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会期刊 > 2022年第4期

“双循环”新格局下皖北红色旅游开发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3-01-08 阅读:418 作者:范君,赵威,王宏兴,姜松梅

       摘要:论题关注双循环新格局下,我省皖北区域红色旅游事业如何适应外部变化,多措并举挖掘内需潜力,通过引领区域红旅经济发展,推动新经济增长点做出讨论。集中力量打造具有区域牵动力的旅游知名品牌、重点项目和精品线路,实现优势资源优先突破,是畅通区域旅游经济内循环,实现文旅事业体量增长,质量升级的重点举措。响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大力发展皖北红色旅游,推动全省旅游区域协调发展;加大科技投入,促进旅游经济生态、可持续、长久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红色旅游;合作;模型;线路;措施

       疫情防控平稳状态下,旅游经济内循环格局短期内有助于吸引消费,扩大内需, 稳增长,稳就业;加强地区间合作,效果明显;百姓意愿更倾向于国内消费。有市场、有资源,经济发展就有内生动力,就有促进供需动态均衡的可能。皖北红色旅游如何适应外部变化,挖掘内需潜力,借力新型城镇化带来的消费升级,畅通旅游经济市场内循环,谋求更高质量的发展维度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一、研究现状

       蒋励佳等围绕习总书记系列讲话总结了红色旅游的价值、落脚点以及精神要;张怀鹏对如何打破时空限制,促进红色文化的多渠道传播提出了策略;李嘉嘉等探讨了在新媒体视域下如何建设红色旅游品牌;赵志峰等则着重从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历史认同、政党认同、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结构模型;闫奇峰,张莉平,张宇的贡献在于科技投入,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红旅产业中;李颖在分析当地区域红旅资源现状基础上,以提升旅游内涵与形象做出"体验旅游"理念下的红色旅游线路设计;谭华云、许春晓以长株潭地区为例勾画红色旅游利益空间格局,并分析其形成机制;王晓菊、徐利兰将红色旅游与新时代政德教育相结合,提出二者融合互促,构建红色旅游与政德教育互动新格局;叶光宇、韩广富分析了21世纪以来,全国红色旅游政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嬗变中的革命精神、红色基因对发展红色旅游,推进老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白鹏飞、卢东宁讨论了农户参与红色旅游的对策与路径,将红色旅游与精准扶贫、振兴乡村联系起来,实现收益分享;莫林丽在2016年就对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做出挖掘潜力,一体化发展的展望。
       综上所述,红色旅游相关研究已在各领域逐步展开,多层次,广角度的研究日益丰富了我们对红色旅游的认知。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目前红色旅游研究大多局限在红色资源利用与开发等展望性研究,特别是集中探讨各地红色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对于低起点超速度发展起来的红色旅游持续发展缺乏系统性的深入研究,针对性不够理想,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方面研究有待加强。

二、问题和前景

       红色旅游的出现打破了红色景区原来的发展模式,作为红色旅游资源大省和红色旅游开展较早省份的安徽省更是亟需加强对本省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性研究。皖北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特点是散落、不集中,交通发达但市场还不够成熟,在转型过程中,皖北红色景区又面临众多的现实而又亟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困扰着皖北红色旅游的开发发展,阻碍了皖北红色旅游景区市场化的进程。削弱了皖北红色旅游产品在全省红色旅游格局及在旅游市场上的生存竞争力。所以对崭新的红色旅游发展模式进行探索,加强旅游产业合作,旨在为政策执行和旅游企业开拓市场提供参考。
      在红色旅游景区中成立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基地在展出内容、展示手段、环境面貌等方面需借助科技力量投入进行改善,虚拟现实、VR互动,微剧本演绎等手段便于各地和有关部门结合红色旅游广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国家教育部门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旅游者参观后说深受教育,"增强了对党的感情和对先烈的崇敬","心灵受到了震撼","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很多游客参观红色景区景点后写下了感人肺腑的留言。 在某纪念馆的留言簿上,一位参观者写下了"瞻仰一次圣地,净化一次灵魂"的感言。不少地方反映.很多人入党、入团申请书是在参观红色旅游景区后递交的。实景演出,大批红色旅游影视、剧目、出版物等红色文化精品的问世,进一步扩大了红色文化的社会影响。预调查在对3个重点红色旅游区游客抽样调查显示,在250份问卷中,80.8%的游客有继续参加红色旅游的意向,91.7%的游客愿意把自己参观的景区推荐给亲友。广大旅游者对红色旅游的高度认可,反映了红色旅游的巨大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光明前景。
      皖北红色旅游开发原则:按谁投资、谁开发、谁受益原则,促进建立开放的多元性社会化投资机制和产权清晰的现代企业,充分运用各种融资手段,优化现有政策环境。为皖北区域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促进资源依赖型经济转型,解决劳动力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和城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三、模型构建

     (一)六力互动模型

       借鉴项保华提出的六力互动模型,将模型主体由某行业中企业的顾客、供应商、替代品厂商、互补品厂商、潜在进入者、同行厂商等重要市场力量置换为旅行社、星级农家乐酒店、地方政府、当地农户、红色旅游衍生产品厂商和旅游景区管理公司,变革运用六力互动模型,模型中六大市场力量共享红色旅游市场,各主体之间存在基于互惠共生的客源和可分享的利益回报关系。强调市场力量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依赖关系,特别关注六力之间可能存在的合作机会,研究它们之间多方复杂交叉的互动关系,积极寻求各方共同发展之道。构建以红色旅游市场为核心的旅游企业等多方主体合作开发框架(见图1)。



图1:旅游企业等多方主体合作开发框架


      (二) SWOT分析模型
        SWOT分析模型(见图2)是将对旅游产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旅游产业与农家乐合作的优劣势、所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其中优劣势分析主要着眼于影响合作的政策、劳动力资源、资金实力等的综观因素,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对合作的可能影响上,但外部环境的同一变化给具有不同资源和能力的企业带来的机会与威胁却可能完全不同,故而两者之间又有紧密的联系。
       优势分析。皖北的资源优势,京九铁路、天字型的高速公路网络和景区接待设施不断完善,接待能力较强,档次结构和布局体系合理;特色化、精细化、品牌化的饮食服务也日益显现,特色化购物在各红色旅游目的地初具雏形。
       劣势分析。红色旅游景区管理部门条块分割严重,管理秩序混乱。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市场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不足,难以适应当今社会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需求。特色不够突出、红色和旅游的结合不够明显、产品种类单一等问题。趋同化现象严重。资金短缺直接导致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尤其是接待服务设施不足,且缺乏行业规范性。
       机会分析。新《旅游法》第23条规定,使我国公民的旅游休闲度假权得到了保障,为旅行社开发策划休闲旅游度假产品和研制休闲度假线路产品标准提供的法律支撑。
       威胁分析。红色旅游景点大部分分布于山区,自然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低下。
       首先,运用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两种手段进行有效整合,使红色旅游景点规模化、品牌化,并通过适合游客心理、游客需求和旅游审美的形态表达出来。整合红色资源,塑造整体形象,要把红色旅游资源与其他自然和人文红色旅游资源有机结合,组成具有鲜明时代感,融传统教育和现代休闲为一体的综合型特色产品进行大力宣传促销。对旅游与红色资源的结合点有效利用,合理开发,加强规划,逐步发展,实现红色旅游资源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充分发挥、环境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增长。
       其次,培育皖北片除煤炭资源型经济以外的新经济增长点。将皖北区域性红色旅游目的地和星级农家乐酒店、地方政府、当地农户、景区经营管理公司、红色旅游衍生产品厂商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打破各自为政、分散经营的封闭的旅游管理体制,对促进市县旅游发展将会是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结合点。
       再次,增加度假区项目设计,为家庭营造闲适的环境和氛围尤为重要。自然野趣、具有田园风味是大多数居民对度假区风格的期望,在调查中市民都表示目前在淮南纯观光类产品太多,缺乏新鲜感,大家对休闲度假产品表示出高度的期望。
       另外,应针对不同的年龄层开发不同的产品,同时未来的设计中应注意他们的配比关系和比重,如针对老年人的疗养养身类项目、针对儿童的上题娱乐类项目、针对中青年游客的休闲探险类项目。

四、线路设计

       皖北六市两县,红色旅游资源分布及主要高速公路如下图:


       早在"红色旅游"提出之前,安徽大别山和皖南地区已经开辟了不少专线旅游线路,近年来,安徽按照"一条主线、两大文化"对红色旅游景区和线路进行科学规划和打造。一条主线,即"战争"主线,皖南事变、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安徽;两大文化,即红军文化、新四军文化。
       近年来,安徽通过三大路径提升红色旅游吸引力,进而破除制约红色旅游发展的点多、面广、规模小等"瓶颈",进入了全国红色旅游强省行列。随着我省红色旅游持续升温,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其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富民工程、民心工程的综合带动作用日益凸显。红色旅游A级景区累计达24个,其中4A级景区9个,3A级景区5个,2A级景区10个。红色旅游直接就业人数4630人,间接就业人数达2.6万人。曾经在农村改革留下鲜明红印记的小岗村就尝到了发展红色旅游的甜头,来小岗村了解"大包干精神"、学习"沈浩先进事迹"的人群络绎不绝……安徽作为一个旅游资源大省,自然资源、旅游资源、人文景观、徽文化等极其丰富。近年来,在安徽省政府对旅游业的大力支持下,安徽省的旅游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旅游接待能力也在不断的增强,旅游业逐渐成为安徽经济的新兴支柱产业。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滋长了旅游者多元化的旅游需求。特色旅游和专项旅游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而红色旅游是缅怀先烈,教育今人,带有浓重的怀旧色彩,这也正符合旅游者的偏好,开展基于新理论的红色旅游自主线路设计,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见图3)。

五、解决措施

       根据个案分析的数据统计可预见,未来五年内皖北红色旅游景区将接待游客累计超过1272万人次,在此客源情况下红色旅游综合收入将累计达到16亿元以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初步显现并呈现良好发展势头,红色旅游从业人数不断增加,带动直接从业人员近1万人,间接从业人员超过3.5万人 。客源丰富、市场成熟将有助于提高红色旅游景区景点的质量和当地经济效益,促进劳动力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筹集专项资金改善红色旅游资源地交通条件。
       1.培养高素质的产品设计人才。目前普遍缺乏高素质的产品设计人才,我国的旅游产品设计人员大都是具有丰富旅游从业经验的人员,他们没有专业的理论指导。
       2.注重市场调研。进行市场调研工作有助于分析旅游市场动态,细分市场,进而有的放矢进行旅游产品设计开发。
       3.树立品牌。旅行社必须从长远出发,做好自己的市场定位,从深层次挖掘旅游产品的潜力,充分挖掘内涵,突出特色,提高科技含量,使得其他竞争者难以仿冒。
       4.加快配套设施建设。从吃、住、行、游、购、娱六方面着手,来完善旅游产品的整体性,从总体上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只有把旅游产品的配套设施完善好,才能提高旅游产品的整体吸引力。
       5.开发新品种以改善旅游产品结构。只有不断的开发新产品,才能随时满足游客的需求;只有改善旅游产品的结构,才可以满足游客多样化的要求,才可以在市场中赢得自己的市场份额,不被市场所淘汰。
      皖北地区出现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红色旅游线路,但市场成熟度仍然不够,表现为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却无市场, 加之长期以来封闭的管理体制导致了各自为政、分散经营 ,难以形成合力,未形成区域优势联合体。且多是一些短线游,景点过于单调,规模和效果不是十分明显。红色经典线路旅游与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变动、增加农民收入的崭新经济增长模式应该越来越受到重视。旅游业的高度关联性决定了旅游产业合作是缩小经济差距、实现经济平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探索红色旅游资源产品与乡村旅游合作开发模式和可行性分析,拓展连点成片的红色旅游线路和旅游圈,实现游购娱吃住行一条龙的规模化效益,是提高旅游企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刺激消费,畅通旅游经济内循环环境的有益探索。

﹙作者工作单位:安徽理工大学学术出版中心﹚


推荐站点: