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会期刊 > 2022年第1期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安徽段建设情况及建议

时间:2023-01-06 阅读:191 作者:黄荣秀

      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全长近3200公里,开凿至今已有2500多年,是中国古代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大运河安徽段作为隋唐大运河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南北经济文化融合、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铸就华夏历史文明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大力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安徽段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安徽段建设进展情况

     (一)坚持规划引领。大运河安徽段“扼汴水咽喉,当南北要冲”,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的重要河段。安徽段西起淮北市濉溪县、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交界处,流经濉溪县、宿州市埇桥区,又经灵璧县、泗县进入江苏泗洪县境内,全长约180公里,其中有水河段约47公里,地下河道遗址约133公里。柳孜运河遗址、通济渠泗县段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强安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顶层设计,做好相关规划的编制实施。目前,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编制的《大运河安徽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已经以省委办公厅名义印发。省文旅厅开展了《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专项规划》《大运河安徽段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淮北市、宿州市已完成《大运河淮北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宿州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先行段)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注重遗产保护。近年来,我省开展了《大运河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名录》《大运河考古及标志性遗址遗迹展示项目论证及实施方案》制订工作,把握大运河文化遗产的活态特征,统筹推进整体性、抢救性、预防性保护。同时,还完成了柳孜运河遗址病害处理工程、通济渠泗县段黑臭水体治理清淤工程、柳孜运河遗址保护大棚临时加固维修;启动柳孜运河遗址永久性保护大棚方案编制,及时制止破坏运河遗产的行为,组织编制柳孜运河遗址博物馆、永久性保护设施建设等项目方案。淮北市组织开展了临涣城墙保护修缮项目、烈山窑址抢险加固保护工程、淮海战役华东野战军旧址保护修缮工程;宿州市对有水河道两岸各2000米,作为核心监控区进行生态空间管控。
     (三)强化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大运河项目前期谋划工作,对入库的馆、址、园、遗、点、段等六大类项目,完善项目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土地选址预审、环评等文件材料。国家文化公园——柳孜运河遗址区建设项目先期开工的柳孜运河遗址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目前正在有序推进,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运河生态修复6400平方米、景区道路建设,以及配套安防监控系统、标识标牌系统等,预计2022年上半年完工。届时,柳孜运河遗址景区将成为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集科普教育、考古研究、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多项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旅游景区。淮北隋唐运河古镇和泗县运河小镇项目入选全省首批“512”旅游重点项目。泗县大运河文化公园和新汴河景区综合提升创建项目纳入全省第二批“512”旅游重点项目。在第三批“512”旅游重点项目筛选过程中,围绕大运河文旅做好重点项目遴选,持续加大项目建设投入。
    (四)打造文旅品牌。我省将推动大运河品牌成为皖北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核心品牌。一方面,以“汴河遗珍·水韵皖北”的大运河安徽段文旅整体品牌为引领,整合楚汉文化、淮河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旅游资源,打造特色化、品牌化旅游产品体系。同时,以隋唐胜迹、运河要冲为主题,打造世界文化遗产研学、华夏历史文明体验、运河古镇记忆传承、运河水工科技研学、运河观光休闲游等运河文化旅游经典品牌线路,在时间和空间维度实现“饱览”运河文化风情,推动运河文明传承。加强对大运河历史文化研究,推出大运河文化艺术精品力作,讲好大运河故事。

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安徽段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体制机制不够顺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明确提出,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负责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组织协调。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在发改系统内建立垂直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调度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大运河工作调度会议,谋划重大项目,部署重点任务。省文旅厅不是上下对口部门,因此对会议内容和工作任务不能全面了解,信息不对称,影响相关工作任务的落实。大运河安徽段上接河南省商丘市,下接江苏泗洪县,在我省涉及淮北、宿州两市,区域间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协作不够,难以形成大运河各类资源保护传承利用的合力。
     (二)交通、水利、环保等协调推进不够。大运河建设涉及交通、水利、环保、城建等多方面工作任务,需由综合部门牵头统筹协调。比如,国道343线占压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柳孜运河遗址核心保护区,对柳孜遗址保护展示工程、环境整治工程有较大影响,需要加快推进国道343工程改道。据初步测算,国道343线需改道15公里。
     (三)保护开发利用缺少资金。支持大运河基础设施及相关重点遗迹点的保护工作方面,保护利用的投入不足,直接制约了文物保护、开发和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文旅项目投资资金需求较大,公益性项目较多,给大运河文化建设工作带来诸多压力。
     (四)重点项目谋划及建设力度不够。国家发改委谋划实施了一批大运河保护利用项目,毗邻的江苏、浙江均组织实施了一大批大运河建设重点项目,从两届大运河博览会举办地扬州和无锡的大运河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看,投资体量均在百亿元规模,统筹推进力度也很强,相对而言,我省大运河重点项目建设投入明显滞后和不足。
     (五)传承利用质量有待提升。大运河淮北段现为地下遗址,至今还未形成区域文化品牌,影响力和吸引力不足,加之活化利用形式和途径较为单一,部分优质资源仍需进一步整合,对遗产保护的支撑作用不强。对大运河的文化价值总体发掘不深入,大运河沿线的文化资源不能与文化传播和品牌推介等其他产业融合,尚未形成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运河文化品牌产品。

三、提升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安徽段建设的相关建议

     (一)完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管理体制。成立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挂“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牌子),由省委书记任组长,省长任第一副组长,常务副省长、宣传部长、分管文化旅游工作副省长任副组长,省直相关部门和宿州市、淮北市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形成省市联动、部门协同、高位推进的工作格局,切实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推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兼任办公室主任,省发改委、省文旅厅为办公室副主任单位,负责具体工作的统筹协调、组织推进和督导落实。并以此为龙头,加强条线资源的整合,可以统筹不同部门利益,强化顶层设计、跨区域统筹协调,构建工作协同与信息共享机制,做到上下游协同、区域协调,形成管理模式和管控方式上的全省、全线一盘棋,战略面结合。
     (二)建议省政府在政策和资金方面予以支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由于生态保育、文化保护、景观控制等要求,同时加上公共开放的属性,决定其土地开发利用的独特性,其土地价值的发挥更综合,相比于经济价值,更突出生态和社会价值,为了构建经济、生态、社会价值的平衡,需要从更大的范围来统筹资金。如核心区域的开发平衡如何从全省范围进行资金统筹。建议设立大运河保护开发专项资金、专项基金、专项债,用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对列入国家《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的重点项目给予土地、资金等支持。
     (三)坚持错位发展。大运河作为线性空间地物,具有纵向空间多样性特征,不同区段的河流在驳岸、两岸地理空间特征等都差异较大。建议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领导小组牵头,协调河南、江苏、山东等省,整合区域间各类文化旅游资源,彰显大运河地方特色文化,形成差异化、错位化发展格局。发挥文物和文化资源综合效应,统筹考虑大运河安徽段区域特点,推进分类施策,严防千篇一律,避免贪大求洋。
     (四)做好空间优化与提升。发挥《安徽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引领作用,积极推动落实各项建设任务,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按照多规合一要求,注重大运河沿线城市的规划、各类专项规划之间的对接,做到多规衔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安徽段建设要选择大运河文化中那些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具有突出文化价值、鲜明文化特色、重要文化影响的“最安徽”元素,从而充分体现大运河的真实性、完整性、延续性。要深入挖掘大运河安徽段承载的深厚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生动呈现大运河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坚持把绿色理念、现代技术、文化元素贯穿到大运河治理全过程、各方面,让古老运河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
     (五)延续大运河文化脉络。大运河从历史的过往流过来,诉说着故事,诉说着城市兴衰发展的历史。那些见证历史故事的场所、空间留了下来,成为历史的印记,对待这些印记,我们不能一概抹去,简单粗暴拆除重建,那样会削弱历史的厚重感;我们也不能通盘留下,因为代表同一时代的印记不需要太多,有限的空间也不允许这些印记全部留存。对于这些印记,我们要梳理筛选,留下值得保留的,去修复、修缮,改造更新,植入新功能,让历史重新焕发光彩,让历史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不值得保留的,应用新的文化区演替,创造属于当下的时代印记。
     (六)完善文物保护基础性工作。开展大运河遗址的调查工作,全面摸清文物家底,明确和规范大运河缓冲区和边界,树立保护界桩,搜集、整理和完善大运河及其沿线文物档案资料,夯实文物基础工作。

                       ﹙作者为安徽省文史馆馆员﹚


推荐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