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会期刊 > 2022年第3期

谈谈推进我省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初步路径

时间:2023-01-08 阅读:164 作者:汪建华

       摘要: 安徽是一个农业大省,基础差,底子薄,富裕程度不高,推进我省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建设美好安徽的重大战略任务,本文从正确理解共同富裕新理论新思想的基本内涵、准确把握共同富裕的基础和趋势出发,联系安徽农村发展实际,从八个方面探索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初步路径。
       关键词:农民农村 共同富裕 初步路径 安徽

一、正确理解共同富裕新理论、新思想的基本内涵

       2012年党的十八大刚一结束,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扩大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2021年我国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目标后,习总书记明确指出,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在新的历史阶段,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深刻理解基本内涵:一要充分认识共同富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马克思主义描述的共产主义目标是一脉相承;二要充分认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重要特征。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让全体人民富裕起来;三要充分认识共同富裕是党的基本性质所决定的。共产党来自于人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人民共同富裕起来才能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四要充分认识共同富裕是两个百年目标一致性的基本内容,我们在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目标基础上,第二个百年目标已经开启,新阶段新发展,把共同富裕摆上了重要的位置。五要充分认识共同富裕,首先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物质+精神的富裕,是一个总的概念。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民共同富裕,而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平均主义,更不是社会福利主义。推动共同富裕不分城市、农村,不划分区域指标,不是齐头并进,而是一个动态中扎实推动,持续向前的过程。六要充分认识共同富裕是分阶段推进的,十四五期间,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注重缩小收入、消费差距,坚定迈向共同富裕的步伐;到2035年公共服务均等化,共同富裕的步伐有实质性进展;到本世纪中叶,各类差距缩小合理区间,共同富裕目标基本实现。我们一定要瞄准共同富裕的总目标,加快构建三次分配的基础性、制度性框架,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先富帮后富。要坚持守法致富,合法经营,反对靠偏门邪道致富。富裕是创造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要把全民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一起努力奋斗,向着共同富裕目标不断迈进。

二、准确把握共同富裕的基础和趋势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准确把握基础和趋势。安徽是一个农业大省,基础差,底子薄,富裕程度不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经济发展逐步迈上了快车道。全省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大省逐步向区域经济大省、工业经济大省转变,社会财富增加,各级财政收入增加,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加,人们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共同富裕的获得感进一步增强。聚焦农业农村区域的共同富裕的现状,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打赢了脱贫攻坚战,2021年全省438万贫困标准线以下人口全部脱贫,安徽从根本上消灭了绝对贫困。二是农民收入不断增加。据有关部门统计,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是10869元,到十三五末的2020年增加到16620元,2021年前三季度达到13988元,总体已进入全国前十位,中部前三位。三是村级集体经济较快发展。生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来,相当一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有的成了空壳村,十二五、十三五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建立村级合作经济组织,开展社会服务,开展三资、三变改革,集体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基本消灭了空白村,绝大部分行政村年集体收入达到了十万元、几十万,甚至超过百万元。四是民生工程加快建设,农民的获得感进一步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民生工程摆上了突出位置,农民吃水、交通、文教卫生等多项需求列入民生工程,投入资金增加,工程增多,覆盖面扩大,城乡差距开始缩小。五是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全省上下坚持美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以改厕、治理污染、垃圾收集等为内容的三大革命,村容村貌大大改观。十三五末已建成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8920个、示范村1700多个,部分行政村推行社区化管理,基层治理水平普遍提升。六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各地认真贯彻习主席生态文明思想,开展退耕还林、还湖、湿地修复、村庄绿化、农田治理等工作,美化了庭院、村庄、集镇,生产生活环境大大改观。七是农村文化建设在改革中加强。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农民、武装农民已普遍开展,新媒体、新文化在农村积极传播,传统的、喜闻乐见的各类文化活动有效恢复。农村红白喜事方式改革,革除了封建迷信、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形成了勤俭节约、互相帮助、文明礼让的社会主义新风尚,富裕起来的农民共享新文化、新生活的快乐。八是农村基础设施全面加强。广大农村通过建设村村通工程、开展“四好公路”创建,交通条件大大改善,持续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大提高耕地质量和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夯实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为粮食增产增收,增强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保供能力安装“稳定器”。农村电网改造、互联网进村入户、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智慧化起步,进一步为现代农业赋能。农业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农民靠科技种田,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九是城乡差距、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十二五以来随着新型城镇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开始加速,以规划、交通、教育、卫生、文化、养老等一体化为引领,农村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城郊型农业、“后花园”、“城里人的好去处”以及乡村旅游业较快发展, 部分农民兼业工作,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幸福指数大有提升。
       同时,必须认识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推进共同富裕大的基础。从安徽的情况看,全体人民富裕程度还不高,在全国处在中等偏下位置,农民农村更是差距较大。主要表现为,整体水平不高,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农业农村内部之间发展不平衡,差距明显,比如合肥、马鞍山、芜湖等地与皖北区县整体发展水平、农民人均收入 ,在十三五时期就相差一倍,“十四五”开局差距依然没有大的改变。特别是刚刚脱贫的县乡村,产业结构不稳,收入水平不高,当下既要巩固脱贫成果,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又要超常规加快发展,缩小差距,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应该说,推动共同富裕的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基础薄弱,差距很大。要抢抓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机遇,找准差距,精准发力,统筹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奋力向着共同富裕目标前进。

三、探索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初步路径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整体概念。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新的起始阶段,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立足安徽的实际,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既要加快全面发展全面进步,更要着力农村农民这个薄弱地区和巨大群体,有区别的制定推动共同富裕的行动纲要,分阶段量化任务和进程,尽力补短板,抓重点,探路径,求实效,千方百计推动安徽农村农民共同富裕不断加快实现步伐。
       1、扎实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的新起点、新目标。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必须扎实抓好有效衔接。安徽省2021年宣布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灭了绝对贫困后,面临的是巩固成果不返贫,继续发展能致富的艰巨任务。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五年过渡期和“四个不变”的政策,补短板,强弱项,加强巩固产业发展的基础,加强创新举措的落实,加强脱贫人口生产生活、就业、收入情况的监测,积极发挥产业支撑和兜底性政策的作用,把住不返贫的关口,缩小相对贫困人口与平均水平的差距,构筑起共同富裕的安全线。
       2、大力发展产业、拓展就业、推动创业, 以“三业”夯实共富的基础。产业是共富的基础、就业是共富的保障、创业是共富的希望,“三业”并举是共同富裕的根本。要立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高度,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和农业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其一、农业产业要做强。要立足于传统产业的改造,稳定发展优质粮食生产、绿色畜牧业生产和渔业生产,增强农业初级产品的保供保安功能;立足于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大力发展各类特色农产品生产,把特色做成精品,把精品做出品牌;立足于农业的提质增效,持续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条,高质量推进农业产业化;立足于农业功能的拓展,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业,使农业新业态、新功能成长为新产业,体现新价值,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农民增收致富。其二、农民就业要多元化。要改变农民以农为业,土里刨食的旧观念,鼓励农民以农为业,专司农业,成为职业农民,也鼓励农民以农为主兼职兼业,成为靠技能发家致富的新农人,也鼓励有能力的农民走出去务工经商,使他们成为家在农村,业在城镇的新群体。政府要把农民作为社会就业的大群体、大问题统筹考虑,统筹安排,一体化推进。其三、打造农村创新创业的新天地。要鼓励农民就地创新创业,在传统产业、传统结构中催新芽,探新路,创新业;要鼓励“凤还巢”,用有力有效的政策措施和条件,吸引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创新创业,帮助他们用新思维、新理念,构画现代农业新蓝图,兴办新农业、发展新产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要大力推进农村的“双招双引”工程,用好集体荒废资源,抓住集体经营性用地入市、农村宅基地试点的机遇,以股份制、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吸引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农村、创业兴业,用市场的思维、资本的力量、平台的手段,推深做实现代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助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
       3、不断拓宽渠道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民持续增收是实现农民农村富裕的基本保障。按照现行统计制度的分类,农民收入构成分为,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个部分。以此为基础,要千方百计拓宽增收渠道,优化收入结构,多元化推动农民持续增收。改善和稳定经营性收入,这是收入的基础。要适应农业市场化进程,稳定产业,发展高效优质农产品,通过降成本、提质量、增效益,促进收入增长;扩大和稳定工资性收入,这是收入增长的潜在增长点。要适应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加速发展的趋势,组织好农民特别是有技能的农民外出务工、季节性务工,扩大收入来源,鼓励农民亦工亦农,多业并举,多元化就业,大幅度增加工资性收入;引导和稳定财产性收入不断增长,这是农民收入最活跃的增长点。随着法治社会的推进,农民的财产权、经营权更加明确,要普及产权知识,教会农民由不动产增值增收。特别是要引导城镇、郊区的农民,以房屋出租增收、引导承包地出租的农民,以经营权入股、出租增收,夯实财产性增收的基础;落实好各项民生政策,不断增加转移性收入,这是农民收入最能体现制度性优越,民生共享获得感的方面。要对标对表,扎实推进各项民生工程,使农民在共享各项基础设施水平提升的过程中,减少生活支出。要落实各项农业、环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财政补贴政策,严格程序,补贴到位,让农民在公共财政的分配中实实在在的增加收入。坚持四位一体统筹推进,不断优化结构,增添活力,持续增收,使农民增收成为共同富裕的硬支撑。
       4、大力发展集体经济 做大共富的蛋糕。集体经济是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大蛋糕,要做大蛋糕,才能托起共同富裕目标。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总体布局,发展集体经济从以下重点入手;一要结合乡村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建设;二要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发展水平,加强分类指导。对城郊区域的村社,要大力发展以酒店租赁、物业管理、合作开发、股份制经营等为主的集体经济,拉高标杆,提升质量,形成宽范围、有底气的共富根基;对于一般性水平的村,要拓展路径,加快发展。可推广扶贫攻坚发展设施农业的经验,利用财政投资建立设施农业园区,租赁设施,收入归集体壮大集体经济,农民从土地流转中、园区打工中和租赁经营集体收入中获得多份收入。对于集体经济发展的后进村、空壳村,要一对一加强指导。包括排家底,全面开展资产资源的调查,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资金变股份为内容的“三变”改革,大力开发闲置资源,与大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联合办企业,兴产业,增加集体收入,推动集体经济加快发展。三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大扶植力度。对集体经济比较薄弱的村,特别是刚刚脱贫的村组,安排专项资金,用好扶贫资金,科学编制规划,谋划对路的项目,以项目建设、新产业的培育,巩固脱贫成果,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四要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立足坚持土地承包责任制,完善双层经营体制的高度,以村组、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有技术的能人为主体,大力发展产前、产中、产后等多环节的农业生产服务 带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以规模化生产、社会化服务,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要以村组集体经济组织为龙头,利用“土地托管”的多种形式,托底发展农业生产服务,既可以发挥集体服务的优越性和保障功能,又可以有效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只有把集体经济做大了、做强了,才能体现制度的优越,才能构筑起共同富裕的底线,才能使农民农村共富有了靠山。
       5、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农村农民生产生活的共享性水平。基础设施是农村农民共富共享的基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着力以下重点,其一、要加强农田基本建设。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田土林水路网综合治理,改良土壤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的抗灾能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使农民共享农业生产现代化的成果。其二、要加强农村道路和公共交通建设。推进农村公路改造升级和路网建设,建设“四好”公路,合理布局建设公交站点,逐步实现公交路线村村通,更加方便群众出行。其三、加强农村电网优化和改造。要规范行政村居民用电的线路布局配套,拓展优化电力线路直通生产企业、养殖企业、设施农业、物流企业以及电商、农旅等企业,突出电力为农民生活服务,为现代农业生产服务。其四、要提升农村安全饮水水平。要加大农村饮水的民生投入,统筹县城、乡镇、村三级饮水工程建设,真正让老百姓用自来水,喝安全水、放心水,提高农民的美好生活和健康的获得感。其五、要加强农村互联网工程建设。优先推动网络入户、电商进村、智慧教学进学校、智慧农业覆盖新型经营主体的项目建设,不断提高城乡互通互联的水平。
       6、不断深化农村改革 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不歇动力。要坚持土地公有制不动摇,稳定发展和完善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坚持三十年不变,“长久不变”的政策,明确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巩固颁证成果,多形式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要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坚持一户一宅,不得随意没收、买卖农民的宅基地。要加强村庄统一规划,合理解决“无人村”“空心村”的问题,统筹推动美好乡村建设。要尊重群众的意愿,不能侵害群众的利益;要立足发展集体经济,普遍开展集体资源资产的调查、登记,推动“三变”改革;要积极推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盘活集体闲置资源,振兴农村经济,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7、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城乡协同拓宽共富路径。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城乡一体化是最大的载体。按照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统一布局,要加强统一规划,从重点方面发力;一要加强省市县三级城镇化规划的衔接,并主动与国家级相关规划对接,形成一体化推进的规划体系;二要重点加强路网的联通,注重乡村、县城、中等城市、大城市多层级道路堵点的打通,形成路路通、城乡通的大交通格局。三要统筹推进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以县域为单元,谋划美好乡村建设与城镇化建设的新格局,分类指导文化、教育、卫生、养老以及服务业的发展,一体化推进重点工程布局,探索共建共享的新路子。四要坚持乡村主动靠上去,学习先进,互通互融。在有条件的城郊区域和比较集中的行政村,要推广城市社区管理的模式,加快建设党建引领、居民自治、文明互助、民主管理的基层治理体系。
       8.牢固树立发展共富、勤劳致富的新理念 以新理念指导共同富裕的新实践。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不仅是财富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思想观念的改变。既要“口袋富”,也要“脑袋富”。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当前,要在农村大力开展学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活动,让广大人民群众懂得,共产党的领导是共同富裕的保障,社会主义制度是共同富裕的根本,实现共同富裕是整体目标。要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突出加强农业农村农民的文化建设,多形式、多元化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发扬和传播孝道文化、互助文化、勤俭节约文化以及扶贫济困为内容的慈善文化,大兴劳动致富新风、节约粮食新风、移风易俗新风,坚决反对不劳而获,等靠要的懒汉行为,坚决打击赌博、偷盗等犯罪活动。用社会主义的新思想、新文化,指导和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不断实现。

(作者系省农业农村厅规划处原副处长、安徽大学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推荐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