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会期刊 > 2022年第3期

以“两山”理念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时间:2023-01-08 阅读:179 作者:王永龙

       摘要:“两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内核。这是习近平站在前人尤其是共产党人肩上的集大成者。“绿水青山”就是优质的生态环境以及与优质生态环境关联的生态产品。“金山银山”是指经济收入以及与收入水平关联的民生福祉,包括人文生态。“两山”理念符合生态需求和生态价值递增规律、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规律。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就要采用系统、融合和转化的方法。它引领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主要是促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进而促进农业现代化;促进生态宜居,建设美丽乡村,进而促进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民的思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改进,进而促进农民生活富裕富足。
       关键词:“两山”理念,内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意义

       “两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内核,正在成为全国人民的行动自觉。近年来,全国各地不断涌现“两山”理念的生动典型。2020年11月,霍山县被确定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21年安徽省委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分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并明确34个县(市、区)为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霍山县名列其中,其发展经验值得总结与思考。
       近年来,有些人学习习近平“两山”理念后产生疑问并伴有事实佐证:有些地方,有山有水,为何没有看到“金山银山”?有些地方,有山无水,怎么没有“金山银山”?有些地方,有水无山,怎么也没有“金山银山”?甚至有的专家学者都说:“你们那里没有山,怎么能变成‘金山银山’呢?”全面、正确地理解“两山”理念,就显得非常必要,尤其是对当前我省城乡发展并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而言,意义更大。从深远意义来讲,深入理解和贯彻“两山”理念,有助于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一、“两山”理念的来源

       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考察浙江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一般将此论断称作“两山”理念。当时在余村座谈会上,村干部介绍了关停污染环境的矿山,然后靠发展生态旅游借景发财,实现了“景美、户富、人和”。习近平听了高兴地说:“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实际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对余村新旧变化的高度提炼,也是用典型事例生动形象地诠释了“两山”理念。
       2006年3月23日,习近平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从“两座山”看生态环境》一文中,进一步阐述了他的深入思考。他指出:这“两座山”之间是矛盾的,但又可以辨证统一。可以说在实践中对这“两座山”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用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一味索取资源。第二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这时候经济发展和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人们意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要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是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生态优势就变成经济优势,形成了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这一阶段是更高的境界,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以上这三个阶段,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是发展观念不断进步的过程,也是人和自然关系不断调整、趋向和谐的过程。当生产力水平低时,人们只知道用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当生产力水平提高时,就感觉到绿水青山的重要,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而当生产力水平较高时,逐渐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看到上述认识,一些人不免提出了这样的困惑:是不是生产力水平较高时,才会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前还要“用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如此想法来自于机械的“历史阶段论”。我们认识到上述“三个阶段”,但不能囿于“历史阶段论”。马克思曾经指出: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我们认识到自然规律,不能无所作为,听之任之,随波逐流,而应该创新办法,利用规律,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时“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肥东县桥头集镇就是安徽的“安吉”,也经历了上述过程。从“靠山吃山”到“保山护山”,进而变成“金山银山”。上世纪九十年代该镇就开采加工运输矿山砂石,如此“靠山吃山”导致环境恶化。2008年,该镇决心关闭矿山采掘加工业,持之以恒“打非治违”,群策群力“保山护山”,并投入大量资金修复矿山,转型发展生态产业。“蓝山湾木艺小镇”就是矿山修复后发展红火的文旅产业代表。如今,桥头集镇的“绿水青山”正渐渐变成“金山银山”。霍山县实现了从“拥有绿水青山”资源禀赋到“保护绿水青山、挖潜金山银山”的成功转型。                                                  
       如同“科学发展观”的产生一样,习近平的“两山”理念也是源于实践,而非凭空产生。延安曾产生一次“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碰撞,即延安大生产运动,对当时生活在延安的习近平颇有触动。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是一个绿色世界,但是缺吃少穿,于是中央号召大生产运动,开荒种地。虽然改善了物质生活,但也毁坏了山林。习近平曾经在延安插队七年,为了解决缺煤少柴的问题,带领梁家河村建沼气池。习近平主政福建、浙江时,“两山”理念的提出源于看到“成长中的烦恼”——当时浙江发展较好较快,出现了一些矛盾:资源需求的无限性与资源供给的有限性以及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之间的矛盾;环境容量需求的递增性与环境容量供给的递减性以及环境资源生产率低下之间的矛盾;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态环境质量需求与政府不尽理想的生态环境质量供给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主政中央时,“两山”理念的完善源于“资源危机”、“环境危机”、“气候危机”的严峻形势。由于不顾生态环境和资源能源代价的片面的增长方式,导致世界包括我国出现“生态危机”、“资源危机”、“环境危机”、“气候危机”的严峻形势,也引发了“环境威胁论”。针对这种错误的发展方式,习近平提出“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的观点。他把握世界现代化演进趋势、探索绿色跨越发展道路。发达国家经历农药化肥污染后的“寂静的春天”之后爆发了“八大环境公害事件”,从而产生环保主义、绿色现代化等普遍共识。“两山”理念不仅为发展中国家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工业化道路提供理论指导,而且对全球现代化绿色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样式,提出“中国方案”,提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路径。
       回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可以发现,我们党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战胜自然”、“人定胜天”到“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生”,再到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化的过程。毛泽东时代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号召征服自然,利用自然;邓小平主张遵循自然规律、重视国策、规划和法律;江泽民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等重要、重视规划与法规;胡锦涛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生,提出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习近平强调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迈入生态文明新时代,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是习近平站在前人尤其是共产党人肩上的集大成者。“两山”理念是其基本内核,也是习近平于新时代的重大贡献。
       2015年 3月 24 日,中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确立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此后,“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被写进了党的十九大报告;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加有“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文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党的重要执政理念之一。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正式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六项重要原则之一,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二、“两山”理念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早就指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从题意来看,“绿水青山”就是优质的生态环境以及与优质生态环境关联的生态产品。如优质的山水林田湖草、适宜气候等生态资源,甚至是冰天雪地、大漠湿地、海浪沙滩、蓝天碧云、清新空气等自然生态范畴。不仅是自然生态,还包括与之关联的人文生态。人们对生态产品的需求是没有止境的。“绿水青山”有多功能性。具有公共品和私人品(市场品)的双重属性,它也是农业之本源。“金山银山”指经济收入以及与收入水平关联的民生福祉,包括人文生态。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习近平,2016)。这就是“绿水青山”所带来的“民生福祉”,这个主观感受也是用钱买不到的“金山银山”。
       “两山”理念符合生态需求递增规律。生态需求包括消费者对生态环境质量需求和生态经济产品需求,形象而言就是“绿水青山”。人们对高质量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经济产品的需求是与时俱进、日益递增的。提供上述需求的生态供给就显得尤为重要。“两山”理念符合生态价值递增规律。生态产品的价值不言而喻。其实,生态环境也是有价的经济资源,生态环境的有偿使用与交易符合经济规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资源呈现出日益稀缺的趋势,因而生态价值呈现增值趋势。因此,人类也可以像经济投资一样进行生态投资,实现生态资本的增值。“两山”理念符合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规律。经济系统是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人类的经济活动要受到生态系统的容量的限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妥善保护好生态系统,在保护生态系统的同时改善好经济系统,实现经济质量的提升,最终实现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良性互动与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将之高度概括为: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深入理解“两山”理念,可以发现它有三重内涵:
       一是从系统论看,“两山”理念体现生态文明理念,即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地球是个系统。我国是个系统。城乡是个系统。自然-经济-社会是复合的生态系统。绿水青山就是复合生态系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体现绿色发展理念。
       二是从统一论看,“两山”理念反映辨证关系:人与自然、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发展生产力与保护环境是辩证统一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其矛盾之处,但绝不全是矛盾的、对立的。绝不能忽视它们的兼容之处。习近平反复强调,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而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是可以兼容的,并行不悖的,即可以实现“融合发展”。
       三是从方法论看,“两山”理念蕴含着生态优势转为经济优势的转化论,既可以实现经济生态化,也可以实现生态经济化。这是“两山”理念的本质内涵,也是人们的普遍认识。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遏制环境的退化;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就是经济生态化,主要表现为产业生态化。而把优质的生态环境转化成居民的货币收入,变成人人享有的民生福祉,就是生态经济化。发展生态经济亦即发展绿色经济。主要体现为生态产业化。
       理解“两山”理念,不仅理解“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各自含义,还要把握“两山”理念的核心要义和其中孕育的方法。从系统论的角度,即要采用系统的方法;从统一论而言,即要采用融合的方法;而转化的方法来自于转化论。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就要采用系统、融合和转化的方法。
       当然,“两山”理念内涵非常丰富,还包含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层面;思维层面的涵义如系统思维、底线思维等;新发展理念层面的比如创新理念、绿色理念、民生共享等理念。全世界都关注、研究,并积极参加浙江大学发起的“两山论坛”,贡献有关“两山”理念的研究成果。

三、以“两山”理念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路径选择

       中国共产党人善于从实践中、从人民探索中发现规律,总结成理论,然后用之于指导实践,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两山”理念来源于安吉余村,它与乡村振兴的目标要求高度契合,对乡村振兴的引领意义尤其重大,安吉乡村因之发生了巨大变化,产生了强大的说服力、感召力和示范意义。以“两山”理念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给我们提供了较为清晰的路径选择。
     (一)促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进而促进农业现代化。经济生态化的主要内容是产业生态化,而产业生态化就是农业等产业经济活动从有害于环境向无害于甚至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转变过程。发展工业尤其要注意环境的负影响。生态产业化就是将自然资源、环境资源和气候资源等生态资源视作经济资源加以开发、保护和使用。让生态环境成为有价值的资源,与土地、技术等要素一样,成为现代经济体系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同时实现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具体而言,以农为本,采用系统、融合和转化的方法,推进农村三次产业健康发展。一是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大农业”。推动农业内部产业整合型融合,发展“绿水青山”内生产业。比如发展休闲养生、林下经济等。霍山县有霍山黄芽、霍山石斛等,已成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更要发展“绿水青山”关联产业。推动先进要素技术与农业的渗透型融合,比如快速推广应用信息技术,积极发展“互联网+农业”,形成网络营销等新经济模式,如建成电子商务村、线上线下相结合、带货直播等。二是适度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以农业为中心向前后链条延伸,拓展农业的各种功能,把农村山水秀丽的自然环境美和高效生态农业的田园风光美集成有机结合,把村庄环境整治和发展农村的“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等结合起来,进而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霍山先后建成上土市陡沙河温泉小镇、太平畈霍山石斛小镇、佛子岭生态酿造小镇三个省级特色小镇,仙人冲画家村、月亮湾作家村、屋脊山摄影家村三个知名文创部落,还能依托迎驾酒业发展公园旅游,霍山已经成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三是适当发展生态工业。以农业农村原料为基础,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包括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产业生态化,促进农民就业增收。迎驾贡酒就是践行“两山”理念的结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实现了政府、企业、农民等主体的“多赢”。
     (二)促进生态宜居,建设美丽乡村,进而促进农村现代化。“两山”理念的最基本要义,就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形成良好的“生态”,实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因此要坚持先保护后发展,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原则。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坚持发展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又要充分利用生态环境,让生态环境优势充分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其次,要达到“宜居”,就要满足人们对现代生活的基本需求,对现代文明的向往。现在农村开展的“三大革命”既是保护自然环境,也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使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明显好转。遵循农业转移人口流动规律,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严格按照规划布点、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建设中心村。推进危房改造、修建村民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将有条件的中心村建设成新型农村社区,吸纳农业转移人口,既有助于乡村振兴,也有利于推进新型城镇化。不仅让农民宜居,还要让市民宜居。合肥市创新空气质量、水环境保护等生态补偿机制,打造优质优良宜居宜业的生态高地,让农村成为人们向往的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三)促进农民的思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改进,进而促进农民生活富裕富足。全面小康社会建成后,就要迈向“共同富裕”。践行“两山”理念,首先是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确保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县以及区域性整体贫困不但不“返贫,还要实现“共同富裕”。其次,促使农民的致富理念发生改变,农民增收渠道拓宽,生活水平提高。让农民深刻领会“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当前,小农户仍是农村发展主体。要提升小农户发展能力,提高小农户组织化程度,拓展小农户增收空间,健全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小农户扶持政策,促进传统小农户向现代小农户转变,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让小农户从“绿水青山”中获得“金山银山”,基本路径是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建立健全利益共享机制,促进“四带一自”提升提效。培育各类园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能人大户(家庭农场)以及贫困户的自生能力。即使没有政府补贴,农村各类发展主体也能获得市场效益,获得自身健康、长期发展。第三,建立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推进消费绿色化,逐步形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消费意识、消费模式和消费习惯。这在农村具有天然的传统的优势。山水养育了人民,人民也应关爱山水。要改变“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只求索取不愿保护的传统思想。杜绝砍柴毁林、种茶毁林等破坏山林行为。杜绝乱吃野生动物、铺张浪费等不好的消费方式。使用竹(藤条)篮子而不用塑料袋、合理使用陶瓷罐子而少用塑料制品、吃饭吃菜不浪费、将垃圾变成农家肥而不随意乱丢等生活方式不禁值得提倡,也是人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时尚方式。
       深入理解“两山”理念,学会使用系统、融合和转化的方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那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就一定能再现,振兴起来的乡村就会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乡村全面振兴就一定能早日实现。

作者为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合肥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经济管理学副教授


推荐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