方会议第三届会议在日本京都召开,通过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京都议定书》,首次对缔约方作出减排的硬性要求, 2015年12月12日,《公约》缔约方会议第二十一届会议在巴黎召开,形成了《巴黎协定》,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里程碑式的国际法律文本。《巴黎协定》明确提出了将全球平均气温与工业化时期相比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并努力限制在1.5℃以内的长期目标,奠定了2020年后的全球气候治理格局,第一步是碳达峰,第二步是碳中和,推进世界进入进“脱碳”时代。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已表达减排决心,已有38个经济体正式提出了本国碳中和目标实现时间表。我国积极响应《巴黎协定》,2016年9月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即批准中国加入《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同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奥巴马、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杭州G20峰会共同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批准文书交存仪式,2020年9月在联合国75届大会上提出中国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意味着中国作为发展中的负责任大国,必须在未来40年间实现由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战略转型,减排量大大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体现中国对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贡献。
      尽管世界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已达成共识,但至少还存在两大障碍:一是行动上的不一致,主要是美国等发达国家推辞责任,不承认碳排放而导致的气候变化是先工业化国家长期积累的,不承担援助后工业化国家减碳的责任,从而导致行动上的不一致。二是技术上的不成熟。关于第二个障碍,主要是新能源生产和替代传统能源的技术都不成熟,推进低碳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带来生产成本的上升,从而也会成为全球经济快速复苏面临的一大挑战。

三、中国应对之策,继续成为2022年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2021年,是我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不仅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且,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经济总量达114.37万亿元,增长速度达8.1%,进出口总额39.1万忆元,达6.05万亿美元,年增长21.4%,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4.9%,对全球经济快速复苏作出重大贡献。面对2022年全球经济的上述重大风险和挑战,2021年12月8日至10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了全面分析,提出了应对之策,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会议指出,2022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但我国经济韧性强,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都要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做强经济基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坚持多边主义,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此,会议指出了以下应对之策: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这是2022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主要是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把握好时度效,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坚持系统观念,加强统筹协调,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2.适度靠前发力七个方面的改革。一是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二是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强化契约精神,有效治理恶意拖欠账款和逃废债行为。三是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重在畅通国内大循环,重在突破供给约束堵点,重在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四是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五是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推动制度型开放,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吸引更多跨国公司投资,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六是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七是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3. 正确认识和把握五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一是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先要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把“蛋糕”切好分好,要稳步朝着这个目标迈进。二是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要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其消极作用,为资本设置“红绿灯”,防止资本野蛮生长。三是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坚持节约优先,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增强油气粮等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四是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抓好风险处置工作,化解风险要有充足资源,研究制定化解风险的政策,完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五是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与以往不同,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仅在短期上提出政策调整,还围绕中长期方向作出了战略部署,首次提出五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宏观调控方面还提出了跨周期操作,强调短期看跨周期背景下的逆周期调控,宏观政策不再偏紧,目的是推进回归宏观经济轨道。为防止长期问题短期化处理、既确保2022年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又确保长期发展领域的科学性和有序推进,在共同富裕、资本、初级产品保障、防风险、碳达峰碳中和等领域作出了部署,会为持续推进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宏观基础。显然,面对2022年全球经济面临重大风险和挑战,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这些应对之策,会有效缓解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重压力”,实现2022年的发展目标,也会继续成为推进世界经济 2022年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推荐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