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会期刊 > 2022年第3期

以产业基础高级化引领安徽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3-01-07 阅读:175 作者:丰志培,王良悦

       摘要:中药产业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极大自主创新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安徽省中药材和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但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应以产业基础高级化引领安徽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中药产业  高质量发展  安徽

一、引言

       中药产业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极大自主创新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对中医药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从产业层面看看,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就是要遵循中药产业发展规律实现中药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一般来说,传统工业发展必需的基础技术、基础工艺、基础零部件和基础材料,简称为“工业四基”。具体到中药产业,我们认为中医药基础理论、炮制工艺和技术、道地药材和中医药标准共同构成“中药产业四基”。当前,安徽中药产业仍然面临着基础理论研究薄弱、基础工艺技术传承创新不够、道地药材良莠不齐、中药质量标准体系不完善等产业基础性问题。因此,在“十四五”期间,安徽省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是推进中药产业基础能力提升。立足新发展阶段,研究如何以产业基础高级化来引领安徽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安徽中药产业基础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安徽省中药材和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北华佗南新安”影响深远,拥有全国最大的中药饮片产业集群和交易额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十三五”以来,安徽省“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扎实推进、“世界中医药之都”影响不断扩大,已形成了包括中药材种植、加工、流通、科研和教育以及文化传播交流等在内比较完整的现代中药产业体系,在全国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和较大影响力。但从“中药产业四基”来看,安徽中药产业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中医药基础理论传承不足,创新不够。从新安医学看,其基础理论精髓的挖掘、保护和传承不足。根植于徽文化沃土的地域性中医流派新安医学,近年来面临世家特色学术思想传承受限和原创技术流失等突出问题。新安医学的学术思想、诊疗规律、作用机理需要深入研究和诠释。
       从道地皖药看,其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亟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十大皖药”作为安徽省道地优良品种,药用食用价值广泛,如霍山石斛益肾胃、宣城木瓜舒筋络、亳州白芍善柔肝等,但如何用科学数据把道地皖药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道地性及其优势进行科学诠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基础工艺技术传承创新不够。道地皖药炮制工艺蕴含深厚的中医药学理论、悠久的中医药文化与操作技艺。安徽省拥有全国最大的饮片集群,饮片重在炮制,但如何传承传统炮制工艺、如何运用现代科技阐释炮制机理、提高炮制工艺的现代化水平并加以创新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譬如:九华黄精遵古炮制的“九蒸九晒”工艺的质量标准控制体系尚未确定。从中药工业的基础技术看,现代化信息技术和过程控制技术的应用也不够。
       3.道地药材质量良莠不齐。我省中药材生产仍存在以下问题:野生资源保护乏力,大宗品种和常用药材种植种子、种苗不规范,药材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道地性不能保障、有效成分低等问题时有发生。中药材生产以农户分散种植为主,生产方式较为落后,组织合作比较松散,中药材规范化和规模化种植水平有待提高,优质品种保护和深度开发不足。
       4.中医药基础标准体系不健全。大宗道地皖药的药材、饮片、中成药、物流标准尚不完善,质量评价难,难以做到优质优价,其安全评价、临床应用的标准也亟待研究。

三、以产业基础高级化引领安徽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建议

       安徽中药产业具有良好优势,但在产业基础领域也存在突出问题,“十四五”期间,安徽中药产业要抢抓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大机遇,通过产业基础高级化引领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构筑高层次平台、传承创新基础理论
       一是高位推动国家级平台建设。争创国家中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国家中医药区域医疗中心,省局共建安徽中医药大学。
       二是高力度支持新安医学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所建设。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新安医学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所为依托,围绕新安医学、十大皖药,传承精华、系统开展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开展重大疑难及慢性疾病与疫病攻关、皖药道地性研究、健康新产品研发,引领中医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
       三是构建高水平产业创新体系。在中药产业链各环节加强协同创新,支持建设中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提高中药研发、孵化和转化能力,建设一批中药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生产力促进中心,完善中药科技平台建设。
       2.强化科技支撑,激发工艺源头创新
       一是组织推进一批炮制工艺申报“非遗”。传承老药工传统技艺、炮制工艺,开展中药材种植、加工等基础性技术传承创新,鼓励并组织一批传统炮制工艺申报省及国家级非遗。
      二是在省科技计划项目中重点支持一批中药制药设备、产业化关键技术攻关项目、科技成果工程化研发和应用研究项目。
      三是实施“智能+皖药”计划,推动信息化技术集成,通过中药工业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推动中药产业基础工艺技术高级化。
       3.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提升中药材品质
      一是实施道地皖药产业示范基地提升工程。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实现永续利用,推行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生栽培。以“十大皖药”示范基地为引领,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大力培育种子种苗繁育龙头企业,培育优良品种。
      二是实施中药农业智慧化工程。运用农业物联网等智慧化技术、强化道地药材生产过程管理,严格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使用管理,分区域、分品种逐步完善中药材农药残留、重金属限量标准。
      三是实施中药材生产优化布局工程。优化皖北家种、皖西大别山特色、皖南山区中药材生产区域化布局,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建设大宗和道地药材的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种植养殖基地和集聚区。
       4.推进中药科学监管,完善标准体系
       围绕道地皖药,以基础标准为突破口,加强标准创新、建立较为完善的中药标准体系。
       一是加强中药监管科学研究,支持“安徽省中药监管科学研究中心”建设。
       二是依托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安徽)基地、国家(亳州)中药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安徽中医药科学院、安徽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等机构,争取国家支持,筹建中国中医药标准研究院。建立道地皖药产业全链条的优质产品标准体系,加快推进《安徽省中药材标准》制定工作。制定和完善大宗道地皖药的从中药农业到工业的产业标准体系,包括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质量等级标准和中药产品的质量控制和检测、安全评价、临床应用和物流等的系列标准。
       三是支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十大皖药”为切入,建立皖药产品目录,加快构建皖药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追溯体系。

(作者单位:丰志培系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王良悦系安徽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


推荐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